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级政府以及机构面临新的舆论生态的情况下,政务微博应运而生。微博“粉丝”关系政务微博的生存发展,特别是影响力的提升。如何增加“粉丝”量尤其是真实、质优的“粉丝”量,是政务微博博主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政务微博如何进行“粉丝”营销,提升影响力?对此本文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博的蓬勃发展,让许多企业看到了微博传播性强、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开始借助微博进行营销和品牌推广,随之催生了一种新兴职业——微博运营专业人员——微博营销师. 最近,武汉的一家购物网站在招聘微博运营人员时,开出的待遇是"2000元底薪+绩效+提成"的优厚条件,"我们热烈欢迎‘微博控',粉丝人数当业绩,关注指数挂钩奖金."他们招聘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微博账号,要求每一位求职者都要提供自己的微博地址和粉丝数,最好有半年以上的使用经验,粉丝数、评论数、回复数等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26日下午2时,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三一集团新浪官方微博专业粉丝破万,其中官方微博关注88人,专业粉丝1万人,发布微博533条.这是继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Caterpillar官方微博专业粉丝破万之后的又一家著名工程机械企业,也是中国首家专业粉丝破万的工程机械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4.
李俊超 《职业圈》2014,(1):16-16
在微博活动平台组织活动一直是企业微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担任营销顾问的一些企业中,微博活动甚至成为其官方微博最主要的获取粉丝、提高粉丝活即主的手段。但是随着新浪微博生态的持续恶化,微博活动的效果已经越来越差,逐渐沦为鸡肋。  相似文献   

5.
微博便捷多样的参与渠道,使得人们可以更容易实现信息的及时分享与交流。微博的传播特性也使其成为网络问政的"利器"。一方面,政务微博构建了一个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政民互动的新平台,扩大了民众的政治参与。但另一方面,发展不均衡、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面对微博问政的热潮,作者建议:一是加强涉及民生、司法等职能部门的政务微博建设;二是政务微博的传播内容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是建立科学的舆情评判机制。  相似文献   

6.
“政务公开”的基本含义就是让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行政权力透明化,使各项具体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任何公民都能通过指定的渠道如政务公开栏,官方微博等手段对政务进行监督、查询。政务公开能使政府工作人员明确政府目标。同时也使公民了解到政府如何处理事务,为公民了解政府运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探究如何更为全面的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11月23日英国驻华使馆以卡梅伦访华之旅为契机在华创建了首个驻华使馆微博账号,一时间粉丝数量飙升至三万多。之后各国纷纷效仿,"抢滩"微博外交。美国继英国之后于2010年5月21日在华创建了第二个使馆帐号,截至2014年5月9日,其粉丝数量达到了87万之多,比上一年增加了20万~①。社交媒体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国际传播平台,如何利用好这一平台开展对外传播成为重要议题。研究美国在这方面好的做法,对我国如何开展对  相似文献   

8.
紧抓传统媒体宣扬本土正能量,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政府与网民的良性互动。由浙江苍南县委宣传部打造的“微博苍南”自2013年1月18日正式开通以来,正逐渐成为当地百姓问政、对外宣传的一扇新窗口。“微时代”的网络问政新平台在全媒体时代,网络问政为网民参政议政提供了最为广阔自由的话语环境,也为政府察民情、聚民智、集民意、解民忧提供了全新的服务平台。苍南县积极主动适应“微时代”的执政环境,把政务微博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平台,按照“分批认证、逐批进驻、团队管理”的原则,推动全县党政机关、乡镇率先开办政务微博,并逐步开通社区政务微博,最终实现政务微博全覆盖。  相似文献   

9.
从2009年新浪微博建立开始,微博在中国的发展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微博营销更是一个新生事物。微博营销即以微博为营销平台,每一个听众(粉丝)都是潜在的营销对象,每个企业都可以在新浪,网易等等注册一个微博,然后通过发布微博信息向网民传播企业、产品的信息,从而达到一定的营销效果。为了更好地分析微博营销,笔者选取了几个有名的案例,以案例为引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贾德凤 《职业圈》2012,(14):145-146
从2009年新浪微博建立开始,微博在中国的发展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微博营销更是一个新生事物。微博营销即以微博为营销平台,每一个听众(粉丝)都是潜在的营销对象,每个企业都可以在新浪,网易等等注册一个微博,然后通过发布微博信息向网民传播企业、产品的信息,从而达到一定的营销效果。为了更好地分析微博营销,笔者选取了几个有名的案例,以案例为引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青山周平,一个在中国做建筑的日本设计师。他在微博上拥有41万粉丝,这个数字在向来低调的建筑圈可以说相当惊人。如果以"建筑师"作为标签搜索,他可能是粉丝最多的一位。有人喜欢他,是因为高颜值——撞脸各种明星,有人说他是"装修界的小栗旬""日本霍建华"……更多人是因为他的才华——他设计的每一件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当地文艺青年签到打卡发朋友圈的必到之地。秋天刚要开始的时候,青山周平来到杭州,在浙江美术馆进行一场关于"家和生活的另一种可能"的主题演讲。现场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迈向新的历史进程,中国主流媒体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人民日报》微博的"粉丝"高涨,到《新闻联播》抢领导人镜头的"光屁小孩",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主流媒体的新气象新变化都成为了人们最近热议的话题。毋庸置疑,一提到以《人民日报》、《新闻联播》、新华社等为代表的中国主流媒体,无论境内还是境外的受众都会产生相当的权威感与厚重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我国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微信官方账号中微信的阅读推广存在文章质量不高、账号活跃度低、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TikTok阅读推广存在整体数量少、运营不成熟、缺乏专业运营团队等问题;微博中的阅读推广存在话题不灵活、活跃粉丝少、原创力不足等问题。最后,针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模式和对策。认为省级公共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模式应做到重点明确、互动积极、营利性和个性化增强,来提升新媒体阅读推广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微博用户呈几何式增长的态势和微博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微博在中国风生水起。文章从个案出发,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微博个人用户的使用心理进行探究,并运用传播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为了解微博用户的受众心理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柴玥  张璐  王姝  冷泉 《文化学刊》2013,(3):150-155
自2010年"微博元年"开始,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媒体,表现出了与传统纸媒所不同的活力、辐射力和震撼力,微博传播对纸媒传播的方式、模式、效应等方面都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同时也开始了两种传媒文化的融合。在这种背景下,大连市各家报纸如《大连日报》、《新商报》、《大连晚报》、《半岛晨报》等都开辟了微博平台,本研究以上述四份报纸的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从开博之日起,到2012年9月30日为止,分别统计了总体微博条数和粉丝数量,并每月抽取5、15、25号这三天的微博进行数据统计和文本分类,总结当前大连报纸微博总体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粉丝群体是基于共同的爱好形成的趣缘群体,共同的审美趣味使得粉丝群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且借由审美趣味排斥与群体意见或趣味相左的人或事物,这是粉丝群体审美免疫的表现。随着媒介的发展和审美文化的演变,粉丝群体的"免疫系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粉丝逐渐将审美免疫的主动权让渡给了媒介,造成了粉丝群体审美趣味的异化。对此,要加强粉丝群体的引导,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力,重塑审美"免疫系统",自觉抵制不良审美趣味的侵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信息化、文化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在海外掀起热潮,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中国社交媒体上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精通中文、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用户。一些博主凭借独特的身份定位、优质的内容发布、活跃的互动和较强的话题性成为吸引较多粉丝的"网红",也逐渐扮演起新时代跨文化传播使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颁奖仪式在杭州举办。获奖的大部分作品开始都发表在文学网站和个人博客,作者拥有大量粉丝。当今文坛平民化写作、类型化写作的趋势日益明显。浙江类型文学创作目前居于全国前列,涌现了如南派三叔、流潋紫、沧月、桐华等一批类型文学一线名家。这种崭新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本报告选取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新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时报七家主流媒体的Twitter账号,以截至2016年8月4日各自发布的3200条推文为样本,分析其传播表现及影响力,并探讨当下中国媒体在海外社交平台的战略布局以及影响力构建策略。在账号选取上,以媒体的主账号为主,由于部分媒体细分领域账号的粉丝量更具优势,如央视的账号@CCTV和央视英语新闻频道账号@CCTVNEWS推文总量相差  相似文献   

20.
"搜狐将把微博地位提升到最高级,由我本人亲自来抓,对微博的发展将进行不封顶的投入,而且名人战略必须得走."近日,张朝阳高调宣布微博之战开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