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德辉 《考试周刊》2014,(45):171-171
<正>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想品德(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已成  相似文献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而言,显然重视程度欠缺、研究成果偏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渴望能有一种较为规范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引导[1].目前,心理健康活动课已经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有效载体.在防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学科化的同时,改变其"不上不下"、"不死不活"、"不进不退"的"胶着"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教育模式的转型问题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拘泥于心理学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取向"常常使其步入误区,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正模式、小众模式、学科模式和单一模式等具有代表性,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性理解。基于教育学的视角,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教育性质,是一个"教育命题",需要从教育整体上进行设计,由"心理学取向"向"教育学取向"的转型势在必行。与之对应的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发展模式、大众模式、活动模式和辐合模式,以此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4.
一、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协调机制 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协调机制就是要构建"三级工作、三级预警和三级转介"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调机制."三级工作"体系,即一级工作体系是由专门人员组成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互动有其自身的依据.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心理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导向",二者在"交互作用"的双向互动中实现互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实现双向结合,应切实加强两种教育在观念、目标与内容、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教师队伍等方面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6.
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主办的"读懂孩子 塑造未来"——首届"木铎心声"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7.
<正>主编蒋薇美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7月本书包括"理论与实务篇"和"专题与教案篇"两个部分。"理论与实务篇"含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导论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务,重点阐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概况与理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过程、技巧策略与评价。"专题与教案篇"则着重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八个专题(生命意识、生活适应、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学习发展、青春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在课程理念与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资源与课程实施等方面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系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是深化高校"课程思政"的必然选择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文章主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意义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有效路径,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在课程理念与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资源与课程实施等方面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系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