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 证明分子之间两间距,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实验仪器和用品:酸式滴定管、烧杯、橡皮塞、滴有红墨水的水。  相似文献   

2.
用一根 5 0mL的碱式滴定管和染红的清水代替课本中的量筒和清水。演示时 ,首先在碱式滴定管中加入 3 0mL左右的红水 ;然后将碱式滴定管稍倾斜 ,缓缓地加入无色酒精 ,至管口 ;最后用 0号胶塞塞紧碱式滴定管上端口 ,拿着它上下来回地倒置几次 ,使分层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 ,液体颜色变均匀。实验结果表明 ,在碱式滴定管中 ,酒精与水混合体积减小 1.5cm高度 ,混合前后视觉差别较大。演示给学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巧做酒精与水混合体积减小的演示实验@李广锋$云南省会泽县第一中学!654200 @张兴万$云南省会泽县第一中学!654200…  相似文献   

3.
用干燥管做酒精与水混合体积缩小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化学教材中用量筒做酒精与水混合体积缩小实验,酒精用量多、效果不明显.改用干燥管,方法如下:把干燥管粗端放入水槽中使水面至A处;手捂住细管上端倒过来粗端用橡皮塞D塞紧后小端向上如图所示,用针筒由B端沿壁快速注入带红色酒精至B处.迅速颠倒干燥管让酒精与水充分混合并恢复原状细端向上,液面降至C以下,此实验酒精用量少、效果明显.用干燥管做酒精与水混合体积缩小实验@刘金城$江苏姜堰市梁徐中学!225526  相似文献   

4.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 (或碱 )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 (或酸 )的浓度的方法或操作叫中和滴定 ,它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定量实验方法之一。为此 ,现对该实验作一疏导和分析。1 主要实验仪器1.1 滴定管 滴定管可分为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1.1.1 用途 : 用于精确 (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1.1.2 规格 :常见的规格一般有 2 5 .0 0 m L和 5 0 .0 0 m L两种。1.1.3 注意点 :1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液(碱溶液与玻璃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具有粘性的矿物胶—— Na2 Si O3 ,使下端活塞难以打开。2碱式滴定管既不能装酸 (…  相似文献   

5.
、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用 5 0 0mL的纯净水瓶收集满二氧化碳 ,倒入约一半体积的水 ,盖紧瓶盖 ,振荡 ,塑料瓶被“压”瘪了 ,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附图实验装置二、证明分子间有间隔1.取一长 90cm、直径 1cm的粗玻璃管 ,一端封闭 ,外壁套一红色橡胶环作标志 (如附图 )。2 .先向玻璃管内倒入约40cm高的水 (水中可加少量品红 ) ,然后缓缓倒入约 40cm高的酒精。把红色橡皮套移到上液面处 ,仔细观察水和酒精交界处有一明显的界面。3 .用手指堵住管口 ,上下颠倒几次使酒精与水混合均匀。结果液面下降 2cm~ 3cm ,说明分子间有间隔。三、证明氧…  相似文献   

6.
气量法测定下蜀黄土碳酸钙含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下蜀黄土碳酸钙含量的测定采用气量法即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法。为了使测定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读数精确,对其进行了简化和改进。推荐一种较好的测定下蜀黄土碳酸钙含量的实验装置,即,①用侧面肩部带一个细颈的抽滤瓶代替三角瓶,使橡皮塞只需打一个孔即可,增加了装置的气密性;②在酸式滴定管底端连接一个带玻璃管(或圆珠笔管)的橡皮管,在抽滤瓶的细颈端连接一根橡皮管,使得盐酸与土壤样品反应的过程中摇动反应瓶时起到缓冲作用;③对碳酸钙含量很低的下蜀黄土样品来说,在测定碳酸钙含量的实验中用25 mL的酸式滴定管更加合适,而且调整液面的左右两端的管子也都用25 mL的碱式滴定管。  相似文献   

7.
1 实验设计背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本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第一节《分子》中有关分子间间隔的演示实验,采用将100mL 酒精与100 mL 水相混合来探究分子间存在着间隔。虽然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但此实验做完后,部分学生仍有以下困惑:(1)由于许多学生在使用量筒进行读数时自觉或不自觉的不良习惯容易使测量不准确,学生对所做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8.
按人教版四年制初三化学课本第29页(图3-17)的要求进行实验,用两个200 mL量筒,先用其中一个量取100 mL的水,再用另一个量取100mL酒精,然后两者混合,发现总体积少于200mL,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酒精分子、水分子之间有间隔,从而出现上述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9.
伊万霖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80-181
一、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 aO H溶液)(一)准备:1.滴定管:①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②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盐酸洗涤3—5次并排除管尖气泡;③用小漏斗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厘米处;④将液面调节于“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记下刻度。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必用待测润洗。3.移液管:转移多少量溶液用。其洗涤方法与滴定管要相同。(二)滴定:①用移液管(或碱式滴定管)取一定体积待测碱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指示剂;②用左手握活塞旋转开关,右手不断旋转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至橙色(粉红色)出现,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记下刻度。(三)计算:将每次的数据记录,每个样品做三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二、中和滴定误差分析A组: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对滴定结果的影响分别为:(1)酸式滴定管用水洗后便装入标准酸进行滴定偏高;(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后仍留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偏高;(4)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误用盐酸润洗偏低;(5)盐酸在滴定时溅出锥形瓶外偏高;(6)待测液...  相似文献   

10.
若学校没有霍夫曼水电解器,可以用酸式滴定管、长颈漏斗和三通管组装成简易水电解装置。用该装置作的实验,效果还挺不错。简易水电解器装置图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分子间存在间隙,演示分子间存在空隙的实验有直接法演示和模拟法演示.其中模拟法演示有:将砂子和石子混合后总体积减小,以及将菜籽与大豆混合后总体积减小等.课本中给出的直接演示法是:在一根较长的细玻璃管中注入一半的水,再缓缓地倒满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竖  相似文献   

12.
1 加强演示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充分挖掘演示实验的趣味性 ,使学生充分领略到物理世界的奥妙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分子间有空隙”时 ,教师可用一细长的玻璃管 ,下端用塞子塞紧 ,先倒入染成红色的水 ,再缓缓注入无色的工业酒精 ,然后把上端也塞紧 ,很明显看到酒精和水分成上下两层 ,这时老师可问学生玻璃管中的液体会不会变少呢 ,接着老师如同魔术师 ,在管外套一根橡皮筋标出酒精的上表面 ,将管子反复颠倒后 ,使学生惊奇地发现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明显减少了 ,在“魔术”中 ,学生就十分信服并牢牢记住了…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第五册第12课《压缩空气》中第一知识要点是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并有一定的体积 ,而教材中安排的2个实验却因直观性差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于是我便设计了一个便于观察和操作的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1 材料 :一个大漏斗 ,橡皮塞 ,平底烧瓶玻璃管 ,气球 ,烧杯 ,水。2 操作 :第一步 :用带有漏斗和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堵住玻璃管的上端 ,用烧杯往漏斗里倒入适量的水。讨论 :为什么漏斗里的水流不到烧瓶里去?实验现象明显而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由于空气占据烧瓶里的空间所以水流不进去。第二步 :用气球(里面没有空…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防止 Cl_2和水、碱反应时气体外逸,对环境造成污染,我们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一、实验仪器医用注射器(50 mL)、矿泉水瓶(550 mL)、橡皮塞。二、操作步骤1.收集一矿泉水瓶 Cl_2,用橡皮塞塞紧。2.用注射器吸取50 mL 左右的水从橡皮塞处注入瓶中,振荡瓶子。3.用注射器吸取少量紫色石蕊溶液从橡皮塞处注入该瓶中。4.最后用注射器吸取10 mL 左右的 NaOH 溶液也从橡皮塞处注入该瓶中,振荡瓶子。三、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5.
高中化学第二册钠跟乙醇反应测定乙醇结构的实验,较难得到准确的数据。我们对这个实验的装置、步骤作了改进,效果较好。在酸式滴定管中倒入无水乙醇,记下滴定管读数V_1,放出2毫升左右乙醇,到50毫升注射器内,(容量大的注射器可按比例增加);然后取1厘米长、直径为3毫米左右的一段较纯净的钠,放入注射器细管端口,注射器口朝上直立,(钠一般不会往不掉),推动针筒向上排出空气,保留细管端的空气柱,在端口加上橡皮塞,接着将注射器倒过来, 使乙醇与钠接触,至钠全部反应完毕;然后管口朝上,记下注射器读数(不包括剩余乙醇体积)V,即是氢气的体积。再把剩余的乙醇倒入滴定管,记下读数V_2,V_1-V_2就是消耗掉的乙醇的体积;最后根据数据计算。用这个方法进行实验,直观性、趣味性较强,产生的氢气推动活塞移动很明显,学生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袁俭良 《高中生》2009,(16):22-23
1.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用50mL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25.00mL酸性KMnO4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待用B.在测定硫酸铜晶体的结晶水时,将灼烧硫酸铜晶体的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然后称量C.在中和热的测定中,用温度计测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最高温度作为终止温度,所需的玻璃仪器仅有烧杯、温度计和量筒  相似文献   

17.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滴定管尖端的气泡必须赶出,否则就会增大实验误差。酸式滴定管尖端气泡的赶出,一般的方法是:先关闭活塞,往酸式滴定管中加入少量溶液;然后将酸式滴定管稍微倾斜,开启活塞,溶液下流,将气泡逐之流出。笔者曾以此方法做过多次实验,效果不佳,活塞下方一般尚留有少量气泡。笔者经过多次实践,得出两种能有效赶出酸式滴定管尖端气泡的方法,介绍如下。方法一将酸式滴定管放在待装溶液中,打开活塞,用洗耳球从滴定管上端抽气,将溶液吸人,待液面上升少许时,关闭活塞,取下洗耳球,再从上端加入溶液。方法二往酸式…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三物理课本(华东版)的"分子和原子"一章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根较长的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再缓缓地倒满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竖起来,可以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明显低下去了(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用碱式滴定管或废弃的酸式滴定管改制而成的一种酸碱通用滴定管该滴定管集装液,滴液双控装置为一体,不仅在操作使用上更为方便,而且很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20.
一、装置的选择 目前教学中使用的水电解装置一般以霍夫曼定量电解装置为主,笔者尝试用多套水电解装置进行实验,从实际实验效果看,仪器厂生产的电解器效果要优于自制的电解装置,酸式滴定管电解装置要优于碱式滴定管电解装置,开放组装式电解装置要优于成套封闭式电解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