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能动司法的提出,是中国司法体系服务职能的具体表现,是社会主义中国传统司法的回归。能动司法试图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用法理加情理的方式恢复原有制度的生命力,不失为我国司法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能动司法这一概念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与之相伴随的是另外一个概念——司法能动主义。司法能动主义是西方的一种重要司法哲学,在我国进行司法改革,推动能动司法的背景下,对司法能动主义与能动司法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往理论界对司法能动主义和能动司法的比较研究主要是从这两个概念的理论背景与内涵上展开的,本文将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司法能动主义与能动司法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风险社会的来临对法律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也为司法能动提供了空间。风险的不确定性放大了法律的缺陷、风险发生时社会纠纷的激增以及风险社会对常态社会的诸多逆反等都为司法能动提供了正当性基础。尽管如此,风险社会中司法能动仍有一些限度和界限。风险发生时司法能动的预防功能有所减弱,同时司法能动在风险责任认定上也存在一定缺陷。风险社会的司法能动必须遵循司法的本质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公正。  相似文献   

4.
高度重视、尊重人的权利与自由,将人文关怀融入司法办案,体现出的是一种司法进步,是司法回归法律的目的本身。用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来进一步变革中国的司法制度,有利于推动司法实践朝着文明、民主、公正的方向发展。司法人文关怀是司法实践应有的属性,其仍要求司法权中立、被动,以公正为最根本的价值指向,不能与法理相悖,不能超越宪法法律规定的界限,司法人文关怀不能泛化为简单的司法能动主义。  相似文献   

5.
英国判例法制度的本质特点在于判例作为法律渊源之一,对后案具有拘束力。鉴于此,我国不宜在刑事司法领域建立判例法制度,而是应恰当的发挥判例对刑事司法的能动和补充作用,注重刑事司法判例对刑法的解释功能以及对后案事实上的说服力和指导力。  相似文献   

6.
司法活动属于高层次的精神活动,而有无现代司法理念被称为法律职业人士的“职业灵魂”。现代司法理念对于法官素质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法官职业道德体系的构筑于当代中国法治是一种必要的尝试。现今法官职业道德建设需要现代司法理念为指导,才能确保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法官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诽谤诉讼“实质恶意”原则的法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质恶意标准是美国诽谤诉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该原则是美国最高法院在“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中确立的,它为确定表达自由和名誉权之间的界限提供了明晰的论证思路。重温这一原则的证成逻辑,阐释其背后的司法哲学,既可以领略司法能动主义在权利保障方面的积极作为,也有助于理解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表达自由的司法精义。  相似文献   

8.
刑事司法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种趋势。但司法的民众参与和司法的职业要求又有着天然的矛盾。作为司法民主主要形式的人民陪审制度也遭受了很大的非议。究竟在实践中司法民主的形式是怎样的,又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青海省西宁市某法院为例,主要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式,旨在研究刑事司法民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我国的刑事陪审制度,规范和丰富刑事民主司法的形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先例学说在普通法系国家具有主导性、决定性的地位.它不仅仅是整个普通法系的核心,也是判例法国家的法官审判案件的一个指导书.虽然因循先例原则在普通法系法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司法能动在普通法系国家也普遍存在并对普通法系法律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过总的来说,先例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限制着法官司法能动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符合诉讼规律和司法规律,是破解制约刑事司法公正、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刑事诉讼在制度层面具备了审判中心的核心内涵,但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审判中心虚无的现象。造成司法实践中审判中心缺位的原因,不是侦查中心主义,而是部分司法人员未能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要求办理案件,即司法不严。因此,需要贯彻严格司法原则,通过建立刑事司法权运行的有效保障制度和刚性的监督制度,助力刑事诉讼制度中审判中心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保障司法机关能够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监督权,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司法权力运行环境,提升司法公信力,进而保障人权。在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妨碍我国司法独立原则最重要的问题是司法体制中既存的地方化与行政化。司法权可分为司法事权与司法职权,通过对司法职权的超越地方主义还要避免行政化,而现阶段对于司法事权的超越地方主义但又无必要彻底地收归中央。通过对司法机关人、财、物全面深化的改革,从制度上解决司法事权的超越地方主义和司法职权的行政化。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中国司法改革经历了一个循环上升的历史进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当代中国揭开了司法改革的序幕。目前,我国以法院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司法改革正处在改革深水区。从总体上看,改革在理念与体制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矛盾。在司法改革的现代化进程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其又存在着回归传统的倾向。即,在否认"司法工具主义"并进而倡导"司法功能主义"的同时,又强调传承中国传统的解纷方式,重申司法的人民性,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跨行政区域司法协作是加强流域环境司法保护、提高司法效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流域环境协同治理、提升治理成效的助推器。目前黄河流域司法协作探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法律依据不完善、跨行政区域司法协作操作难、协作模式非常态化、审判标准尺度各异、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不畅等问题。进一步完善黄河流域环境司法协作机制,需要从法律制度、协作模式、审判机制、衔接机制等层面逐步突破传统的环境司法理论基础、体制机制和利益失衡带来的现实困境,转变司法理念,以协同论为核心,构建黄河流域环境司法协同治理理论体系,并在该理论基础上创新司法协作方式,推动审判机构专门化、司法队伍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司法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理论上两者互不干涉,但实践中,如果不定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容易出现很很严重的问题。以苏格拉底之案为切入点,分析民主与司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在实践中如何使二者做到协调,以达到和谐共生,避免更多社会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的角度,指出我国传统国际司法协助理论,尤其是国际司法协助的概念与范围,已不能适应现阶段我国对外经济关系发展之需要,论证了在传统国际司法协助领域内纳入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国际司法协助的新概念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养是我国迄今为止存在问题多、涉及领域广、矛盾非常尖锐的一项法律制度,在法律的位阶、实体上的确定性、程序上的正当性、执行的合理性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建立一套符合法治要求和时代特征,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处分法律制度,以实现劳动教养制度实体确定、程序正当和执行合理等司法化之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司法警官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监狱强制隔离戒毒行业部门培养高端技术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司法警官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当前司法警官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尚存在些问题,有必要明晰司法警官实训教学,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赋予适格的地位,并从拓宽适用范围、加强管理、提高实效性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再审程序潜在的三对矛盾,也即“法院职权与当事人处分权之间的矛盾”、“司法的安定性与当事人权利救济之间的矛盾”、“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之间的矛盾”。其中第一组矛盾植根于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和观念,第二组矛盾植根于我国的司法传统和实践,第三组矛盾植根于我国的司法政策和体制。我国今后的再审制度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三对矛盾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低碳理论是人类在对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后,对已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阵痛性反思后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为了避免自身生存环境继续恶化,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最后努力。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兴起对政府的各项决策活动也提出了低碳化的要求。具体到司法层面,我国诉讼法应及时确立"低碳"理念并指导推行低碳诉讼,以促使司法活动的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20.
论依法治腐     
腐败的根基和要害都是权力。没有权力的人即使希望腐败也无能为力;而拥有权力的人要腐败却易如反掌。法治正是控制权力的根本措施。法治必须首先治权,治权只能也通过法官来实现。而法官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防止和惩治官员的腐败。这就是:依法治腐”命题产生的基础和存在的价值。依法治腐要解决政策、文件比法律、法规管用的问题,要研究怎样才能有效地制约权力和依法行政,要对腐败本身进行法学研究,并解决对官员腐败法律制裁从严的问题。司法改革,必须从司法不独立司法独立,从司法不公开到司法公开,从司法不公正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