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易 《考试周刊》2009,(21):119-120
一、设计背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讲的是由五四运动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一段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研读教材和课标,可以看出:这一课内容多,涉及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跨度大,从1919年-1927年;课时少,仅一课时(在老教材中,要用六个课时)。在教学中,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实施教学,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平铺直叙,毫无重点;而教师实施起来.要么拖延教学课时,  相似文献   

2.
《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指出“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我认为激发扩散机智和转换机智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好办法。一、激发扩散机智扩散机智就是对一个问题尽可能多地提出多种设想、多种解答、多种答案,或者回答一些非惟一答案问题时产生的想法。四上18课“制作叠层电池”这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制作,了解电池的制造,学会制作叠层电池的方法;(2)练习用叠层电池和卡纸制作小动物造型。这一课分两个课时完成,一课时完成叠层电池…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学设计》2013,(11):25-26
[设计说明]这本书的设计不是一个课时完成的,要分多个课时,多个阶段.课型分为“导读课”“讨论课”“活动课”“自由阅读课”等多个部分.这些课型中也没有按照教学流程进行,而是用了大体的板块设计,突出了重点问题.可以根据进程,调整教学时间和结构.  相似文献   

4.
教  材:北师大教材第二册第九课年  级:小学三年级课  时:1课时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重点:图片的选定、移动的方法、透明和不透明工具的使用教学难点:学会观察事物,用所学知识完成具体的任务教学准备:画图软件教学设计:1.学生和教材从教材本身来看,知识点多而且分散,包括选定工具、任意裁剪工具、透明、不透明、移动、复制、粘贴、取消等,都不太适合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一课时内掌握,因此我把该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处在整个画图软件的中后段部分,学生掌握了画图软件的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后,对…  相似文献   

5.
况艺娜 《化学教学》2000,(11):28-30
1 对教材的理解和安排1 .1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高级中学化学课本 (上教版 )第二册《氨、铵盐》一节教材中“氨气”部分内容。本课容量大 ,各种实验现象繁杂 ,让学生在短时间 (本校每节课 40分钟 )接受大量信息 ,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思维、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等能力培养目标很难实现。基于此 ,我把《氨》这一节的教学分两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节课完成氨的物理性质教学以及对氨气化学性质的推测和实验设计讨论上 ,第二节课完成对氨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1 .2 教学目标1 .2 .1 知识目标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与酸反应…  相似文献   

6.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一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有人称为教学内容“前置”,即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被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却没有进行或匆匆走个过场,这就使第一课时被上得“太胖”。这种“太胖”了的第一课时。老师们看了之后,都会心存疑惑: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教者缺乏课时观,课时目标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学基本功“说课”举例柳州市教科所骆显仁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第一组)是“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例题和一个练习,用三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例1,第二课时教学例2,第三课时综合练习。一、说教材本课题...  相似文献   

8.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虽然教参上给了每个习作课一般2课时的建议,但在实际教学中,能2课时解决一次习作的教师,真是少之又少。往往3课时、4课时,甚至更多的课时。面对这种状况,提出“简约、高效”的习作课教学模式就显得有尤为必要。那么何为简约、高效呢?即教学过程的简单有效,指导性强。学生能在课堂上切实的得到帮助,能当堂完成作文,不给课后增负担。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简约高效的语文习作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该内容要求必须用1课时完成。我从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从"整体设计"的"结构"高度,谈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刘晓光 《教学月刊》2014,(10):42-45
正说起初中思品课,教师往往会大倒苦经:道理我都懂,但课时这么少,稍有不慎,教学任务就完成不了,要符合新课标,教学时间从哪儿来?的确,新课标的思品课"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较为突出。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为例,从时间上讲,该册共13课26框,按教参要求完成新授教学起码需要26课时;而课程计划思品课每周2节,全学期课时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参建议该内容5课时完成,本节课设计是第1课时,是一节概念课及其性质探究的教学。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经历观察、分析、猜想、论证,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其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核心内容。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一展示,和各位老师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12.
瞿菊艳 《成才之路》2010,(17):41-42
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很难在一节课40分钟内完成,一般都要二到三课时。于是,人们习惯将学生接触新的课文,初读文本的教学称之为第一课时。留心第一课时,你会发现许多奇怪的现象:不论是观摩课,评优课还是竞赛课、展示课,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3.
与统编的高中语文教材相比,课标高中语文教材篇目多,语文教师普遍感到信息量大、课时紧、任务重的压力。怎样才能做到在不增加课时,而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发挥单元教学的优势,以单元方式来组织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有序的教学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定位 (一)教材分析 《平移》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平移和旋转分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有两个教学内容:(1)平移的概念;(2)平移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刘纯 《湖南教育》2007,(8):25-27
教学设计说明:"用列举法求概率"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分四课时完成.本课设计是第三课时的教学,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了概率的意义、用列举法求简单事件的概率等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列表法和树形图法求二步或三步试验事件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揣摩比较精妙的人物描写艺术。(2)概括提炼几位文豪的思想性格特征。(3)读写结合,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1)揣摩精妙的人物描写艺术。(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课型课时:赏析与写作课。一课时。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873年,莫泊桑求教于福楼拜,开始学习写作。福楼拜的作品,文字精练,是法国近代散文的典范。他对莫泊要求非常严格,据说曾要求莫泊桑用最概括的语言对不同的路人进行素描,只能用一个词表示事物,用一个词表示行动,用一个词来形容。正因为福楼拜精心培养,莫泊桑才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父”。现在我们就…  相似文献   

17.
胡平 《现代教学》2008,(7):66-67
按教材上的内容进行一课时一课时的备课是长久以来为大家所熟悉和使用的备课方式。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某些大单元里内容很多,需要十几个教时或更多教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为是一课时、一课时进行备课,所以有的课安排的内容单薄,一节课下来教学的实效性太差;有的课容量又很大,  相似文献   

18.
1理论课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象基础知识、语言算法、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1·1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19.
《测量气温》是《变化的天气》单元中的第二课,教材中只编排了“测气温”这一个主题活动,教师用书中的课时建议是2课时:第1课时进行气温的观测和记录,第2课时进行数据的处理。因为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况且一天中的气温观测和记录是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去进行,因此教学中,我运用《科学拓展活动指南》(以下简称“《拓展指南》”)的“助学、评价、科普”三大功能,将教材和配套教辅书结合起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0.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环节。教师精心备好课,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认真对课程进行鉴别。1.认识教材的价值.制定教学策略。备课不是“背课”,不是一字不落地背教学流程。它的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的领悟和把握.以课标和学情为依据使之转化为课时教材,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