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做教辅"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一是什么样的教辅是学生需要、喜欢的教辅;一是教辅的编写、出版应该注意些什么.前者为后者提供了依据和努力的方向.因此,我认为,抓住这两个问题,也就抓住了"怎样做教辅"这个问题的关键. 一、什么样的教辅是学生需要、喜欢的教辅 教辅的销售状况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哪些教辅是学生喜欢、市场需要的,总结这些教辅编发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我们号准学生和市场的需求脉搏,做好下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出版业的大舞台上,教辅图书是一个争议最多的明星,虽然有骂的有爱的,但少了它,绝对黯然失色。从2003年起,一次次乍起的教辅降价已经把"折扣战"演练成了图书行业烂熟的词汇;及至2005年,教辅图书高定价低折扣的销售方式又招致诸多争议;2006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加强图书出版管理,严把教辅图书质量关,整治教辅图书市场乱象.在这一新形势下,各教辅图书出版单位紧锣密鼓地进行内部改革,督促教辅编辑转型发展.传统教辅编辑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亟需更新观念,亟待转变角色,努力塑造集"策划、编辑、营销"三种角色于一身,兼具创新意识、质量意识与市场意识的教辅编辑新形象.  相似文献   

4.
现在全国有近500家出版社涉足教辅出版,这必然引起教辅市场的拥阻,从而使教辅的发行顿生很多的招数.出版社除依赖新华这一渠道外,还会直销到区域教育部门,再辅之以行政手段,把教辅塞进学生的书包.近几年迅速崛起的民营机构策划的教辅,又很快加重了学生书包的重量.  相似文献   

5.
夕苇 《出版参考》2007,(25):18-19
"折扣战已成为今年教辅市场最大的特点与标志性的事件",说起教辅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如此感叹道.如果说去年面对教辅的折扣战,一些出版者还小心翼翼、欲迎还拒的话,那么今年"低折扣"已成为大多数教辅出版者一种明确的销售策略.  相似文献   

6.
教辅图书无论在图书零售市场还是系统发行市场都是份额最大的一块蛋糕.据统计,2001年我国大陆566家出版社就已有528家进入教辅出版领域,近两年来这一数字又有所攀升.教材教辅是相当一部分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正因为如此,许多出版社对教辅图书的出版情有独钟,正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似文献   

7.
"怎样做教辅"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一是什么样的教辅是学生需要、喜欢的教辅;一是教辅的编写、出版应该注意些什么。前者为后者提供了依据和努力的方向。因此,我认为,抓住这两个问题,也就抓住了"怎样做教辅"这个问题的关键。一、什么样的教辅是学生需要、喜欢的教辅教辅的销售状况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哪些教辅是学生喜欢、市场需要的,总结这些教辅编发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我们号准学生和市场的需求脉搏,  相似文献   

8.
谢琴  段维 《中国出版》2012,(15):63-67
由于人口众多而教育资源稀缺和分配不均衡,中国的教辅市场曾经异常火暴。全国有许多出版社涉足出版教辅。近几年来,随着教辅市场内部的份额抢占之争由白热化转为平缓,教辅市场又面临一场新的"危机":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代表的中小学教科书版权人[1]向教辅出版机构发出了维权宣言,声明未经中小学教科书版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其他出版机构不得出版配套教辅。一时间,教辅出版机构惶恐不已。虽然我们不难看出,这场维权之战的背后是利益之争,  相似文献   

9.
千里之行,始于调查 "创新设计"绝不是一个空洞的名称,它来自于切实的行动.<创新设计>这一品牌刚刚诞生之时,策划方就广罗一线老师和行家里手,组建成市场研发队伍,对教辅读物市场进行了科学而详尽的调研,首先是对市场上的知名品牌图书进行了全面排查,从编写体例、编写要求到品牌特点,出版宗旨都作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从而做到对市场了然于胸,并以此作为指导产品设计的借鉴.丛书的编写体例、编写要求,它取之于百家,又不同于任何一家,它借鉴了知名品牌的优点与长处,又摒弃了它们的不足之处,这样一个提炼和积累的过程,正是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可以说是教辅新政年,也是全行业教辅转折之年.2月,教育部、总署、发改委、国务院纠风办四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确认了学校使用教辅"一科一辅"的基本原则,并从教辅评议、推荐、发行和编写等诸环节做了明文规定.4月,发改委、教育部和总署又发布了《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对于进入推荐目录的教辅材料规定了最高零售价格和最低发行折扣.  相似文献   

11.
收获之美     
秋风渐起,又到了发教辅的时候,本期封面故事特推出"新课标深化教辅书嬗变",作者在作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教辅书市场的总体变化趋势与不同类型教辅书的市场走势.希望能对教辅策划商、发行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分析教辅市场现状,提出教辅发行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利用口碑营销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介绍口碑营销的内涵、特性之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口碑营销在教辅发行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黄英 《出版参考》2021,(11):8-12
本文从机构培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今年发布的"双减"相关政策给国内教辅产品市场带来的影响:机构培训产品优势不再,转型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则市场前景未明;针对学校的教辅类产品要求更精细化,课堂教学产品要严格匹配中小学教学大纲,避免"超纲超前",分层次、个性化的课后作业产品和量身定制的课后托管服务产品市场需求较大;家庭教育受到重视,家庭内自主学习、亲子阅读、动手实践类产品以及家长自我提升类产品市场空间有望扩大;智慧教辅整体解决方案将是未来教辅产品的市场热点.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记者张倩影)日前,以推出"天利38套"而走红高考教辅市场的西藏人民出版社,又重磅推出高考"非同步类"教辅《对接高考》系列图书。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以来,国家对中小学教材教辅读物的数量和价格采取了一系列"减负"、"限价"、"限利"措施,在教材教辅读物的供应总量中,计划征订的品种逐渐减少,面向市场的品种不断增多.以前学生手中的教辅读物,大部分通过行政手段征订,现在需要在零售市场购买,促使零售市场需求趋旺.在这种形势下,全国有500多家出版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教辅读物的开发,一些新华书店和不少的民营书店也在以各种形式涉足教辅读物出版领域,每年面市的教辅图书达上千套、数万个品种,教辅读物市场由几年前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竞争已达到惨烈程度.  相似文献   

16.
教辅作为学生和教师必不可少的辅助用品,在我国图书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然而它在给学生和教师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辅市场良莠不齐、鱼目混珠;教辅的短、平、快现象严重。教辅现有的存在方式与教育的本质和现阶段我国中学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违背。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中小学教育实行新课改以来,每个商家都在抓契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遇.因此也就出现了市面上林林总总的教辅图书.教辅类图书因具有出版周期较短、用量较大、市场风险小、回款有保证、成本低等特点,成为一些出版社获取利润的主要产品,成为出版社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出版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辅编辑为"抢饭碗、占市场",在短期内"剪刀+浆糊"策划、编辑、出版大批的教辅图书,直接导致了教辅图书粗制滥造、质量低下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教辅出版的问题 目前教辅图书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心态浮躁.目前教辅图书的出版弥漫着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直接后果是图书质量的粗制滥造,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利益的驱动.因为教辅市场巨大,一些图书出版商为了多赢利,抢时间,早上市,争市场,把提高图书质量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其次是学校教育的浮躁心态的折射.现在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不足,基本上仍是一种为考试而进行的失衡教育.学校说起来是素质教育,做起来是应试教育,一切以分数为标准,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辅市场.  相似文献   

19.
教辅读物作为读者对象明确、读者群集中的图书门类,一直是图书市场的热点,高中教辅读物也因为高考制度的存在而被市场所看好,特别是近年来高中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高中教辅读物更是独领风骚.但高中教辅读物在繁荣的背后,也深藏着危机.本文试图从当前高中教辅读物的出版现状和未来趋势两方面入手,对高中教辅读物的出版作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年初教育部发出了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减负"成了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那么"减负"后教辅读物发行状况如何?笔者带着这一问题,对河南省的部分县市中小学教辅发行情况进行了调查:除新华书店计划供应部分的比例和销售额大幅度下降外,教辅发行市场却是诸侯纷争、风烟四起,出版商直销、权力型编印发、个体书商和教师推销等,各种销售渠道见缝插针,各显神通,大量非法盗版教辅读物占领了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