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比赛场上,运动员希望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在舞台上,演员希望达到最佳的表演状态;在文学创作中,作家们希望达到最佳的心理优化状态.那么,什么是创作心理的优化状态?别林斯基说过:“创作是无目的,而又是有目的,不自觉而又自觉,不依存而又依存,这就是它的基本法则.”这是因为人有显意识和潜意识所控制的表层和深层的心理结构,使得创作显现自觉与不自觉状态.因此,我们认为创作心理的优化状态就是指自觉状态和非自觉状态以及它们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谓“创作意识”,不同于一般所泛指的“创作心理”。它指的是从艺术本体出发,参照其产生的理论背景,去揣摩、追寻以至再现创作主体在进行实际创作时艺术思维的理智程度,从而说明创作主体从事艺术创作的自觉性或不自觉性。可见,“创作意识”在这里仅指向主体创作意识的自觉与否,而不被其种种创作心理机制本身所缠系。所谓“自觉”,我以为这一概念本该有两种含义:第一,指人们在相当程度上认识并掌握某种特定事物的客观规律,且已形成比较严整的理论体系,然后有意识地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去从事某一活动。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创作的文学家,就是自觉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也就是自觉的文学。如果代表一个时代文学主流的大多数作家都在这种状态下从  相似文献   

3.
新文学的引导、为封建意识所笼罩的现实世界的需要、博大的爱心三者交互作用,使赵树理萌发了思想启蒙的创作动机。为农民而创作,创作适应农民欣赏心理的艺术形式成为作家的自觉追求。新异独创的大众化风格,使赵树理成为名动一时的人民作家。  相似文献   

4.
所谓创作心态,是指用家创用时所特有的一种心理运动状态。作家心态的构成要素是多元的,其中先天秉赋、阅历、年龄、修养、才能、气质、性格、情感体验等等,对作家心态的生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个作家的心态,都是一个独特的运动着的审美心理世界。创作心态,从实质上看,也是作家的心理思维问题。一般说来,作家的创作过程,相对可分为三个阶段: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但每个阶段,都少不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参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5.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将创作中的心理活动分为潜意识、前意识以及意识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又分别在作家创作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在这三个不同意识形态下相互作用影响下的产物。潜意识是作家创作前头脑中的蓄积库,进入前意识状态时作家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创作冲动,最后进入意识层面使最终作品浮出水面。这三种心理状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作家创作,从而使作品产生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6.
论试图从创作主体论角度来分析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仁爱院》普列姆这个人物的观念性和“仁爱院”的乌托邦色彩,指出这是学创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作家以社会主体、政治主体或其它主体角色代替了艺术主体;认为只有在艺术主体的自由状态、才能完全把握住形象、情节等其他学因素的艺术逻辑,创作出符合艺术规律的作品,论提出了作家主体应包括主体感觉和角色意识这一看法,可视为是对作家创作心理结构的一种新的触及。  相似文献   

7.
论文试图从创作主体论角度来分析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仁爱院》普列姆这个人物的观念性和“仁爱院”的乌托邦色彩,指出这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作家以社会主体、政治主体或其它主体角色代替了艺术主体;认为只有在艺术主体的自由状态,才能完全把握住形象、情节等其他文学因素的艺术逻辑,创作出符合艺术规律的作品,论文提出了作家主体应包括主体感觉和角色意识这一看法,可视为是对作家创作心理结构一种新的触及.  相似文献   

8.
从路遥小说中的矛盾交叉及路遥的生活经历入手,透视作家的意识世界和潜意识世界,分析其创作心理机制的审美构成。路遥在创作时对这种内在矛盾性在其作品中的存在的认识却并不是完全自觉的,这还不是作家主体主观上完全自觉的理性要求,而恰恰是作品中这种内在矛盾性的存在形成了路遥特有的审美取向,成就了路遥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关于作家艺术家创作活动中的心理定势问题,我在以往的有关论述中既从整体上作过纲要性的分析探讨,①又对其具体而微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作了深入系统的微观研究,②那么,对于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艺术家而言.又究竟如何对之进行扬弃,克服消极影响,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优化审美心理结构和思维创造功能,进入自由和畅的创作境界,以有力推进创作活动的倾利完成,并实现审美超越这一创作的最高境界呢?本文拟对作家艺术家如何扬弃心理定”势从而优化其艺术思维的问题作一分析论述。所谓扬弃了,原本一个专门的哲学术语,包括抛弃、保留…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王安忆无疑是一个自觉追求独立小说意识的作家。早期王安忆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性别意识和年龄征候,她以少女的纯真感受作为艺术再现,在写作时还原为一种直觉经验。这种自发性直觉写作的小说意识在文本中表现为独语、写实和再现等特点,她的早期创作实际上是对现实主义传统回归的顺应和接受,这表明作家的写作还处在一种公共意识状态之中,缺乏自觉独立的小说意识。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心理机制,灵感一直是古今中外文论家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就表现形态来说,灵感突如其来而又转瞬即逝,并具体表现为一种着魔和疯狂。就基本特点来说,灵感是瞬间出现与长期积累的统一、先天资禀与后天陶养的统一、现实性与超现实性的统一。作家的创作构思和语言表达都离不开灵感;灵感孕育着作家的独创性;能够使文学作品富有灵性和生气。灵感是作家孜孜以求的一种最佳创作状态和创作境界,也是作家创作才情才华的集中展现。  相似文献   

12.
关于作家艺术家创作活动中的心理定势问题,我曾在以往的有关论述中从整体上作过纲要性的分析探讨①。但对其具体而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以及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艺术家究竟如何对之进行扬弃,克服消极影响,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优化审美心理结构和思维创造功能,进入自由和畅的创作境界,以有力推动创作活动的顺利完成等方面,尚没有作深入明确的论析。对此,笔者想以系列论文的形式作一探索②,在本文中,仅就其对创作活动的积极作用即正面效应作一论证,试析能成引玉之砖。、作家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思维运动、心理情感活动等,既受…  相似文献   

13.
基于精神分析的方法,文章从作家的创作心理和人物的心理结构两个方面对《伤心咖啡馆之歌》进行分析。从创作心理学看,这部小说是作家无意识心理的反映;从人物的心理特征看,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都是由于不能很好地协调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最终上演了一场畸形的三角恋,导致了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4.
从朱自清的个人经历、文化视野、“中和主义”、创作心理结构诸方面进行泛文化角度地透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朱自清是优秀的散文家,但不是永葆艺术魅力的作家;他的散文创作兴盛在前期,淡化在后期;丰收和歉收并存,绝唱和遗憾共在。凡此种种,无不呈现出作家创作心理上的文化困境。应该客观地评判朱自清的散文  相似文献   

15.
从大学生钟情之美学角度切入,锲入结构、音律和意境、神韵、情趣等美学范畴,阐释文学作品的结构关、情致美、神韵美和理趣美的主要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知人们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倾向以及人类创作心理、创作追求和创作规律,提出审美教育应当成为《大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价值选择和自觉的行为路径,而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赏析、理解和体悟,则是《大学语文》审美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整体观照东北作家群创作的基础上,认为东北民俗生活场域影响了东北作家群的审美思想、审美心理、审美价值,东北作家群在创作时往往不自觉地成为东北民俗生活场域的记录者,传承者。指出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游牧文化,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多元文化,粗犷雄强的绿林文化是东北作家群民俗生活场域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对创作中的三个重要问题进行了阐发。即:艺术思维的特点和规律;心理操作向语言操作的转化;作家才情与学养的关系。这对深化艺术创作心理研究、汉语文体学批评和作家智能和非智能结构关系的研究,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丁玲的三篇小说为切入点。阐明了丁玲创作包含的双重矛盾源自其身份转换期间的矛盾状态,而这种转换对丁玲而言,是自觉的,是她向一个主流作家迈进的必然状态。  相似文献   

19.
浩然执着于在创作中体现真实性,并且坚信自己所写的真实。浩然的文学真实观是:真实地反映生活,就要在创作中体现党的政治运动、方针政策;在创作中正面歌颂新生活,抒写理想生活;作家改造思想,以阶级观点为理论指导创作。作家特殊的个体心理认知、文学心理结构、知识结构造就他的真实观。这种以观念之真取代经验之真,使浩然的创作承载了历史的重荷。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儿童小说创作的鲜明的主体性。其具体表现是:自觉选择、投入文学向自身回归的时代潮流;勇于开拓儿童小说艺术营构的广阔途径;努力捕捉人物情绪心理流程的波澜;善于追逐幽默欢快的游戏精神和语体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