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避免"残忍"     
有一位电视记者做了一条"为了一个美丽的心愿"的长篇报道,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得了绝症,她父母在痛苦之余,想到女儿的眼睛非常漂亮,决定将她的眼角膜捐赠出来.  相似文献   

2.
报载,为证实猫从高处摔下是否能安然无恙,一只小猫成为旅游卫视“怪怪大学堂”栏目的实验品,被从四楼左右的高度抛下。这期节目遭到众多动物保护者的抗议,5月12日,旅游卫视节目中心负责人宋南南表示,将不再播出动物活体实验的节目,并向观众道歉。“高空抛猫”节目的“卖点”,显然不是传递“猫能否从高空安全着陆”的信息。节目的真正用意是以此“娱乐”观众。这种娱乐方式建立在残忍行为的基础上,心存善念的观众在观看这个节目时,感受的不是新奇,而是由暴力引起的不愉快,甚至是愤怒。动物学研究显示,猫在下坠过程中虽然能迅速调整体位,变为…  相似文献   

3.
3月16日首都某报的一个标题十分刺眼:《子宫有阴影,说谎挨一刀。南京少女怕被骂,不承认有性经历》。鳊的是《南京日报》一篇报道,由于死活不承认有性生活史,一名怀上葡萄胎的16岁少女日前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时,浪费了巨额检查费不说,还白白挨了医生的手术刀。  相似文献   

4.
《新闻周刊》记者从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了解到,目前,中国国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晋中市公安局榆次区分局成功破获一起“智障民工被殴身亡惨遭焚尸”的恶性案件。从目前侦查的情况和犯罪嫌疑人交代的事实看,“黑手”监工打人成性、“黑心”工头无情盘剥、非法窑主见利忘义、旁观民工敲诈发财。在案发地晋中市榆次区一座“黑砖窑”的特殊劳动环境中,构成了窑主→包工头→监工“把头”→智力正常民工→智障民工层层盘剥和逐级欺压的“鱼肉关系”,正常、合法的社会劳动关系被严重扭曲。  相似文献   

6.
宋江这个人,争议颇多.赞美者说他为了国家,为了兄弟的未来殚精竭虑,死而后已;反对者说他凶狠残忍,用兄弟的鲜血给自己铺设了一条金光闪闪的飞黄腾达之路,但是最终依旧死在更凶狠残忍的统治阶级手中.  相似文献   

7.
一些写先进典型或人物的稿子,往往有个倾向,把话说得太绝,太满,好像不写成这么完美就不能体现先进性.殊不知,这样做却适得其反,因为"太绝"而显得"残忍",反而使人物不真实,不可信,至少不可学.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关于新闻媒体报道恐怖事件,网络运营商和服务商应对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的规定如下: ◆新闻、广播、电视、文化、宗教、互联网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反恐怖主义宣传教育. ◆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落实网络安全、信息内容监督制度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防止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传播;发现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相关记录,删除相关信息,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富二代"应该出现在秦朝,以胡亥为代表的秦始皇的儿子们,是那个时代"富二代"的典型代表。因为,秦始皇不仅缔造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而且把天下财富通通揽在怀里。总结"富二代"胡亥的人生经历,可以用"糊涂"二字一言以蔽之,也可以说他姓胡叫"胡来"。胡亥虽然是秦始皇的儿子,但不是长子,不能继承老爹的皇位和财产。按说,老爹死后,他遵照老  相似文献   

10.
刘以农  尹抒 《新闻窗》2009,(5):41-42
新闻业内流行一句话:“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这充分说明采访对于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性。而采访主要又是依靠提问来完成的。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一名优秀的记者,他的提问如同一名高明的心理按摩师,其高明之处就在于善于把自己的政治水平、社会阅历、学识口才、聪敏机智甚至是主见和理解等等,都融会贯通到提问之中,  相似文献   

11.
一场瞬间让数万人消亡的大地震给社会带来了沉痛的倒退,让整个世界和中华民族都陷入了山河呜咽、悲伤如云的心理破碎中.凝望汶川,痛定思痛,笔者更愿意用残忍的挫折教育来进行精神升华和沉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深圳杨武事件发生后,有一张照片和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疯传。照片的背景很杂乱,上面堆满了衣物和传单。照片右侧,杨武的妻子,也就是这起强奸案的受害人王娟向里侧卧在床上,两手抓着床单,将脸捂得严严实实。左侧,有好几只指甲涂得鲜红的手握着话筒,将它们凑到女子的头边。话筒上,南方电视、  相似文献   

13.
大运会游泳比赛后,在两场新闻发布会的间隙,有人拿着话筒告诫记者:"待会儿提问的时候,你们要站起来问."刚结束的一场发布会,提问的记者全都坐着,这情景大概让他有点儿看不下去. 其实,不仅上一场发布会如此,从深圳大运会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开始,几乎所有发布会上,只要台上的人是坐着的,外国记者都是坐着提问的.站起来提问的,无一例外都是国内记者.  相似文献   

14.
失败的提问     
5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一箭(长征四号乙)双星(风云一号D、海洋一号)”。第二天,某电视台采访了长征四号火箭总设计师李相荣,主持人问:“在(一箭双星)发射前,您想了些什么?”李相荣  相似文献   

15.
提问的艺术     
一、提问难的主客观原因采访中,不少记者常常为抓不住一个重大题材,提不出一个重大的、带有普遍性和方向性的新问题而发愁或冥思苦想.记者要较好地组织起提问,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老记者周孝庵在《访问》一文中说:“访问不难,发问实难”,著名记者柯天《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说:“采访是一种应世最高的艺术,也是新闻学最微妙又最困难的技术.新闻实践表明,提问难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由于采访中记者要在  相似文献   

16.
记者的提问     
曹仁义 《中国广播》2009,(10):73-74
记者的提问,是新闻采访的中心环节。个别访问、开座谈会、参加记者招待会,都要提问。提问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如果一个提问,没有问出一点新东西,那就意味着提问失败。  相似文献   

17.
提问的技巧     
现在有的年轻的记者(通讯员)在采访中提问时,象警察查户口,或象法官审理案件,你问一句我答一句。例如当采访得金牌的运动员时,总是千篇一律地问道:“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答曰:“我什么也没想。”当采访合已救人的对象时,又总是问:“你当时想到了什么?”答道:“没想什么”。显然这样的提问,是很难收到预期的访问效果的。对此,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烟瘾很大的教徒问牧师:“祈祷时能抽烟吗?”牧师答道:“不能。”这位教徒不死  相似文献   

18.
残酷的提问     
2007年11月30日上午11时左右,为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跳江女子,驻浙江金华某部军官孟祥斌从10米高的桥上跳入冰冷刺骨的婺江中救人。跳江女子得救了,孟祥斌却因体力不支,壮烈牺牲了。孟祥斌的英雄事迹引起众多媒体关注。其中不少报道既充分挖掘出英雄英勇救人及事件背后的动人细节,又弘扬了社会正气,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9.
提问的艺术     
洪燕 《新闻前哨》2003,(1):23-23
在日常采访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形:有时,记者盯住一位被采访者,反复问他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搞得双方都很尴尬;有时,记者拐弯抹角问来问去,始终不能得到自认为满意的回答,失望之余还责怪被访者头脑不灵活、不能理解采访意图;有时,记者把采访意图说出来后,干脆告诉被访者:“你必须这样说,你就这样说”......新闻同行们往往自嘲这样的采访是“诱供”和“逼供”。这当然不会是愉快的采访,更不是成功的采访。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细想起来还是记者被自己的采访意图缚住了手脚,形成一个思维定势。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20.
残酷的提问     
2007年11月30日上午11时左右,为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跳江女子。驻浙江金华某部军官孟祥斌从10米高的桥上跳入冰冷刺骨的婺江中救人。跳江女子得救了,孟祥斌却因体力不支,壮烈牺牲了。孟祥斌的英雄事迹引起众多媒体关注。其中不少报道既充分挖掘出英雄救人及事件背后的动人细节,弘扬了社会正气,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