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作家袁鹰的《白杨》(六年制九册22课)摄取了赴疆旅途中飞驰列车上一个富有诗意的生活镜头,借助对戈壁滩上白杨的描述和赞美,歌颂了边疆建设者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由于艺术表现上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读来倍觉含蓄隽永,余味不尽。文章一开始,作者把我们带到了飞驰于兰新线上的列车窗口,“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三个“没有”道尽了戈壁的荒凉,环境的恶劣、边疆的艰苦;也悄悄地拨动了读者的心弦:祖国的边疆需要开  相似文献   

2.
提到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人们很自然地便会联想到《西游记》、《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是的,《西游记》已经显露出讽刺的锋芒;《聊斋志异》中也有不少成功的讽刺作品;而《儒林外史》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更为成功的讽刺艺术佳品,它无论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讽刺艺术技巧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鲁迅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这个评价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谁都不能否认,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不是花样翻新的小摆设,不是故弄玄虚的小杂耍,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小机灵,而是教者纯熟而灵活地运用教学原理、教学方法的结晶,是教者创造精神的体现”(洪镇涛《一个攀登者的足迹》,见《语文学习》92.1)。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现阶段的主要教学形式,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有人统计过,课堂授课的总节数为9100多节。可见,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地  相似文献   

4.
延宕艺术,是指在叙事作品中,为了增强读者对作品表现对象的审美感受,有意延缓叙事过程的一种表现技巧。二十世纪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增强感受的难度与时延的延宕艺术,是艺术成其为艺术的主要手段。”的确,恰当地使用延宕艺术,在丰富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心灵,表现人物感情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现浅析三篇。一、丰富人物形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延宕艺术鲁提辖估计金氏父女走远了,便“径到状元桥来”,这时,恐怕每个人都认为鲁提辖要大打出手,他不是早就气愤得睡不着,不是早就…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深入的探讨。作者立足原著及其诞生的时代思潮的背景当中,追本求源,饶有新意。认为:原著作者“因理设象”《西游记》中一个个形象不是某种类型的人,而是人所共有的某种“人性”的表现;另外,《西游记》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借鉴了传统诗词书画艺术的表现技巧。讲韵味、讲神似、讲意在言外,它给予人的是一种蕴藉含蓄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6.
教育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必定不是靠生搬硬套就可以成功的;其内在规律和机理也必定不是靠“直来直去”就能深刻表达的.因此《教育能够改变什么》作者独创性地以寓言的方式,来解读教育规律是高明的.生动的情节融合了大量的教育案例和方法,给人的启发和教益是具体实用的.  相似文献   

7.
周放 《语文知识》2002,(9):22-23
人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窗口”。“眼睛”也好, “窗口”也罢,无非说明标题艺术不可小觑。现摘列数条,以飨读者。一、巧改诗句成标题①《姑苏城内寒山寺》②《一枝“青杏”出墙来》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灯不同》  相似文献   

8.
笑,为什么还说是悲剧呢?这是一个艺术辩证法的问题。在我国古代写作理论中,有一条“以乐景写哀,以哀聚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法则(见《五船山文集》)。这种以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是不乏先例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自从她来到贾府后,几乎天天哭、事事哭。林黛玉的哭,可以说已成了她的生活习惯,这也是悲剧性格的表现形式之一。可是,一生以冼泪面的林黛玉,当她知道很爱自己的贾宝玉已与薛宝钗结婚之后,她却发出了反常的笑。她听到贾母的假意安慰是“微微一笑”;听了由衷地同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曾称赞叶圣陶的童活《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路的”①,这不仅是指在思想内容上,叶圣陶把现实世界引入童话,对人间百态作了真实的概括,同时也是对其艺术成就的肯定.郑振铎也曾说过;“在描写一方面,全集中(指《稻草人》——本文作者注)几乎没有一篇不是成功之作”.②叶圣陶先后出版过两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商务印书馆初版)和《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年开明书店初版).另外《最有意义的生活》《火车头的经历》《“鸟言兽语”》等篇收入《四三集》中.叶圣陶的近四十篇童话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标志着我国童活艺术的成熟.几十年岁月的流逝,这些童话并没有因为时光的洗汰而丧失其价值.相反,其中大部分篇章仍然以它们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着无数小读者和成人读者的心,并给后来的童话作者以永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主题的“眼睛”。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好一半文”。这都是说标题的重要。初中语文课本中一些文章的标题就充分体现了精湛的标题艺术。 一、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文章的标题生动活泼,不仅能增长文章的表达效果,更好的发挥宣传鼓动作用,而且还能象磁铁一样吸引读者。如《死海不死》、《首先要做“马”》、  相似文献   

11.
在艺术高考逐渐升温的今天,“艺术生”这一熟悉而又特殊的字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怎样去正确看待艺术生,成为了一个新的话题。不久前,我的一个学生退学了。我很吃惊,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专业素质不错,很有上进心的学生。怎么会无缘无故退学呢?我带着疑问,特意去了他家。在他的家里,我见到了正斜躺在床上看书的这位学生。和他聊了许久,最后问起了他退学的原因,他眼圈红红地告诉我:“老师,我不是不想上学;我实在是没法在班里呆下去了,因为我忍受不了文化课老师看我的那种眼神。……”尽管他的父母也是苦口婆心地劝他,却也无济…  相似文献   

12.
高尔斯华绥认为,托尔斯泰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他对所写的每一页都倾注了自己的才华和创作热情,所以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其实,他自己的成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为了“巨大的幸福和人的伟大”而“献身艺术”,他要把“美带进生活”。他有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更有表现美的才华。他继承了英国现实主义的传统,师法俄国文学和法国文学,以“坚韧的精神”“走自己的道路”,终于“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二位英国作家。  相似文献   

13.
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巴金在谈到他的创作道路和创作经验时,总是一再强调:“我不是文学家”。是在一九三二年九月写的《我的自剖》中,巴金就说过:“我不是一个艺术家,同时也不想做一个艺术家”。在同年十月写的《<电椅>代序》中,他又说:“我不是一个文学家,也不想把小说当作名山盛业。”一直到一九八○年四月在日本东京朝日讲堂讲演会上的讲话《文学生活五十年》中,他仍然说:“我不是文学家”。这决不是巴金的自谦和他对艺术的否定,而是反映了他的卓越的艺术追求。这种艺术追求既回响着“五四”开辟的我国新文学运动的主旋律,又  相似文献   

14.
《左传》不仅是一部反映我国春秋时代社会面貌的杰出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腴辞润简犊”,“美句入咏歌”(引自刘知几《史通·杂志上》)的精采的史传文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对以后叙事散文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晋代范宁《谷梁传序》说“左氏艳而富”,唐代韩愈《进学解》也说“左氏浮夸”,所谓“艳而富”,所谓“浮夸”,正是《左传》富于形象描绘和应用夸张手法的艺术表现,标志着它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殽之战》是《左传》描写战争的名篇之一,在写作上很有代表性,它有以下的鲜明  相似文献   

15.
对照是艺术美的法则之一,它把不相同的东西列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活跃、振奋。因此,大凡好的艺术品总是很注意这一点的。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色彩红与绿的对照;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形体高大与矮小的对照;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和佛罗诺,是人物形象美与丑的对照,这些都收到了令人赞叹的艺术效果。托翁的《安娜·卡列尼娜》之所以不朽,其中原因之一是成功地运用了对照这一艺术美的法则。小说中有多处多方面的对照,如安娜的美与卡列宁的丑的对照,安娜真诚专一光明正大地追求真挚爱情而遭嘲弄摧残和特维斯卡雅等贵族男女用卑鄙的手段去偷鸡摸狗却受到  相似文献   

16.
标题之于文章的内容有如眼睛之于人的心灵,都有“窗口”的作用。那么,教学中处理好“破题”这一环节,就可以引导学生透过“窗口”登堂入室地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因此,精彩的“破题”有时可以说是使一堂课成功了一半。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初中阶段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篇文章。这不仅因为鲁迅这个伟大的战士及他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反封建主题对今天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学生不易理解;还因为这是学生们进入初中以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杂文,因而对杂文的特点的理解也有较大难度。我在上这一课时选择了“破题”作为突破口,巧施烟雾,化难为易。 我在教学的开篇精心设计厂一个错误:板书课  相似文献   

17.
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作品思想的深刻,艺术形式的完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屈原诗歌艺术是一座丰富而深邃的宝库。本文仅就寓言是屈原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这一命题作一些探讨。最早探讨屈原诗歌艺术特征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屈原列传》称赞屈原《离骚》“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就是说,从屈原的作品中,可以小中见大,近中见远。这种认识还不是很深刻的。《楚辞章句》作者王逸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相似文献   

18.
一、《教育是慢的艺术》让我想起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 读完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印象较深的是:“人往往在某一个领域里是有独特性的,教育就是要去发现这个独特之处,要去肯定他的独特性,这个人才可能对自己有信心……”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其中包含了最复杂和最艰辛的劳动,也包含了最具开拓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最大的热情去探索教学中的种种艺术。叶圣陶曾说:“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事实说明,变“灌”式教学为“导”式教学很重要。教导贵“导”,还要善“导”,即所谓“循循善诱”。《学记》中说:“善  相似文献   

20.
《离骚》这首伟大的抒情长诗集中地体现了屈原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特征。这首长诗有三百七十二句(诵读单位,非语法单位),有“之”字的计九十八句,即大约每四句就有一句是用“之”字构成的。“之”字在《离骚》的句子构造上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离骚》是怎样地运用这些“之”字,这些“之”字构成一些什么样的句式,把它弄清楚,是研究《离骚》的艺术形式不可少的工作,只是历来研究屈赋的人却很少去注意这一点。胡光炜著《离骚文例》曾说到“之”字的用法有三:甲、言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