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规格、要素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对其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要素进行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高层次人才上;培养规格应定位在大学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上;培养要素定位应体现在灵活的专业设置机制,较强的应用能力培训,“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必备的实训基地建设和订单式培养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课程体系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晔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16):75-76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存在偏差.一是培养层次定位不清.很多学校定位于"金融高等应用性管理人才",或"具有综合金融业务水平的高级人才",表面看来属于专业应用性的,但实质却蕴含了系统理论知识和面面俱到的业务技能介绍,属于综合知识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这种定位高于高职高专培养岗位人才的培养规格,有盲目跟从本科金融专业培养规格的倾向.二是行业需求特色不明.金融业有着鲜明的市场性、中介性、营销性、服务性等行业特色,而目前高职高专层次的金融专业培养目标仍停留在传统金融管理、决策层面,凌驾于市场和作为金融企业的企业性之上,不能准确地按市场经济的需求培养营销、服务、中介等真正的岗位技能人才,缩小了高职高专层面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空间.三是岗位从业要求不具体.人才培养目标笼统,岗位从业要求不详.  相似文献   

3.
师资培养是艺术教育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关键。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培养应紧扣《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定位于一专多能型的培养目标,着眼于专业与教育能力兼备的培养规格,课程结构上力求基础全面、专业凸显。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2·2·1"的艺术课程方案通过5年的实施,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浅谈艺术教育专业五年制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艺术教育专业五年制学生是高校校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于高校来说,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要按照艺术教育专业五年制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结合艺术教育专业五年制学生的年龄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确保他们健康成长、早日成才.  相似文献   

5.
杨哲 《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2):80-83
文章通过对我国102所院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分析,发现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脱离学生实际、"万金油"式的职业定位、专业不专的学生能力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目标的设计应坚持"面向数字媒体行业"、"技术或艺术取向"等两个原则,在培养规格中应强调"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两类素质的培养,并设计与确定了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水利类专业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级各类人才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是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的依据和基础。伴随着水利类高职教育的发展,结合高职教育的具体实践与探索,经过调查研究分析,可以将水利类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定位为“培养水利建设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以有别于一般的工程型、技能型人才,进而为深化水利类高职专业的改革,构建“高素质、强能力、大专业、活模块、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整合构建水利类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方向。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我院"体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人才规格和课程设置等三方面进行重新审视,认为:其培养目标定位贴切,培养规格(要求)条目清晰、标准合适,但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规格相互支撑不够紧密:课程设置重旅游学科课程,轻专业方向课程;课内周学时安排偏高;缺失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要着重调整主干学科,构建对应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休闲服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模块);缩减课程课内学时;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增加国际化实践教育教学项目等.  相似文献   

8.
2011年12月30日,襄樊学院举办了"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展。为了人才培养质量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的六个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符合专业所面向的行业需求;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  相似文献   

9.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探讨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及其定位依据的基础上,构建了该专业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三大融合”为特色,使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前,教学型高校由于定位不清,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同质化、单一化、表述过于笼统等问题.按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不同类型高校其培养目标各不相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教学型高校的理性选择,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现实条件确定其培养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11.
高校如何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对人才的综合型、复合型、全面型和高级型的需求 ,要求学校必须实施全面素质教育。高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必须首先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入手 ,树立起新的教育观念 ,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以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2.
实训教学的整个过程在实训基地进行,有特殊的环境和实践条件,教师与学生之间呈互动关系和零距离接触,是做人与做事结合(通专结合)的最好体现.我院的电工电子实训,按照单元程序训练法组织教学,贯穿了通专结合一体化教学思想.根据电工电子实训的目标、要求和特点,把通识教育与职业岗位相关的要素等内容精心整理后打包,在实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因势利导进行讲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是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细化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营销人才的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对营销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行的市场营销课程却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等弊端,导致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必须从明确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和提高师资水平等方面着手,培养为社会和企业欢迎的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人才。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需要而出现的,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更为科学、更为合理、更为理想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紧紧围绕教学改革核心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四个转变”,筑牢“四大工程”,为学生思想、文化、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素质平衡基础上的个性发展。素质平衡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个性发展才能建构一个有价值的或自我实现的专业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就是科学引导与自主建构交互作用的过程。科学引导是一种适度引导,要依据并适应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科学引导是一种启发,要审慎处理价值问题。自主建构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主导机制,它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它是一种双向建构,需要在多元对话关系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究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两个基本途径和基本形式。理论教学实现学生的历史性建构,切忌灌输与独白,需要互动与对话。实践探究实现学生的现实性建构,它验证知识,生成新的知识,并建构学生的缄默知识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实践探究应成为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大学教学的基本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6.
对北航男排学生运动员的培养目标、招生录取、文化教育、运动训练以及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厦门理工学院学生运动员的培养作对照思考,为高校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葛敏 《广西高教研究》2013,(10):88-89,97
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相应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文章在明确双师型教师能力素养基础上,提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班就读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形式之一,师资是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公平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保证。当前随班就读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高等院校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严重缺位;相关文件规定的培训目标模糊不清;职后培训模式单一,形式死板;师资培训的课程不完整,内容普教化、针对性不强。解决对策主要有:明确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师资条件,细化师资培训目标;结合实际,灵活拓展培训新模式;构建合理的师资培训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必须本着它独有的培养目标,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掌握必要的美术专业知识,更要让学生具有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增强美术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这一目标主要途径有:树立现代美术教育观念,进行教学改革;构建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把美术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训练引入教学当中;通过一定的实践训练,来完善以就业需求为目的的专业技能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20.
法学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法学教育领域,如何应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值得法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法律学科本身是应用性极强的社会学科,法律本身就是源于实践又必须回归社会实践的强制性行为规则,因此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践。对于法律人才的培养,也必须符合法律学科的社会需要及其本质要求。法学教育所培养的绝大多数人才都要为法律的应用和实践服务,因此必须树立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的目标。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强化案例教学,规范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考核机制,逐步形成适应法学专业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