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转基因作物在全球发展迅猛,有人认为转基因作物是解决全球人口粮食短缺的福音,也有人认为转基因作物存在安全隐患,会对人类及环境造成不良后果,这里对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其所存在的隐患及各国所采取的对策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境遇下,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伦理学研究应该由伦理批判转向伦理治理,这种转向有其理论合理性与现实合理性。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伦理治理的主要特质重在"伦理建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伦理治理的实质是"商谈伦理",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伦理治理的目的是"善治",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伦理治理的基本途径是"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基因技术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一项生物技术,它为农业、医学等领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自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诞生以来,转基因作物以其高产、优质、抗病及抗逆等方面的特点,为缓解人口增长和粮食匮乏的危机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种植面积也日益扩大。转基因作物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安全性问题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哪些风险,发展前景如何,目前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1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转基因作物(geneticallymodifiedcorps)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导入了克隆的优良目…  相似文献   

4.
目前,转基因植物在作物育种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就转基因植物的概念、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的区别,以及转基因育种在作物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及抗逆性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前景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 ,为解决二十一世纪因人口膨胀而粮食短缺及环境等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如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这使转基因技术的发展面临挑战。本文对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特别是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的争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视阈下的转基因作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新生事物,然而新生事物的产生总会伴随着科学之争与伦理之辩。转基因作物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具有科学上的不确定性。本文就转基因作物的潜在优势和生态风险做出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的伦理生态伦理原则加以规范,以促进转基因作物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食品的忧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基因食品 (Geneticallymodifiedfood)是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据统计 ,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 110 0万公顷 ,1998年上升到 2 810万公顷 ,增加的幅度接近 160 % ,1999年将近达到 4 0 0 0万公顷。发达国家转基因作物的发展速度比发展中国家快 ,1999年发达国家的转基因作物面积占全世界的 82 %。中国的转基因作物面积仅占世界的 1% ,约 30万公顷。全球转基因农作物销售额1995年为 75 0 0美元 ,1998年跃升为 16亿美元。世界银行下属机构预测 :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产业的交易额在 2 0 0 0…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作物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效益,同时转基因作物安全隐患也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对转基因作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其安全性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转基因作物对农业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包括转基因作物可能影响大田的种植制度,使作物种植品种单一化;降低大田害虫天敌的数量;形成不可控制的超级杂草;影响生态系统食物链的结构;对近缘物种造成危险等。告诫人们转基因作物的开发应该和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200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估计达4 42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即增加了430万公顷。1996年~200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25倍之多,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加到2000年的4 420万公顷。这么快的增加速度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掌握科技知识的农民对种植转基因作物有较高的接受程度。转基因作物在各国的分布1996年~2000年,转基因作物大部分(85%)种植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份额也是逐年增加的,从1997年占14%,到2000年占到了24%。与发达国家的种植面积趋于稳定相比,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生物安全也成了国际上倍受争议的问题。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转基因的安全性,阐述了我国的生物安全现状及对策,就转基因产品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以及国际上现有的评价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及其伦理学慎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的大田释放和商品化种植,在解决由全球人口数量激增和耕地面积减少所导致的粮食危机问题上日益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然而也引起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的全球性争论和关注。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出发,人们应该评价和接受转基因作物,应制订符合人类伦理道德标准的相应的程序来促进转基因技术扬长避短、健康发展,使其真正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复杂存在,周作人是以备受争议的"现代隐士"形象出现的。他之所以会选择与时代主潮迥异的隐逸之路,有多方面的原因。疾病和家庭的影响、日本文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都是促使周作人关注自我、走向隐逸的不可忽视的原因,而最重要的主因则是周作人对隐逸之路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4.
从价值论看生态伦理价值主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从价值主体论、价值客体论和价值关系论三个维度审视生态伦理价值主体,为其合法性进行必要的价值观论证:并非认识论主体才是价值主体;生物体是一个价值体系;生态系统就是一个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创立者、机遇和预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美国和德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比较数据,试图对导致制度变迁的三类因素的普遍性和运行机制进行评价。这些因素是:机遇(或外因)、内因以及理性的人类预见。其中理性预见是引起制度变迁的因素当中最少出现的,笔者例举了制度创立者和政府对制度变迁的干预来加以说明,并讨论了这些干预的相对效果。  相似文献   

16.
1096~1270年,在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共发动了8次十字军东征,其中尤以第四次十字军运动最为重要和特别,因为它打着“夺回圣地”、“打击异教徒”的旗号,却改弦易张,攻陷同为基督教兄弟的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长久以来,这个问题史家们一直争论不体。文章认为,现实的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因素才是其改变方向的主因。  相似文献   

17.
石化是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关于它的研究一直伴随着中介语研究的始终,但是由于研究方法等各方面的限制,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许多问题仍然很有争议性。这篇文章试图在继承中外学者关于石化现象研究的各种理论基础上,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为出发点,对石化的定义、特点、成因和发展趋势等作进一步的探索,以揭示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the discursive process in the act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building. Specifically, it links scientific knowledge building to risk percep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To this end, this study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 three-stage argumentation programme giving pre-service teachers (PSTs) the opportunity to consider, discuss and construct shared decisions about GMOs. The study involved 101 third-year PSTs from two different classes,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The study utilised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During the quantitative phase, researchers administered a pre- and post-intervention scale to measure both groups’ risk perception of GMOs. During the qualitative phas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lone through individual and group reports and an open-ended questionnaire. T-test results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risk perception of GMOs. Qualitative analysis also revealed differences, for example, in PSTs’ weighing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demonstrating positive results of GMOs. In addition, PSTs’ acceptance of GMOs increased. Consequently,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developing familiarity with scientific enterprise may play an effective role in adopting a scientific perspective as well as a more balanced risk perception of GMOs.  相似文献   

19.
自《呼啸山庄》作品问世以来,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就饱受争议,关于他的评论很多,但从他的成长经历并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探讨这个人物性格的成因则相对较少.文章结合希思克利夫的成长经历探讨其扭曲性格的形成因素,并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揭示其性格形成的必然性,最后探求其扭曲性格下善的残留及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路遥中篇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曾引起许多人的争议,生活与命运的抗争,爱与理想的抗争,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抗争,赋予高加林形象丰厚的悲剧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