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教育领域的分配问题和矛盾也开始凸显。如何处理教育领域的分配问题,促进教育公平,这是困扰当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尝试对政治哲学领域中深具影响力的分配正义理论进行梳理,通过展现他们的理论、相互之间的争论,以及最近的进展,为理解教育领域的分配正义提供一些认识。这些重要的理论包括自然法学派的权利平等,自由至上主义的程序正义论,功利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罗尔斯的正义论,以及近年兴起的德沃金为代表的运气均等主义。  相似文献   

2.
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是一种继承西方契约论的传统、试图代替现行功利主义的有关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理论。书中主要论述了两个正义原则,平等自由原则处于最优先地位,主张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在关于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上首先要遵循差别原则,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其次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依系于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正义论》在社会福利思想上的重大贡献在于从人类追求正义的高度论证了福利事业的必要性,并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了国家通过再分配帮助穷人和弱者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分配正义是基于正义的立场和视角对社会利益分配关系的伦理反思和价值追问,其核心内涵也是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嬗变的,人们对分配正义的理解也存在着不同的学科视野和价值立场。在当代中国,实践分配正义需遵循三个原则,即满足基本经济需求的"平等原则"、按劳分配的"应得原则"和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差别原则"。同时要警惕"粗陋的共产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和"权贵资本主义"的分配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4.
论分配正义     
分配正义是支配人类分配活动的核心价值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和追求物质财富、政治权利等社会资源分配的公正性.“个人”和“社会”是能够表达分配正义诉求的两种基本主体,但这两种分配正义诉求之间很容易形成一种张力.人类需要借助于普遍有效的分配正义原则来化解这种张力,并同时借助于个人的良好道德修养和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安排来实现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学者对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分类有着不同的观点.实际上,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分为抽象的正义和具体的正义;抽象的正义包括自然的正义和传统的正义,具体的正义包括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正义.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分类不仅符合古希腊人的常识,而且有着相应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从理论的角度看,哲学上的"二因"和伦理学上的"中道"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正义分类的理论基础;而希腊人的宗教观为自然的正义和传统的正义、政体观为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正义提供了现实基础."公平"和"交换的正义"由于缺少相应的基础而不属于独立的正义分类.  相似文献   

6.
要理解什么是分配正义,最有效的途径是诉诸分配正义原则。分配正义原则是人类出于维护分配正义的目的而对其分配社会资源的行为作出的一种准则性规定。能够选择和确立分配正义原则的主体只能是历史唯物论意义上的人。由这种人选择和确立的分配正义原则必须具有普遍有效性,并且必须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与国际分配正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的今天,国际分配不公越来越严重,很多全球性问题的产生都与之有关.国际分配正义包括两个层次,按照广义的理解便是全球分配正义(Global Distributive Justice);若按照狭义的理解,国际分配正义就是国家间的分配正义.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因此,民族国家间的分配正义是最终实现全球性分配正义的必经阶段.而在国际关系伦理传统中,国际分配正义是个颇具争议性的概念,自由主义者一般持赞成态度,提出了各种具有建设性和启发性的理论,现实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则站在批判者的立场,对自由主义者的观点进行了激烈批判.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各种理论多半是基于西方的伦理传统,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对此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生产要素是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因素,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以及管理才能等。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具有一致性。生产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决定因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根据,市场经济使按生产要素分配成为必要和必然的选择。在弄清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要采取有效举措,努力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9.
荀子以性恶论为理论基奠,提出"礼治"下的分配正义思想。该思想针对社会政治名分、物质财富以及相应的责任义务进行等级分配,体现了荀子以不平等为平等的诠释逻辑与以"人治"为核心的统治主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社会主义三次分配的特点、价值及伦理缺陷,可以得知:在和谐社会中,完整的分配过程要经历初次分配(经济领域)、再分配(政治领域)、第三次分配(社会领域)三个彼此区别、相互关联的阶段.其中,初次分配是分配过程的起点;政府再分配是对初次分配的矫正;作为“善”的第三次分配是对前两类分配必要的补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分配正义正是在初次分配讲究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三次分配促进谐和的持续过程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长期性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提出开展"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涉及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设想;提出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础等等,这些思想原则,成为我们党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基础,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民实现基本的受教育权,需要拥有合理的教育资源作为实现权利的物质基础.公民获得教育资源的多寡主要依赖于自身的支付能力以及政府所能够提供的公共资源.个人的支付能力受制于公民个人所处的具体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存在着实质上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面临这种不平等,政府有义务出台正义的教育政策分配公共教育资源,实现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政府出台的教育政策应当遵循怎样的正义原则,如何与这些原则达到契合,什么是正义的教育资源分配政策,应选择一种正义观进行剖析,而罗尔斯的《正义论》系统提炼的正义二原则恰可作为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点.  相似文献   

13.
按照传统的观点来看,密尔是一个功利主义者,作为一个功利主义者,他有可能为了实现功利最大化而不顾及分配正义。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因为密尔持有一种抽象的分配正义主张,在这种抽象的分配正义主张的指引之下,他在财产分配领域、税收领域以及社会福利领域分别提出了三种较为具体的分配正义准则。这三种具体的分配正义准则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恩主义辩证分析的方法,梳理了分配正义理论的历史脉络,揭示了分配正义的内涵,以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讨论我国分配格局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及分配正义原则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和谐社会背景下促进分配正义的应对之策,从而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为奔向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优质教育公平时期的到来,承认正义从微观过程中弥补分配正义的相对优势作用,逐渐获得认可。相对于偏向宏观制度保障的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将实践教育公平的重点置于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和满足,从祛除蔑视和促进承认两个维度构建学校内部公平体系。尊重学生基本权利、满足爱的需要、开放评价体系、承认多元能力,是实现学校内部公平的主要抓手。  相似文献   

16.
17.
秦毓婉 《唐山学院学报》2024,37(2):44-49,56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视域,批判了拉萨尔主义的分配正义思想,强调分配正义能否实现根本取决于生产方式的性质,分配正义的基本原则必须依据生产力的发展适时调整,分配正义的根本价值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理论来源和实践指南,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新时代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要把握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实现前提,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要把握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分阶段、分步骤推动共同富裕;要把握马克思分配正义的价值旨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有着全面的内容,既是对社会制度积极价值的理解,也是对人的精神力量和尊严的理解,也就是说,他把正义看作诸德之首,或一切德性的价值原点和归缩,我们深入理解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全面性,这对现代人道德生活的建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分配正义到关系正义——西方教育公平探讨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提出后对西方学界的教育公平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很多理论在上个世纪的西方教育实践领域内均有深刻体现.然而近些年来,一些政治哲学家却指出,社会公平的问题不应该只在分配层面上讨论,他们认为不公平和非正义在分配领域之外的人际互动的社会关系层面上也有明显表现,这一派新兴的关系正义论的观点已经在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及包括教育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