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中国记协倡导开展“现场短新闻”的评奖活动以来,至今已有年余。对于什么是现场短新闻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在新闻界仍众说纷纭,对此,我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现场短新闻是不是一种新兴的新闻文体? 我认为,现场短新闻不是新兴的新闻文体,而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报道方式。从历史上看,这种报道并不是始于今日,过去早就有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战地通讯,就是这类报道。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
特写这一文体,一是肇始于电影学术语,强调截取新闻事件的一个精彩片段,重要的横断面,另外一种是美国五十年代兴盛特写文体,强调主观与客观事例的新闻旨趣。作为特写要在报道里张扬个性,体现一种风格。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就是一种突破。《洛杉矶时报》在5月11日刊登了卡罗琳·科尔一篇文章《从一个神圣而又破败的地方向外看》(摘自《参考消息》2002.5.13),这是一则亲身体验形式的特写,从中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3.
自中国记协倡导开展“现场短新闻”的评奖活动以来,至今已有年余。对于什么是现场短新闻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在新闻界仍众说纷纭,对此,我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一)现场短新闻是不是一种新兴的新闻文体?我认为,现场短新闻不是新兴的新闻文体,而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让世界正确了解中国”已然成为国家形象工程的重要环节,新闻英语的写作与报道成为我国对外宣传的一种重要传播手段.新闻英语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英文文体有着独有的写作特点,了解其文体特点及相应的词汇使用规律,是做好报道的首要因素. 新闻英语的文体特点 新闻英语在文体上的特征有别于一般的英文文体.一般分为报刊即书面的新闻报道和以口头方式出现的新闻报道两类.其“硬新闻”在报道方面突出所报道故事的新闻性与即时性;“软新闻”在文体上和硬新闻的写作要求有不同的特点,它更强调故事的“趣味性”和“人情味报道”,而介于两者之间的“特写”在文体上则需兼顾新闻性与趣味性.  相似文献   

5.
电电视新闻特写以其俊俏活泼的形象在电视新闻中的出现,改造了电视新闻过于格式化、缺乏灵活和生气的形象。特写的成功,使电视新闻获得了能更有效,更灵便地反映生活的一种手段,因为电视特写这一文体,是最符合电视特性的一种新闻文体。电视新闻特写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具体的描述而非概括的叙述新闻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信息。作为短、平、快传递信息的有力载体的消息,在任何时候,都是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种新兴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电视新闻特写应运而生.它既不属于消息类,又不属于言论类而独树一帜.它抓住新闻事件中的一个片断、一个感人场景或细节,用富有文采、充满感情的解说调动观众的情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倍受广大观众青睐.特写原本是电影中的术语,指把人或物的局部放大、凸现,以加强传播的视觉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作为一种新闻文体,特写早在我国20年代初的印刷媒介上就已出现,80年代中期,报纸大力倡导写“视觉新闻”,使得新闻特写步入前所未有的兴盛时期、进入90年代后,电视新闻根据自身特点借鉴印刷媒体,发展形成了电视新闻特写这一新兴节目形态和报道形式,尽管她起步较晚,但一经出现即以其鲜活生动、短小精悍、情景交融、意蕴隽永等独特的魅力而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现场短新闻,有的叫目击新闻,实地记实、视觉新闻、实录性新闻,有的叫现场速写、新闻特写、现场报道、现场实录。这里,名称虽然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特点,这就是强调“现场”——新闻的采写者,必须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此外,它的体裁孔可以不拘一格,从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结果看,现场短新闻的体裁不只局限于消息,还包括通讯(小故事)和特写,而更多的属于新闻特写。现场短新闻中的消息,不同于一般的动态消息。它常常先用引导性的文字,引出新闻事实,接着对新闻事件进行概述,绘声绘色、有情有景的详尽描述其重点部分,力求再现现实生活和客观事实.如获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二等奖的消息《大同等地震灾区人民情绪稳定》一稿,开篇便以“大同、阳高等地震重灾区已开始行动起来,抗震  相似文献   

8.
郝迎利 《新闻知识》2000,(11):37-37
现场短新闻的写作早就被作为重要基本功用来考验记者的能力。这种用事实说话、最能体现新闻客观性原则的文体,在纷繁的社会现象面前,每每能快速、简洁地出击。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和合众国际社在1989年和1990年推出标有“SCENE”(现场)或“SPOTNEWSFETURE”(现场新闻特写)的现场短新闻。中国亦在1989年开始倡导现场新闻,并于1990年6月在北京举办第一届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然而,对这种灵活、小巧、坚实的新闻文体的认识都更多地停留在它的体式之上,过多地看重了它的短小,而忘记了它的更为…  相似文献   

9.
新闻特写是运用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和刻画人物或事件富有特征的某些章节、片断、瞬间,让读者产生共鸣,使之留下深刻印象。区别特写与其他新闻文体写作方法上的不同,把握特写的特征。特写是从消息和通讯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与消息的相同点:简要迅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和广大群众的要求,新闻文体正在变革.我认为,在文体的边缘上探索,逐步形成新的边缘文体,可以是新闻文体变革的一条路子.在通讯和散文的边缘上通讯是和消息、特写、调查报告并列的一种新闻体裁;散文是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讯报道的是真人真事,散文通常写的也是真人真事,在这一点上散文接近新  相似文献   

11.
张长生 《青年记者》2012,(11):43-44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的新闻作品,既包括消息、通讯,也包括特写.在各种新闻体裁中,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有强烈的自身特色的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强、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新闻特写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写作体裁,它以记者亲临新闻事件现场采访为前提,以形象化的描写为手段,以深入观察,准确把握、巧妙捕捉现场最有典型意义、最具新闻价值的精彩瞬间加以集中、放大、再现为特色,将读者“带”到现场。无可否认,这一体裁为新闻写作的百花园增色不少。 然而,考察现时报纸,纯粹的特写体裁并不多见,在一些报纸上已找不到它固有的一席之地,而偶尔出现分散点缀于各版的一些特写文章,其中不少已和原来定义上的规定属性相去渐远。那么,作为一种写作体裁的新闻特写是否正走向式微呢?考察这一现象,我们发现,新闻特写正经历着从体裁发展的局限走向笔法活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现场短新闻,是新闻体裁中的一个新品种。因而对它的定义,似乎还投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界定。 据中国记协的阮观荣先生的说法,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这虽然还不能称为现场短新闻的准确定义,但可以说基本上包括了“现场短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内容特点。这就是:一要新闻价值高;二要现场感强,能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三要篇幅短小。如果具备这三个特点,应该说就是一篇不错的现场短新闻作品了。  相似文献   

14.
现场短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特写"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报道体裁。它以新颖的形式、较强的可读性和突出的现场感,丰富、活跃了报纸版面,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目前,现场短新闻已经成为新闻家族中最活跃的“成员”。它理应成为新闻工作者娴熟掌握和运用的十八般武艺中的一艺。  相似文献   

15.
黎巴嫩自从1975年发生内战以来,成为国际新闻界注意的焦点,对它的报道不计其数。今年1月6日,科威特《火炬报》周末版刊登的新闻特写《贝鲁特:每条街都有悲伤的故事》以其新颖独特的表现手法而别具一格。这篇特写篇幅虽短,不过八百来字,却从几个侧面反映了黎巴嫩错综复杂的教派冲突与奇特的经济繁荣景象,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黎巴嫩的社会现实。这篇新闻特写构思巧妙。作者以烈士广场上枪战现场的描写开始,写出了黎巴嫩战乱景象与人民的思想感情,“这儿真成了烈士广场”。然后眼光一转,  相似文献   

16.
现场短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新闻改革的产物。然而近几年现场短新闻似乎并不为新闻界看好,在一些新闻评奖中亦取消了现场短新闻的奖项。这大概在于现场短新闻自首倡以来没能涌现出大批大家公认的熟文本;再则可能是一些新闻界人士认为现场短新闻与新闻特写在体裁上差别不大,没有必要再自立门户。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觉得尤其需要对现场短新闻从理论建构层面和写作实践层面进行系统的梳理。一、关于现场短新闻的“界说”问题界说是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现场短新闻自诞生起,就界说纷纭,使人莫衷一是。我们对现场短新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现场短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特写"等。它是记者或通讯员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运用视听等多种采访手段,捕捉事实变动的一个片断,并以具体形象的描述使之再现的短小精悍的新闻。显然,现场感强是现场短新闻的第一个特点。要求新闻作品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立体,形象逼真,有强烈的形象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这就要求在表述上把握以下四点:第一要具有可感性。现场短新闻必须写出特定的现场氛围。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现场善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我们常可以见到一种极具画面感染力的新闻报道方式——电视新闻特写。它抓住某一新闻事件中的一个片断、一个感人场景或新闻事件中的某些细节,用充满感情的解说和逼真感人的现场画面调动观众的情绪,将报道推向情感起伏的高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深受观众的欢迎。 特写本是电影中的术语,指人物或事物的细部镜头,在影视传播中主要用于加强传播的视觉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作为一种新闻文体,特写在我国“五四”时期己出现,并在三、四十年代兴旺、发展,建国后更得到进一步充实。但特写一词在人们的脑海里一直是与报纸结缘的。我们对特写的了解也是从  相似文献   

19.
新华社3月29日播发的特写《浪漫的艺术享受》,是一篇关于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幕式文体表演的稿子。这篇特写篇幅短,现场气氛浓,主题突出。以往关于体育大赛开幕式的稿子往往拉得较长,模式化的痕迹较明显。这篇特写很有创新,它没有“流水帐”似地报道开幕式的讲话表演等程序,而是抓住开幕式,文体表演给予突出叙写,格外引人。文章只用了“各位要人在开幕式上先后致了词”一句话,简要概括了开幕式一些程序化的东西,便转入文体表演的主题,显得重点突出。  相似文献   

20.
正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大家族中的一种新兴文体,于1990年前后在新闻界普遍兴起,因其可见、可闻、可触、可感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空间。自新闻界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山东日照日报社在报纸重要位置推出"践行三贴近,记者乡村行"、"新春走基层"、"走基层百村行"、"我在现场"等现场短新闻栏目,刊发了大量来自基层、生动鲜活的新闻,使现场短新闻成为"走转改"活动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取得良好效果。现场短新闻的特征由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委会在《现场短新闻评奖办法》中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