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风波     
古诗鉴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相似文献   

2.
定风波     
苏轼 《学语文》2008,(1):1-1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苏轼~~  相似文献   

3.
逆境与心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好一个“一蓑烟雨任平生”!  相似文献   

4.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年)春天,他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相看新买的农田,路上遇雨,同行的人都狼狈不  相似文献   

5.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相似文献   

6.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相似文献   

7.
定风波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① 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②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注 ]①芒鞋 :草鞋。②萧瑟处 :指原先淋雨之处。【新读】本词乃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时所作。从黄州去沙湖途中偶遇小雨本极寻常 ,而词人却从中悟得一番有关人生的哲理 ,写出如此清新隽永的佳构 ,就不能不叫人称奇了。词的上片起二句劈空而来 ,风雨骤至 ,竟“穿林打叶” ,声声入耳。“莫听…  相似文献   

8.
从图书馆借来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从吃饭到上厕所,苏东坡的魔力令我手不释卷.苏东坡,这个人生路上风霜雨雪绵绵不断的眉山男儿,到底是怎样来烘焙自己的一生境遇,成为一位风光无限的旷世奇才的呢? 我最喜欢他的那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相似文献   

9.
关耳 《教育艺术》2003,(8):30-31
一日,远方好友来信,谈及几十年为官,习惯了官场生活。前不久,因职务变动,告别官场,顿添烦恼,浑身好不自在,以至心事重重,长吁短叹,闹得频频失眠。信中问我有何“灵丹妙药”? 我冥思苦想,终无良策。一天,偶翻旧籍,忽见北宋词人苏东坡《定风波》一首,眼帘一亮,悟性顿生。我当即打印词一首,附短笺一并寄去。 苏东坡的《定风波》全篇如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相似文献   

10.
《定风波》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是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作者却借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野外出游,突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苏轼却发出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劝导和"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悟。风雨中漫步徐行,吟诗长啸,是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而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雨与晴天更是一种大彻悟,大境界。  相似文献   

11.
新荷     
正风尽情地吹高一陈思捷它从不为谁驻留,它呼啸着划过山峦的每一寸肌肤,如一支箭擦过褶皱的水面,吹开雾霭云烟。它没有形,没有轨迹,随心所欲,自由变幻。它是风,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风。生平最爱苏东坡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场春雨打湿他的肩头,却点燃一颗恣意旷达的心。他宁可"一蓑烟雨任平生",宁愿做那天地中沧  相似文献   

12.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这首《定风波》,脍炙人口,历来被视为其一生遭遇、心志、人格的写照。本文要探讨的是其中  相似文献   

13.
东山魁夷曾说过“风景是人的心中所愿”。 心驻扎之地,风景长存。心驻扎于淡泊之中,便是倾盆大雨也成绝美景致。好比苏东坡途中遇雨,常人只有狼狈二字,他却竹杖芒鞋,潇洒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心驻于奉献之中,便是穷乡僻壤也会变成青山绿水之地。正如“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八年的坚持,终将荒山换青峰。  相似文献   

14.
《同学少年》2015,(3):26
<正>东山魁夷曾说过:"风景是人的心中所愿。"心驻扎之地,风景长存。心驻于淡泊之中,便是倾盆大雨也成绝美景致。好比苏东坡途中遇雨,常人只得"狼狈"二字形容,他却竹杖芒鞋,潇洒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心驻于奉献之中,便是穷乡僻壤也会变成山清水秀之地。正如"最美乡镇干部"唐述林,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用八年的坚持,终将荒山换青峰。  相似文献   

15.
冲浪新游戏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宋词留给我们很多耐人寻味的意境。你对这首词的作者和他的经历了解吗?你能理解这首词的意境吗?读这首词后你想到了什么?联系作者当时的经历和心境,写下读后你所想到的故事、情景或发表你的见解,字数400字以内。也可仿造此词的格式,自己动手尝试写一阕词,看谁写得好。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新歌曼舞请用你所喜欢的5个歌曲名称(…  相似文献   

16.
黄后颖 《文教资料》2011,(24):15-16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苏轼因"乌台诗案"寓居黄州三年时所作,深刻体现了苏轼豁达开阔的胸襟。苏轼才高八斗、磊落豪侠,在"乌台诗案"后,大彻大悟,淡泊和静定成为这一时期诗歌思想的主题。《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正>在宋词的天空中,常常出现或暴雨大雨,或小雨细雨,或春雨秋雨,或暮雨夜雨,临空而下,形成独特的风景。不用说,词人笔下的雨,正是他(她)心中的雨。最终不只淋在纸上,更湿润了我们的心田,是我们遇上的好雨。1知名度最高的写雨名篇,应该是苏东坡那首《定风波》,词前的题序这样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可见这首词以写雨为主,雨是骨架,也是血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相似文献   

18.
大话古诗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问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己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目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转《定风波》1潇洒的理由我无法想象,一个经过“乌台诗案”的遭贬的人,居然在雨中吟诗漫步,显示出一份无与伦比的旷达气质,用平和的心态去接受一切,并在生活中发出真挚的感叹。我想,你一定猜到我说的人是苏轼了。轻轻松松地踏上被贬路,好一种“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潇洒。有友为伴,有太阳相迎,有绿水…  相似文献   

19.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于湖州知州任上,以作诗指斥乘舆、讥切时政的罪名下御史台,酿成有名的“乌台诗案”。年底,诏责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翌年二月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市)。这首《定风波》词就作于到黄州第三年的春天。据《东坡志林》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词前的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为苏东坡词设了一个模块,题名为“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遴选出的篇目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和《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