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荟  孙毅 《科研管理》2006,40(12):182-191
本文采用VEC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1995-2015年新疆南疆地区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收入差距与劳动力转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南疆劳动力转移发挥着长效机制。城乡收入差距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正向信号,农业技术进步为南疆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推力”,南疆产业结构升级未能够为劳动力转移提供“拉力”,从而形成了劳动力转移的“倒逼”形式。。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为例,根据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典理论,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城乡收入差距、预期收入、城镇失业率等数量因素,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宏观角度研究了影响内蒙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得出农业技术对劳动力转移有正向作用,城乡收入差距、预期收入、城镇失业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德昭  许和连 《科学学研究》2012,30(9):1342-1353
用FDI产业梯度转移和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已是当前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系统构建了包含FDI、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合力模型"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1996-2009年中国28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全国层面的研究表明,FDI形成的"拉力"和农业技术进步形成的"推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地区层面的研究表明,东部地区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拉力"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力"要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东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市创造的农业新技术,另一方面是非农产业向农业的技术转移,本文通过建立SVAR模型研究城镇化、非农产业技术与农业技术变迁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响应关系,认为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但是城镇化的持久动力,而且会对非农产业技术产生长期作用,中国城镇化对农业技术水平的短期效应并不明显,而非农产业技术对农业技术的短期效应比较明显,所以,要加大城镇化对农业技术的促进作用,倡导适应性的农业技术创新,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技术从非农部门向农业的转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同时,也对城市功能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实施农村人口转移战略,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当前我们要解决的一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推进相关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业人口城市化的制度环境。本文就完善城市功能、解决农业人口城市化等问题,在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确保转移人员充分就业,积极构建城乡对接的社保体系,抓好转移人员培训,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洋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6):11-12,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谐社会,必须抓住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时常德市发展文体生态园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农村地区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了争相讨论的话题,大量农村人口异地转移进入大中城市务工,这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三农问题造成的种种弊端愈见明显,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无疑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产业结构、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互动结构等视角,着重阐述了当今城乡经济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9.
当前,广东省在需求日渐饱和,传统农林牧渔业市场渐趋萎缩,及制造业转型期产能削减下企业效益滑坡等背景下,省内城乡收入差距大幅拉升。以农民就业为观察点,提出了转移就业、农村金融、城乡互联及特色小镇等解决策略,以期探索出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蹊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同时,加快城市化进程、挖掘第一产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孙黄初 《今日科苑》2006,(10):73-74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资源大省,城镇化发展相对落后,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黑龙江城乡经济发展应该选择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发展资源性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2.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着重从调整收入分配体制、提高农民素质、强化政府服务功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只有统筹发展,科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才能逐渐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发展。针对如何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拉尼斯-费景汉人口流动模型的现实意义,结合黑龙江省情况,提出建议,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程,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工业化战略中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工业化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本文通过对云南农村工业化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云南农村工业化仍然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客观现实,从而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此珏须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城乡工业互动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方式来提升云南农村工业化的水平,解决当前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6.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着重从调整收入分配体制、提高农民素质、强化政府服务功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考察产业的聚集与转移,衰退产业向城市郊区或者乡村地区转移,高新产业向城市中心聚集,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而产业向乡村地区的转移又会对移入地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结合山东省省情。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注重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以及提高农民素质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  相似文献   

19.
戴少杰  何隽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8):120-125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技术转移,存在“被动转移”“不愿转移”“不能转移”等典型问题。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重点实验室技术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归纳,深入分析了制约技术转移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破解制约因素的对策建议,包括为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技术转移生态系统;健全组织体系,建立技术转移基础架构;构建信息平台,促进技术转移供需对接;加强机制创新,拓宽技术转移扩散通道。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出台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其目的要从是各方面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之间均衡发展。本文从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出发,以人力资源开发为视角,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