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人们经常用井底之蛙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久而久之,井底之蛙就成了目光短浅的代名词. 这个消息传到了井底之蛙那儿,井底之蛙十分生气:"不就是犯了个错误嘛,犯得着被嘲笑这么久吗?智者千虑还必有一失呢,更何况我这只青蛙呢?马有失蹄蛙也有失足嘛,奥运冠军也不能保证自己枪枪都打中十环."井底之蛙考虑再三,决定走出井口,去见见世面,洗脱掉目光短浅的恶名.  相似文献   

2.
青蛙历险记     
卢杨洋 《教学随笔》2008,(11):28-31
【影印作文】看右图这幅漫画"井底之蛙",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哼哼,我就是大家一直嘲笑的"井底之蛙",可有谁知道,我虽然蛰伏在深深的井底,但好男儿志在四方!我凝望着天空,计划着有朝一日能跳出故居,  相似文献   

3.
青蛙博士     
张志强 《教育》2012,(21):60
青蛙王国号称学问最大、学识最深的青蛙博士,不小心掉到了一口深井里。井里的青蛙说:"伙计!欢迎你加入我们井底之蛙的行列。"青蛙博士想,井底之蛙可是孤陋寡闻的代名词呀,我学识渊博、见识广大,怎么会是井底之蛙!他连忙分辩道:"我是青蛙博士,不是井底之蛙,我可不能和你们这些井底之蛙相提并论。"为了证明自己的能耐,青蛙博士在井底举办了一场百科知识讲座。他高谈阔论,天南地北、古往今来的新鲜事、稀奇事,无所不及。井底之蛙们听得目瞪口呆,连连称赞:"不简单,不简单,真不愧是青蛙博士。"青蛙  相似文献   

4.
故事新编     
井底之蛙井底之蛙正在井底“鼓、鼓、鼓”地唱着歌,打什么地方飞来了一只小鸟,落在了井沿上。井底之蛙好奇地问小鸟:“天只有井口这么大,你是从哪来的呀?”小鸟带着嘲笑的神情说道:“你这只井底之蛙,天有无边的大,哪里只有井口这么大?”井底之蛙平静地答道:“小鸟,不要太自负。我不知道天有多大,你又能知道井中的世界有多大吗?”螳臂挡车螳螂在田野上快乐地晒着太阳,突然看到马路上有一辆车正慢慢地驶向深渊,而车上的人正在忙着别的什么,不知道自己正走向深渊。螳螂开始大声地喊叫,开始拼命地呐喊,试图惊醒这群麻木的人们。但车上大部分的人…  相似文献   

5.
<正>在小学课本里有一则"坐井观天"的故事,内容大致是:一只青蛙处在井底,说天空只有井口这么大,一只小鸟告诉它天空无限大,可是这只青蛙不信,依然说天空只有井口这么大。"井底之蛙"一语出自于《庄子·秋水》,其语为:"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意思是说,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井底之蛙之所以见识狭窄,是因为外在的客观条件(井口)限制,但更深层的原因是缺乏思想、缺乏想象力。现在的学校教育,总是引导学生去嘲笑那只井底之蛙。其实,我们人类就是那只井底之蛙,而我们的教育和科学就是那口井,只不过是那只小鸟还没有出现,就  相似文献   

6.
你知道21世纪最重要的字是什么吗?说出来你也许不信,是"她"字。美国方言学会在2000年1月举行了"世纪之字"评选大赛,当时进入决赛的只剩下"科学"和"她",最后"她"以35对27票战胜了"科学",从而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  相似文献   

7.
<正>21世纪,信息技术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同时教育也是支撑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预示着一个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使得过去被喻为井底之蛙的孩子们,都纷纷跳到了"井"外,接触到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而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应用则表现为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所谓多媒体的结合指的就是信息技术在与学习者进行人机对话时把印刷品、照片、电影和声音等媒体结合起  相似文献   

8.
于硕 《科技文萃》2005,(4):163-167
"自然问题"是21世纪的"世纪问题",21世纪人将以"还自然之魅"为己任.人类曾在科学进步的亢奋中,背叛自然,"征服"自然,直到将活的神秘的自然变成死的机械的自然.如此继续下去,人类将失去养育我们的自然"乐园".法国思想家塞尔日·莫斯科维奇在他的著作<还自然之魅>(庄晨燕、邱寅晨译,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年出版)一书中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听了一节《井底之蛙》,课文选自北师大版小语教材第七册,单元主题为"大与小"。教师按顺序指导。先学第一自然段,默读文中描写井底之蛙快活的句子,思考井底之蛙有哪些快乐,指导读出"夸  相似文献   

10.
教养的证据     
教养,我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热爱大自然。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  相似文献   

11.
再卑微的生物,也有它独立的个性与尊严,再微小的生物,也有它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动物园里来了个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理论。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最后总结道:"任何事情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像任何建筑物必须从底层开始施工一样"。其中,有只井底之蛙听得很不耐烦,就向教授发问:"是否所有的建筑都是从底层做起?"教授轻蔑地看了青蛙一眼:"当然了,井底之蛙!""既然你说我是井底之蛙,那作为井底之蛙,我问你,难道打井也是  相似文献   

12.
经常收到一些中学教师或者学生寄来的文章,苦于不能及时作答,时间久了,欠债太多,就淡忘了.但是这一篇,却一直惦记着.作文题目是这样叙述材料的: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何况他并不是呢!"  相似文献   

13.
很小的时候,我听过井底之蛙的故事,听过之后确实赞同那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的论断。继而,又看到了茅盾在《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话:“我们那时才能知道造物是何等神妙,那时才知道我们真是井底之蛙,平常所见,真只有那么一点点。”逐渐地,我开始思考起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同意他们对井底之蛙的批评。相反地,我却欣赏起它来。其实,蛙在井底,这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蛙始终无法脱离那狭窄的枯井,无法逾越那渺小的空间,便只能欣赏自己头顶上那片天空。自然,它的目光便停留在那里,因为它无法望见更多,它的心于是宽大起来,认为那就是整…  相似文献   

14.
继那只海龟向井底之蛙描述了海有多广、天有多高后,井底之蛙虽还在论辩自己井底的好处,但心底却起了波澜。终于,它对井上的天空充满了憧憬。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是根据成语“坐井观天”或“井底之蛙”改编成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只长年生活在井底的青蛙,只知道天空有井口大,对于天天在天空中飞行的小鸟的话它持不相信的态度,还批评小鸟在说大话,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这则寓言告诫那些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12,(28)
绿蘑菇:姐姐,我是个比较骄傲的女孩,每当取得一点成绩就觉得自己了不起.我知道这样不好,但不知怎么做才能克服这样的毛病.很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无论多好的成绩都只能代表过去,要实现理想,还得靠你每时每刻去努力.如果你沉溺于此前的小小进步,只会成为井底之蛙.要治愈你的毛病,试试下面这个办法——将每次的成绩当作下一次奋斗的起点,以此为参照物,将自己设置在"永远的起跑线"上,毫不懈怠,逼着自己不停地往前"跑".只有这样,才能使你不满足于现状而奋力拼搏,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说,两次世界大战决定了整个20世纪世界历史的基本格局,就目前而言,2019年底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21世纪以来最重大的事件,它很可能会决定整个21世纪世界的基本格局。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对整个人类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甚至不知道它是如何发生的,更不知道它将如何终结,再进一步说,我们目前还不能判断它会不会终结。它改变了政治,改变了经济,改变  相似文献   

18.
命题二     
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人们曾经讽刺对外界了解很少的人为"井底之蛙"。而今,人们忽然发现自己又似乎"知道得太多了"。思路点拨: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我们,被铺天盖地的信息重重包围。人们纷纷寻找刺激,猎奇搜异。一个个心浮气躁,似乎无所  相似文献   

19.
王丽珍 《现代语文》2005,(10):47-48
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可以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我们知道,使青年学生"学会审美"是21世纪语文教育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标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作家陈村说:"语文首先是美育."语文教材把"文质兼美"作为自己的选文标准.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一次性用品随处可见,其中塑料薄膜袋子是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它给节奏紧张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也给环境带来了更多的不利.大家都知道,21世纪将是一个"绿色世纪",我们利用这一题材,挖掘环境教育的资源,并以此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让他们接近和学会绿色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