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常听到一些记者这样议论,采访中最幸福的事情是碰到一位能说会道的采访对象,不必有问答,而且善解人意,使记者可以轻松如愿的得到自己需要的素材,十几分钟结束“战斗”;最不幸的是碰到不善辞令的采访对象,不是和自己的需  相似文献   

2.
"王海潮死了!"得知自己曾经采访过的朋友遭遇不幸,记者大为震惊.2009年2月4日,记者奔向了王海潮所在的村--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西井山村.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 排除干扰采访对象心理场的其他因素 在采访对象心理场中,记者形象是环境("E")构成的主件,但并非其全部构件,影响其心理的环境因素可谓林林总总.在某种情况下,有些因素有可能代替记者形象而成为影响其心理场的环境主导.比如,某受访者碰到了一件非常不顺心而又不愿声张的事,哪怕来采访的是金牌记者,也会成为其心理区域"应回避的目标".因此,要提高采访效率,还必须关注采访对象心理场的其他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4.
机遇采访是指记者偶然发现重要新闻线索而进行的采访,或是在采访过程中意外地碰到更重要的新闻线索而进行的采访。有新闻价值的线索,记者不一定能在正式采访中碰到;重要的情况,不一定在重要的场合获得。有时,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线索,恰恰是  相似文献   

5.
新闻工作者要跟不同的采访对象打交道,无论对方居庙堂之高,还是处身江湖之远。通常人们看到的只是记者采访后的作品,其实,采访对象也会对新闻人的心路历程与生活轨迹产生影响。《中国记者》"人与新闻"栏目从本期起推出"那些影响‘我’的采访对象"系列,邀请新闻人讲述自己因被采访者而感动、改变的故事。本文是新华社领衔记者张严平回顾自己与采访对象交往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记者采访采访对象时,既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记者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以外,还要掌握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活动规律,注重方法和技巧,获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从而使采访活动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印象整饰,也叫自我呈现,是一个心理学范畴的概念,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印象整饰是人在交往中有意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社交技巧.而在新闻播音及采访中,是指播音员、主持人、记者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或身体动作以及仪表风度等使受众和采访对象产生"自己人"的效应,从而缩短广大受众、采访对象与播音员、记者的心理距离,较好地完成采编播任务.  相似文献   

8.
学会提问应该是记者的天职.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靠"提问"吃饭的家伙,记者任何时候都要将"提问"作为自己的专业课,学好,学精,学出专业水平.而一个好的提问,既要能够问到自己要问的问题,也要符合新闻采访的伦理道理规范,至少要体现对采访对象的尊重.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记者可以利用网络,将自己的作品写得更精彩,更感人,让采访对象更"有血有肉"。但与此同时,记者也应该注意到,在人物报道采写过程中,一方面,记者应对网络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地整理和仔细地核实;另一方面,记者应该围绕自己的选题走到一线,走进采访对象的生活里,和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才能写出真实而感人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0.
被采访对象拒绝接受采访是很让记者感到不安的.往常碰到这种情况,我的态度是:如果不是编辑部指定我要去完成的任务,也就罢了.但对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金瑞华则另当别论,尽管开始他以种种  相似文献   

11.
采访工作是一门话语艺术,但是这种艺术在进行时通常会遇到开端困难的问题,如何为采访打造一个完美的开始,是每一个记者都极为关注的话题。而就采访政府部门的记者而言,其采访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采访工作之前,更是要努力为自己的采访构建一个适当的开端。本文主要从政府工作人员接受不同采访的心理及行为的角度出发,谈论了记者如何解决采访政府工作人员"开头难"问题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够帮助记者更好地开展采访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记者大多都遭遇过"无可奉告"的外交辞令,有的记者无可奈何;有的记者软磨硬泡;有的记者采用偷拍偷录的手段;还有的记者强行采访,有时惹急了被采访对象,还会遭遇暴力威胁……其实,记者之所以这样做,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3.
问题的提出 去年,网络上的"史上最牛记者"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位号称"史上最牛记者"的特别之处在于,"30多篇新闻全是采访自己家孩子,老公、婆婆、哥哥.姐姐、老爸等人而写的".新华社黑龙江分社随后做出回应,表示该记者"确实有部分稿件存在把家人作为采访对象的情况,这违反了新华社新闻报道的有关规定",并决定停止该记者的采访工作,调离记者岗位.这一事件一经报道,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14.
记者需要新闻敏感,这是新闻学专业的常识。记者还需要有“办法”敏感。什么是“办法”敏感?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常常会碰到采访对象无力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记者最初级的工作是发现并报道这些问题,这是新闻敏感范围内的事。那么,如何解决此类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以免这些问题和困难在其他人身上重演呢?记者应该有自己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或手段方面的思考。笔者把这种思考倾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千年来所未有之时代,科技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已全面来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都有信息化的印记,并且这种印记随着时代的发展非但没有消逝反而愈加浓郁,身处在信息爆炸时代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寻找想要了解的资讯。因此在这个时代,记者如何在遵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去寻找接近自己的采访目标,挖掘出更有价值的资讯信息,并对这些资讯信息进行整合以更好地展示,这是当下记者需要关注并需解决的。在日常的采访工作当中,因为采访对象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在采访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提前无法预料的问题,进而对整个采访过程造成影响。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对当下信息化时代下记者找寻并亲近采访对象以了解有价值的信息咨询提出一些看法及建议,从而能够让记者在日常的采访工作中能够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6.
记者在采访中常常碰到一些不同特点的采访对象:有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有投其所好、察言观色的;有羞于启齿、守口如瓶的;有一触即发、口若悬河的;有故弄玄虚、油腔滑调的……采访对象的这些不同特点是由于他们职业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文化教养不同、生活与工作环境不同、性格与思想修养不同造成的。针对这些采访对象的不同特点“对症下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采访.采访既是记者深入实际的过程,又是对被采访对象认识思考的过程.换句话说,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活动,既需要"身入",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更需要"心入",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反复的、多角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条新闻写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工作,而能否把握采访对象心理,是记者采访成败的关键.采访对象为残疾人时,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既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也体现了人道关怀.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记者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还要掌握不同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注重方法和技巧,获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从而使采访取得最佳效果,并在精神或物质层面为残疾人提供实质性帮助.  相似文献   

19.
心灵通,则视之为己出,无话不谈;心灵不通,则拒之千里之外。记者和采访对象无论是在语言交流上还是在感情交流上都是平等的,绝不能有意无意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势提问题,把自己看成是无冕之王。记者的言谈、举止、态度,不仅深深影响着采访效果,而且也会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新闻媒体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陈玲 《青年记者》2004,(8):48-48
采访是个双方互动的过程,记者要想调动采访对象的积极性,必须有的放矢地准备好采访提纲、拟订好采访步骤,更重要的是根据采访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能得到自己需要的采访内容是最根本的目的。记者要以激发采访对象“说”的兴趣为重点,设法找到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