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市为样本,对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进行调查分析,结论认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在逐年扩大,以东部地区为主要目标地,组织化程度较低,就业层次不高,具有一定的兼业性和季节性;提出有序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重视和解决公共服务不足、就业环境不佳、衍生社会问题突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进入城镇务工就业。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30个省近2万农户的调查监测,2004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0260万人,比上年的9820万人增加了440万人.增长4.5%。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伴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显性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  相似文献   

4.
本以重庆永川市的农业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为研究对象,对耕地日益减少,人口不断增加和因科技迅猛发展城镇第一线职工需求量减少造成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等现实问题进行了调研,提解决问题的了办法。  相似文献   

5.
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开展多层次、多方面、大规模的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整体提升他们的就业、从业、创业能力,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要求,也是职业教育责无旁贷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新疆策勒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瓶颈问题,探索如何制定合理的政策,使农民能够在农业生产中获取合理的收益,为新疆策勒县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三五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发村就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由于农村劳动力存在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差等问题,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以下简称农转培训)已成为乡镇文化技术学校重要的培训任务之一。通过农转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整体素质是达到农民转移就业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搞好农转培训作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必然现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因此,从分析河北省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和新的趋势特点入手,剖析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途径,可以有效缓解"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准确测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是一个非常值得且需要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特征展开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理论、影响因素、规模测度进行归纳和评述,提出从分工演化视角测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的研究展望。从本质上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域上的分工深化,分工理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测度提供了一个恰当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无锡市劳动就业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劳动就业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本文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应从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现阶段促进农民增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加快黄冈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要求劳动力的供求双方都有自主的权利,贵州省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难点与本质是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非均衡问题,使得主体之间相互选择不充分。今后劳动力市场建设应该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推迟青少年人口的劳动参与;提高劳动力的社会保险能力,建立用人单位内部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系统与保障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社会工程和民心工程,重点是培训,障,三者有机联系,良性互动.本文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六大特征,提出应着力构建农村劳动力供求资源、技能培训、输出服务三大系统,健全经费保障、制度供给两大机制,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无序向有序、由体力向技能、由兼业向专业、由流动向稳定的合理转型.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基本特征就是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实行囊括一切的计划经济,排斥任何形式的商品和货币关系。随着党的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实践,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形成不同的理解。社会主义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但它并不改变劳动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否定按劳分配制度,更不会把社会主义引向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7.
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成为目前西部农村的突出问题,只有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趋向科学和合理,方能提高其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扩大劳务输出,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当前农民自身素质、就业环境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农民转移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解决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题,必须提高农民的从业技能,拓宽就业空间,优化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如果现行法律政策没有重大调整,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0.
劳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力量,温州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250万外来务工者的努力。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吸纳和留住劳动力,需要引起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重视。只有善待劳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才能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从而构筑和谐社会,使温州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