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小评论,有的"一事一议",有的"一题一议"。我们把"一事一议"中的"事"称为小评论的新闻材料或新闻由头。这个新闻由头,不仅是小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作者抒发感情,评论问题的依据。选择好新闻由头,对写好小评论关系极大。新闻评论是一个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如果评论的质量不高,受众就会找不着"根儿"。如何突破这个存在的问题呢?我觉得写小评论是个必由之路。有许多小  相似文献   

2.
有些同行和通讯员见了我好问:“你的小评论写的不少,我们怎么没有那么多题目呢?”我从实践中体会到:欲写小评论,应做多事人。一事一议的小评沦,由事引发感想,抒发情怀,提出论点.进行评和议;以事作论据.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没有“事”作由头,小评论写作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要做多事人,想方设法把“事”掌握在手里。积累的事越多,小评论的题目也就越多。我觉得,做多事人,就要多找事,多管事,多问事,多记事,多想事。多找事就是要求我们做个勤快人,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这里是评论题目取之  相似文献   

3.
新新闻由头,即新闻的引子。报纸上有些新闻导语之所以雷同乏味,给人以陈旧感,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新闻由头。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写新闻时,都比较注意抓由头,因为选取了一个好的由头,就等于选择了一个突破口,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水到渠成地写来。那么.新闻写作中应选取哪些方面作由头呢?下面试举几种主要方式: 一、选取某一相关的细小物品的变动作由头。有的新闻事实虽然是从大的方面来写的,但选取某一相  相似文献   

4.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力军,但是长期以来,从一些播发(刊登)的消息来听(看),听众(读者)却反映“没味”不爱听(看)。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除了所报道的事与听众(读者)生活、工作贴的不近以外,没有“细节”语言干巴是个主要原因。 “细节”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应如何估价其在消息中的地位或作用?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探索。不少有经验的记者在写消息时,往往在导语里就使用“细节”,一开口就能把人抓住,吸引人听(看)下去。这里举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5.
一篇新闻评论,如果写得有情有理,入情入理,爱憎好恶之情泻于笔端,喜怒哀乐跃然纸上,读者听众怎能不情动于衷、心悦诚服呢!一篇优秀的新闻评论应当是理深情厚、情理交融,这样才可以激发读者、听众的情思,引起读者、听众的共鸣,有效地增强新闻评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读者,是我写稿评仪稿件的良师益友.稿子写得怎么样?成不成功?读者最有资格,最有发言权.因此,我在写稿过程中,常常把写好的初槁念给身边知情的人听,或给他们看,聘请他们当我稿件的评议员,征求他们意见:“你觉得这篇稿子写得怎么样?”他们一听一看一惊,说“写得好”!说明我槁子写得成功,上新闻单位有希望把握.如果他们吞吞吐吐,不大满意,说明我稿子不行,还需要加工补火,并征求他们意见加进那些素材内容适合?然后再修改.实践证明,这样效果很好,发出去的稿件,大部分达到见报上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谈新闻由头     
新闻写作中令人头痛的事很多,譬如,有些事件性新闻在事件发生时漏报,事隔一段时间后被记者或通讯员发现。报道吧,已是旧闻,不报道,又有些可惜;又如,一些非事件性新闻,有很多是报道实际工作、生产、经营或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获得或形成,写这类报道真让人有点“斗大的馒头不知从何下口”之感。 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新闻由头”。那么,何谓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包括两层意思:一、它是寻找一个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为由头,把旧闻赋予“新闻味”的借助手段;二、它是以借助一个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为由头,对一个专题或一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层次挖掘,进行综合分析,向人们揭示一个宏观事实或新的思想认识问题。 在具体的新闻写作中究竟如何寻找“新闻由头”呢?下面笔者就事件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分别谈谈“新闻由头”问题。  相似文献   

8.
广播经济新闻报道中总离不开数字,数字运用得好坏,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效果。怎样才能在一瞬即逝的广播经济新闻中运用好得字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1,间隔使用。即数字与数字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在广播中,听众最忌讳的就是数目字隔得太近,挨得太紧叫人很难记住。因此,写广播经济新闻,尽可能在数字之间穿插一些补充、解释的语句,使听众听后有回味的余地。2,模糊使用。即在整数后面加上“多”、“左右”、“以上”等能够替代零头数的字和词。听  相似文献   

9.
所谓“理性新闻”就是新闻事实所提供确信息,要使人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后,能受到某种(或某些)教育、启迪,明白一点(或一些)道理,让人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在思想上打上较深的烙印,收到“雨过地皮湿”而不是“雨过地皮干”的宣传效果。 怎样才能多写出一些“理性新闻”呢? 一、立意侧重明理。就是要在确定稿件意境时,要侧重于让受众明白某一(些)道理。平铺直叙,就事写事,清汤寡水,味同嚼蜡,就会陷于“一般化”,在预选中就淘汰,寓理干事,事中有理,编者相中,读者(听众、观众)喝彩,即为佳作。诗有“诗眼”,文有文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一面旗帜,也是调整读者思想的“启辉器”。因此,各级党报都把撰写新闻评论作为办报的“重头戏”来演。 然而,有些地方小报却认为自身“人微言轻”,怕说话无人听,写评论无人看,除了转载大报一些“通用”言论外,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土特产品”。在这些报纸中,由于有自卑感,新闻评论竟成了一块“撂荒地”。 近几年来,作为县市级的洪湖报把认真写好新闻评论作为办报人的“庭园经济”来经营,撰写编发了不少有一定份量和影响的新闻评论,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关于改革成就的宣传,应是报纸、广播、电视经常的、大量的任务.可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不尽如人意,有的给观众、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有不少象碗“白开水”淡而无味.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宣传好改革的成就题。据反映,“小中见大”的宣传报道方法,比较受欢迎,效果也比较好。采用“小中见大”的方法,无论是消息、通讯或新闻评论,所说的都是群众看得见、摸得住的具体事,讲的入情入理,群众喜闻乐听。最近,河南电台在“新闻联播”节目里,播发了一篇《大家谈》小言论:《看“阳台”,话改革》。文中没一  相似文献   

12.
评述性新闻,有的叫加注新闻。它是在叙述事实的同时或中间,用另一种口吻明显地加上作者的评论、分析、批注。这种评论、分析或批注,类似电影中的旁白,给人以引导或启迪的作用。写这种新闻,不完全用事实说话,而是利用各种事实来发表议论,表明看法。这样说,有的同志会问:“写新闻不是反对议论,强调用事实说话吗?”诚然,新闻报道肩负传递信息的作用,而且有些消息只告诉读者新发生或新发现的某某事实就够了。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写作只用事  相似文献   

13.
读者们可能早就注意到了,军报三版刊登的加框新闻,大都是一事一报式的新闻,即一篇报道只报道一件新闻事实,这种新闻写起来好写,编起来好编,安排版面也决当,可谓是一路开“绿灯”。见报后读者也喜欢看。为什么这种新闻如此受欢迎?首先,它符合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次,它篇幅短小,一事一报,一般不会超过800字;第三,它通篇都用事实说话。可是,从自然来稿情况看,这种新闻却很少见到,有些新闻虽然见报了,也是编者从众多事例中挑选出来的。一事一报写新闻,只要能把事情讲清楚就行。可为什么这样好写…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报纸上经常能读到一些夹叙夹议、寓意于事、思想深邃,文笔或轻松或雅致或犀利或泼辣,但却写得雅俗共赏的文章。这里的“事”是新闻,这里的“议”是评论。这类新闻评论,跟社论、评论员文章有所不同。它把新闻的内涵予以延伸和深化。这类文章,就是“新闻随笔”。新闻随笔大致有如下三个显著特征: 一、新闻与思辨的融合。新闻随笔,顾名思义,其基础是新闻。随笔是文学范畴的文体,文学随笔,所叙之人所叙之事,都为个人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15.
本刊上期“考考你自己”专栏,公布了新乡日报今年招聘编采人员的新闻写作试卷,试卷要求根据提供的素材写一则较短的消息,并且拟出主题、引题和副题。从新闻工作的实践看,通常五六百字的短消息同时标出主题、引题、副题的情况并不多。可见,之所以这样要求,还是出于检测考生基本功的目的。新闻学,有的人称之为“事学”,媒介一方要向读者、听众、观众等受众一方报告事实,传递信息,分析评价等。结合事实的分析、评价通常表现在各种体裁的评论中,而完全用摆事实的方法让读者体会其中意味则是对消息的要求。通常我们说的新闻“要用事实  相似文献   

16.
前年以来,我在20多家市级以上的新闻单位发表了100余篇评论稿件,有的还获了奖。有明友问我:“你的这些评沦是怎么‘论’得起来的?”我的回答是,评论稿件和其它新闻稿一样,总得先找个“由头”。这样才可能“说原由,讲道理”,写出一篇评论来。那么,评论  相似文献   

17.
犹如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篇小言论也是能够反映重大的时代主题、传递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信息的。那么,小言论怎样写出份量来呢?结合湖北日报近几年选编小言论的实践,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选好由头,用好由头 所渭由头,通常是指孕育着论点、能引发议论的“媒介”。它可以是一桩新闻事实,可以是一种思想倾向,也可以是一则寓言或格言。怎样为小言论选好由头呢?我以为好的由头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新闻性,由头应该是最近发生的新闻事实;二是启示性,看似小事一桩,却能以小见大,为议论的生发留下了必要的空间;三是典型性,或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或反映了事物的普遍特征。比如,湖北日报1995年4月发表了  相似文献   

18.
去年以来,我在二十多家市级以上的新闻单位发表了一百多篇言论稿件,有的还获了奖。有朋友问我:“你的这些言论是怎么‘论’得起来的?”我的回答是:言论稿件和其它新闻稿一样,总得先找个“由头”,这样才可能“说原由、讲道理”,写出一篇言论来。那么,言论的“由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纵观我自己写的这些言论稿,其“由头”有20%是从报纸上“拣”来的,有70%是从生活中“抓”来的,还有10%是顺应时节“变”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评论是新闻媒介针对各种新闻事实,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一种新闻体裁,被称为新闻媒介的“旗帜”。广播评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不仅具有新闻评论的基本特性,同时又受广播自身规律的影响,具有不同于其它新闻评论的一些特点。通俗化。首先,从广播听众的组成成分来看,广播评论的内容需要通俗。各种不同的报纸,一般都有相应的读者层次,可以根据办报宗旨和对象的不同,选择和确定各自评论的内容。而广播评论则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报纸上经常能读到一些夹叙夹议、寓意于事、思想深邃,文笔或轻松或雅致或犀利或泼辣,但却写得雅俗共赏的文章。这里的“事”是新闻,这里的“议”是评论。这类新闻评论,同社论、评论员文章很不相同。它把新闻的内涵予以延伸和深化。这类文章,就是“新闻随笔”,特征大致有三: 一、新闻与思辨的融合。新闻随笔,顾名思义,其基础是新闻。随笔是文学范畴的文体,文学随笔,所叙之人所叙之事,都为个人所见所闻。而新闻随笔所叙之事所叙之人,都是确切定义上的新闻。何谓新闻?新闻界有两种说法,权威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新近提出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现的事实的报道”。不论“发生”还是“发现”,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