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设G是局部紧群 ,Γ是G×G的闭子群 .本文把Lau和Paterson关于内顺从性不动点性质〔1〕推广成为刻划G关于Γ的顺从性的特征 .由此获得顺从群的一个新的不动点性质 .  相似文献   

2.
设G是局部紧群 ,Γ是G×G的闭子群 .本文把Lau和Paterson关于内顺从性不动点性质〔1〕推广成为刻划G关于Γ的顺从性的特征 .由此获得顺从群的一个新的不动点性质 .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Γ -半群的Green’s的一种等价刻画 ,讨论了 (左 ,右 )单Γ -半群的某些性质 ,刻画了Γ -半群的极小 (左 ,右 )Γ -理想和极大 (左 ,右 )Γ -理想  相似文献   

4.
交换代数学的对象是交换环及其上的模,其叙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经典语言,优点是内容较为具体和丰富,这方面早已有标准的教科书(如Bourbaki的)出版,另一种是用函子语言,优点是更为一般和漂亮。作者尝试用后一方式的框架来研究交换代数,本文是其第Ⅲ部分,给出了与函子相关的几个概念,目的是以后引进和研究概型(交换环的用函子语言的对应概念)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讨论了赋准范 (非赋范 )空间的一些特性 ,证明了维数相同的任何赋准范空间之间是同胚的 ,以及赋准范空间的可加性 (或正齐性 )算子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8.
首先对Hilbert空间和Banach空间中的伴随算子性质作出比较.虽然它们的运算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各自的伴随的定义不同,又显示出它们的差异性.然后通过建立共轭线性等距映射把两种伴随算子联系起来.最后通过建立典型嵌入映射建立起赋范空间中有界线性算子与其二次对偶算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定义了Γ-环的局部强幂零理想与拟局部强幂零理想,研究了局部强幂零根与拟局部强幂零根,并且证明了任何Γ-环都有拟局部强幂零根,且拟局部强幂零根等于局部强幂零根。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一类方程,给出清晰的求解过程。重点指出学生在应用特征函数正交性时常出现的错误,对该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文献[1]中的框架概念和主要结果之一(定理1)及对它的论证值得商榷。本文指出它的不足和欠明晰之处,并对其进行了澄清,给出了正确论证。  相似文献   

12.
幂零矩阵是一种特殊的矩阵,利用幂零矩阵的性质,可以把一个n阶矩阵变为两个可逆矩阵和一个对角矩阵的和,从而可以进一步方便研究矩阵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详述了用等价无穷小代换求几类特殊极限的方法,其中诸多实例是作者构造的,并补充了几组等价无穷小。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复赋范线性空间上的共轭线性箅子,以及这类箅子的连续性、有界性与范数,得到了连续共轭线性算子空间CCL(X,Y)与连续线性箅子空间B(X,Y)之间的关系;引入并研究了复赋范线性空间X的W-对偶空间X^#(CCL(X,C)),定义了共轭线性算子T:X→Y的W^3#-对偶算子T^#:Y^#→X^#与W^x-对偶算子T^x:T^#→X^#,并讨论了它们的一系列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15.
对几种重要且常用的数列极限存在性加以讨论,虽未给出具体极限的求法,但对于《极限存在定理》仍然是典型的。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Hilbert空间上全体有界线性算子所成的算子空间上一致拓扑,弱算子拓扑,强算子拓扑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运算在这些拓扑下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相关词语的研究分析了《释名》中的三类问题:(1)改字。毕沅校改"撤毁"为"彻毁"、改"连"为"联",从词汇发展的角度看,前是后非。(2)词语考释。经考证,"樝牙",叠韵联绵词,义为牙齿上下不平,引申指像牙齿类的事物。"幕络"的意义为连缀成整体,释为"稀疏""总计物数""纷乱"均不妥,"幕络"不是"无虑""孟浪"系列中的词。"诜诜",或形容紧的状态,或形容此起彼伏、阵阵紧急的痛感。"婴",为喉下的部位,而非喉下的革带。(3)标点。"漂轻"是中古新词,《释地》"漂"条的正确标点应该是"土白曰漂。漂轻飞散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微分方程教学中的两个例题,提出解这两类微分方程时,学生容易产生困惑的几个问题,并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所提出问题进行了解答,最后,给出了可变量分离方程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教学的几点注记。  相似文献   

19.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经是记录道教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文字形式留存于世的道经,在客观上为我们保存了珍贵的语言材料。我们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道经中四个词语为例,对其词汇意义及文化内涵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积分中值定理之迹及其“中值点”的唯一性与渐近性。在一定条件下,推广了文[1]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