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在国际能源舆论结构中的表现 近段时间以来,国际媒体有两个关于中国和美国能源发展的报道:第一,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表的数据,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第二,同样是国际能源署的数据,该机构预测由于页岩气革命,2014年,美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国。  相似文献   

2.
《职业圈》2010,(22):14-15
有美国媒体报道,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数据,中国在2009年消费22.52亿吨石油量,相比美国石油消费总量21.70亿吨高出4%,成为全球第一人能源消费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但中国的软实力和话语权或者说中国对世界的看法、观念和思考,并没有成为世界的主流话语。这并非一个可以用"钱"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人"和"观念"的问题。这从我们对法国总统大选的报道,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今年的法国总统大选成为世界全球化力量与反全球化力量的一次角斗,得到了全球、主要是西方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而中国的媒体却较少关注法国大选的世界意义,更多的是因为欧美媒体的关注而关注。中国媒体的编译式报道只能起到传声筒的作用,很难引起国际舆论的注意。而要增强中国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关键是新闻话题的选择,中国媒体应该从根本上、即从对外报道的理念上进行必要的修正。同时,要做好对外舆论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形成一个正确的媒体战略,重新打造一个真正能够影响全球舆论的"媒体潜艇"。  相似文献   

4.
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的一场大规模作战行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已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热点时刻。对比分析中国《人民日报》与美国《纽约时报》在过去40年里的相关报道后发现,中国媒体侧重于建构"英雄记忆",而美国媒体则侧重于渲染所谓"红色中国的扩张"。中国集体记忆建构策略是基于多变而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中国国内经济发展需要的考量;美国的建构策略则大多依据美国与中国的国家关系,并最终旨在建构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美国媒体通过对国际议题的讨论,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争夺国际话语权。美国媒体的态度几乎不受中美两国关系的影响,对于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也从未有过正面评价。  相似文献   

5.
去年以来到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不仅是世界媒体所"热议"的话题,而且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在各种场合的频频发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种鲜活而有特色的话语也引起了国际舆论界的各种解读。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上的讲话,"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甚至引起了国外媒体的纷纷猜测,指的是谁?  相似文献   

6.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打造对外话语体系是提高国际传播力的源头,本刊邀请专家学者从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困境与路径、美国全球话语权策略对我国的启示以及驻外媒体如何争取国际新闻话语权等三个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媒体第一次达到了国际水准!"这是美国《纽约时报》在其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国媒体报道的长篇新闻分析中提出的一个观点。文章称,新华社不断更新有关伤亡数字和救援队伍遇到的困难的消息,播发的报道源源不断,"达到了国际水准"。以下几个侧面可以管窥新华社的抗震救灾对外报道是如何达到国际水准的。  相似文献   

8.
作者试图从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构建”的角度切入,去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媒体对塑造国家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可促使人们思考:“中国形象”是如何被国外媒体建构的,中国应如何重视通过外国的媒体塑造自己良好的国家形象……大众传媒成为中国城市居民了解美国“第一渠道”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和对外开放的深化,中国公众愈加需要对国际社会有一个真实、全面和客观的了解,以减少在国际交往时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风险。公众对别国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的作用。这种作用到了2005年,《环球时报》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9.
当地时间2009年8月4日,创刊仅5个月的《中国日报(美国版)》在美国亚特兰大荣获美国商务部颁发的2009年度美国东南地区最佳少数族裔媒体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家获此荣誉的中国媒体。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福建省的一次能源主要是原煤和水电,而煤的储量有限。而福建省的能源消费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常规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缺油缺气,能源自给率较低.能源供给以省外调入为主。占三分之二;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单位GDP能耗等指标下降;能源消费结构有所改善.优质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工业是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逐年走高,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1.
李俭 《职业圈》2014,(25):2-2
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必然;随着中国公司的发展壮大,他们也必须“走出去”迈向全球经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能源的供需矛盾也日益凸显,“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是保障能源供给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士信 《职业圈》2008,(16):38-40
运动鞋市场自2001年起连续6年销量第一 2007年7月在香港成功上市,募集约30多亿港元 国内外5000余家的专卖店行业内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第一,世界前十——振奋而又充满斗志的宣言 安踏已经成为晋江鞋业的一个传奇,一个光芒四射的品牌 欲知详情,请看——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是全球关注的重大事件,中国成了世界媒体关注的中心,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国际认知和国家形象也必然要发生一次重大的转变。不仅奥运报道是一次正反后的合,在中外四百年来的文化碰撞中我们也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过程。奥运会是开放的中国对世界的一次热情拥抱,是中国展示自信、自强的一个重要舞台,也是外国媒体和民众重新认识中国的一次重要机遇,更是中国与世界的深度磨合时期的一次重要拐点。  相似文献   

14.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10年的中国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第一印象?外国记者是如何描述中国形象的?涉华报道在国际舆论中占据什么位置?新华社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对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德新社、共同社、美国《纽约时报》、美国《新闻周刊》、英国《金融时报》等国际主流媒体1月份的涉华报道进行了综合分析,勾勒出境外媒体关注的涉华热点领域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大国角力不仅围绕经济、科技、军事等传统硬实力展开,围绕话语权展开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现象。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是我们向世界讲述更生动的中国故事、传播更响亮的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路径。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增强话语自信,把中国发展进步的话语权、解释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紧扣时代主题,总结形成准确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立场、中国现状的对外表达方式;体现中国价值,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精神标识成为对外话语体系的底色;融通中外,做到学贯中西、兼收并蓄,使中外话语体系更好地相融相通;强化创新意识,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观察中国、理解世界,从而使中国话语体系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以及“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加之“两会”前夕“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使得今年的“平年两会”依旧受到国际舆论高度关注。 一、世界媒体全方位聚焦 历年全国“两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今年,世界媒体同样表现活跃,关注程度和报道基调等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刘滢 《对外大传播》2013,(9):13-15,1
今年3月,新华社组织七个地区的驻外分社记者就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国主流媒体报道在当地的影响力等问题采访了30个国家的62位媒体人士和中国问题专家。采访发现,外国意见领袖眼中的中国和中国媒体形象与我们期待并努力塑造的并不完全一致:发达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为"引人注意"和"令人不安";发展中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为"友好"的"强国"。在媒体影响力方面则表现为在亚、非、拉乃至东欧地区的影响力呈上升趋势;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依然十分微弱。作者认为,改进中国媒体的对外传播活动,一是要从媒体和受众两个层面提高落地率和有效到达率;二是要扬长补短,从海外受众需求出发改进传播内容;三是要按传媒市场规则运作,加大新闻产品的营销力度。四是要增加并重用国际新闻人才,打造真正的"世界媒体"。  相似文献   

18.
2016年内,继《中国新年》《中华的故事》之后,BBC又制作播出了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中国创造》(Designed in China)。这部纪录片不再如以往过多地涉及政治议题,而是借科技创新议题来呈现当代中国的新变化。从宏观的主题到微观的叙事,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中国话语的认同与承认,但同时也未能摆脱西方媒体对中国一向的刻板印象,也采取了"以抑补扬"的话语策略,对中国形象进行"双重"建构。由此看来,如何打破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的他者化塑造,引导海外受众全面而客观地看待中国,依然是中国形象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只有破除部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刻板化、偏见化塑造,引导海外受众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中国,才能够最终实现平等的国际跨文化交流。这需要多主体全媒介综合发力,对经济、政治、文化多领域协调统筹,把握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的趋势,在国际世界培育自己的媒介品牌,拓展国际话语空间,向世界积极呈现最为真实全面的中国。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也分别从1980年的8757.4万吨、827万吨增加到201O年的4.49亿吨和1.8亿吨。分别增加了约5.13倍和217.65倍。  相似文献   

20.
正人工智能(AI)是当下全球科技领域热门的话题,中国的AI技术研发能力和商业应用位居世界前列,相关企业和政府的动态常常会登上外媒的头条,尤其是美国媒体,"中国AI威胁论""中国AI监视论""中国AI失控论"等负面舆论此起彼伏,甚至成为炒作中美大国竞争的话题。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日新月异的时代,辨析清国际舆情,讲好中国的AI发展故事,为相关市场创造更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和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是当下值得研究的对外传播课题。笔者选取《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20余家国内外媒体对于相关话题的报道,对比分析中西媒体呈现的报道重点,希望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