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出版业正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而出版社物流配送的渠道不合理,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则成为我国出版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探索出版社的物流管理如何适应出版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解决对策,意义重大。在这里,笔者着重探讨高校出版社书业物流如何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问题,供业内同行指正。一、高校出版业的大发展对物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为我国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从我国出版业的现状来看,出版社的出版生产实物量都比过去有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今后出版物出…  相似文献   

2.
目前,知识服务成为数字出版发展新方向,我国的出版社正处在从内容提供商向知识服务商转型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对国内外不同知识服务模式的探析,为我国出版社提供可借鉴的模板,从而助力出版业向知识服务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3.
我们出版社每年都往前走一小步,没有大起大落,还曾被评为良好出版社,但我们也明显感到步子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对新世纪的思虑还要更多一些。首先要认清发展形势,增强应变能力。虽然我国出版业由审批制向登记制过渡还要有一段过程,但随着国内出版业的发展与国外出版业的渗诱,各种工作室  相似文献   

4.
出版业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进军网络的出版社越来越多。本文对我国出版业网站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出版业网站建设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同时也为用户使用其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出版业市场进入与退出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真研究与解决好出版业中的进入与退出关系问题,是我国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适当放宽出版社的市场准入,增强产业竞争强度,通过市场手段使出版资源和市场向优势出版社转移和集中。 1.出版业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个零散型的产业。主要表现为:出版社总的进入壁垒低,企业数量众多。 第一,资本需求。我国《出版管理条例》规定,设立出版单位要求“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这个门槛不高。在美国,设立出版单位仅需缴纳少量注册费,所以美国登记的出版社有28 000多家,年出书一种以上的有4 000多家。德国有出版社2 632家。…  相似文献   

6.
大学出版面临六大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出版板块中,大学出版具有特殊的性质,它与中央部委出版社、地方出版社共同构成我国出版业的三大基本板块。它与地方出版社不同,地方出版社有着区域性的市场优势;它与中央部委出版社也不同,中央部委出版社有着得天独厚的行业优势——目前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出版社拥有历史形成的品牌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出版社如何发展成为大学出版界乃至整个出版业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大学图书出版业的发展与历史沿革略述 1.大学出版社的创建与发展规模 追溯我国大学图书出版业的发端,如果按大学建立出版社的时期推算,应是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地处我国一北一东的两家高校,中国人民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相继被批准建立出版社.这一历史事实的出现,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大学图书出版业的萌芽.  相似文献   

8.
2009年,我国出版业体制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全国出版业经整合后陆续组建了24个出版企业集团公司,246家图书出版社、上千种经营性报刊成为新的市场主体。犤1犦出版业呈现出新型业态,产业化、市场化快速发展,经营模式由小规模、单一化向集团化、多元化转变。出版业体制机制的  相似文献   

9.
王巍 《现代出版》2001,(2):12-14
随着我国加入 WTO日期的临近,对出版业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那就是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作为中国出版业的一部分,大学出版社从初创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国家的出版事业,为教学、科研以及知识的传播积累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我们也该认识到,在基础和定位、体制和特征、职能和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大学出版社同一般社会出版社 (或称商业出版社 )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广大大学出版工作者,要从科学的角度对这些差异进行明智的辨析,进而探索大学出版社的运作规律,最终形成中国大学出版业…  相似文献   

10.
出版业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进军网络的出版社也越来越多。本文调查了我国出版业的网站,对网站的整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出版业网站建设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同时也为用户使用其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出版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许多出版社逐步建立起了企业化的运作机制,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出版社通过自身的向外扩张,异地设立办事处、公司、信息中心,把自己的业务触角伸向了自己规划发展的区域,这应该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因为这种通过自己规模的扩大而实现裂变,从而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是中国出版业集团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模式。然而,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在出版业同时出现了一种值得引起我们出版管理部门和出版理论界注意的倾向,这就是某些发展比较艰难的出版社,在自己发展、扩张乏力的情况下企图以依赖外力、业务外包的方式来弥…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出版业正在亲历加入WTO以后的体制转换时期。一方面,从我国出版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国家在着力打造强大的出版业“航母”,出版集团化成为业内及相关媒体的热门话题;另一方面,从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利益来考虑,为了做强做大,实现集团化发展,有些出版社走的是强强联合、外向型扩张之路,有些大型出版社则追求内部挖潜、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但很多出版社都是由于有着相同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因地域因素而携手步入集团化行列。但是,我国出版业转制后还必将存在另外一种类型的出版社,它们既不愿被大社所兼并,也难以在短期内依靠自…  相似文献   

13.
产业化发展———出版业摆脱潜在危机之路□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副社长袁钟一、我国出版业的潜在危机从单位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来看,我国出版业似乎比许多行业都好。于是有人说出版业是“朝阳行业”、“兴旺行业”。然而人们也许没有注意到,出版业的“兴...  相似文献   

14.
王颖 《出版经济》2003,(7):29-3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出版业已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化。面对新的商机如何把握;面对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摆在经营管理者面前的首要课题便是如何向管理要效率。有许多出版社账面利润丰厚,却因无力支付到期债务而陷入困境;相反有些出版社账面利润并不突出,但因其现金流量状况良好,支付能力强,而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会。由此可见,现金流量已成为当今出版社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20年来,大学出版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建立了布局比较合理、学科较为齐全的高校出版体系,出版了近15万种图书.向学校上缴了数量相当可观的办学经费,现年出版码洋达30多亿。然而,在出版业日益发达、大学出版社实力明显增强的今天,它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进一步发掘。时代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大学出版社的现有功能。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出版业正处于一个激烈的变革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挑战,不仅国内各出版社、文化公司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随着我国出版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也日益受到国外出版行业和出版品牌的准入和挑战。出版行业逐渐进入到由卖书到卖品牌转换的时代。随着品牌经济的形成,出版物品牌经营的本质,就是对市场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梯次开发,在持续开发利用市场资源的同时,实现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辽宁出版集团成立的背景出版业在我国一直被视为朝阳产业,潜力无限,前途广阔。但清醒的业内人士都明白,说出版业为朝阳产业,是基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在整体国民经济中明显滞后以及社会与公众文明程度不足以对精神产品产生巨大需求这样一种背景而言。长期以来,出版业作为一种特殊行业,不仅受到保护,而且一直按照均衡、整齐划一的模式发展,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深。对此,作为新闻出版业的决策机构新闻出版署(现为新闻出版总署),也一直在致力于改革。从1988年提出出版社由事业单位的生产型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中国编辑学会与北京印刷学院联合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出版社经营状况及发展对策”高级研讨会。与会的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针对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研讨,其中有成功出版社的经验,有新媒体对传统出版影响的测评,有对中国西部出版业发展的思考,也有国企改革对出版业的启示,更指出了我国出版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问题客观,提出建议独到。应本刊之约,研讨会主办单位将会议研讨内容整理在本刊发表,以期为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社工作,实际上是在出版界外工作的,半年前才兼任出版社社长。但由于这些报纸的性质,我跟出版界接触比较多,与一些出版社的社长和总编有较多的交流机会,对中国出版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中国出版业与国产电影的命运类比中国出版业长期被当作意识形态的重要部门来看待,与新闻媒体、影视等生产文化部门一样,由政府进行管理。建国以来,中国出版业的门槛很高,办一家出版社非常的不容易。出版社因行业而设,  相似文献   

20.
一、出版业集团化发展的背景勾勒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经济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以及出版业内部的图书结构调整,管理的加强以及出版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国出版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阶段。怎样使这个阶段持续下去呢?新闻出版署提出了出版业从规模数量型向优质高效型转变的战略部署,组建大型出版集团的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几年来,出版集团化发展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子。 我国出版业集团化发展的必要性已是不言而喻。尽管在20年来的改革发展中,我国一批优秀的出版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已初具规模和实力,但从资本的数量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