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以语言结构知识学习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的传统英语教学一直因其费时低效而备受批评.解构主义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立的核心理念为成人英语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文化导入是成教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它的出现和发展无疑将成为对传统英语语言教学模式的有力解构.  相似文献   

2.
翻译?创作?——评析解构主义翻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研究领域,解构主义以其激进的反传统理念,如否定结构和意义,消除原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解构作者与译者之间的关系,宣称译者是创作主体无疑对传统的翻译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解构主义通过消除权威,意在掩盖翻译与创作的差异爬梳翻译的实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创造性的思维,但翻译并不等于创作。  相似文献   

3.
解构主义建筑的创作手法及形象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构主义建筑是二十世纪后期建筑创作中的一种探索方向,其观念变革表现在对结构主义的分解和破裂、对形而上学的批驳、实现反传统的建筑形式等。本文归纳了“非存在”、“非功能”、“非理性”、“反记忆”,等建筑创作手法,并分析了解构主义建筑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4.
解构主义批评是由法国结构主义代表人物雅克·德里达引领而起的,目的是想颠覆结构主义一味树立中心的做法,期间,它对西方传统哲学中的逻格斯中心主义进行了无情地批判,重点对言语/文字之间存在的等级关系进行了解构,实现了二者的平等关系.一些人认为解构主义在去本质、中心、权威之时体现出了虚无主义的特色,但实质上,解构主义却是针对西方现实政治的,它只是想解构、摧毁、颠覆存在于西方现行政治结构和社会组织体系中的恒定中心而已.  相似文献   

5.
解构主义意在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解构主义的“解构”之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维方式上反中心重边缘、反二元对立重关系、反预定重生成;语言表达上融矛盾对立于一体;思想追求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即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中国的道家思想和西方的解构主义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二者之间探寻一些有趣的异同点。它们的相同点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首先,二者都有反权威倾向;其次,道家的核心概念"道"和解构主义的核心概念"异延"具有共同特性;再次,二者都有解构二元对立的倾向。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本质的差异上。道家追求终极的真理中心"道",它与罗格斯中心主义相似。相反,解构主义力求解构在场的形而上学业已设置的所有中心,反对罗格斯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李思远 《英语广场》2023,(12):27-30
相较于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翻译模式,解构主义翻译观是对结构主义逻各斯“中心化”的拆解,消解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思维模式下产生的主体与客体、能指与所指、共识与历时及作者与译者等二元对立,提倡意义的延异及重构,强调译者的中心地位。解构主义翻译模式较适用于文学作品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本文将举例浅析解构主义翻译视角下的诗歌翻译,其翻译过程尤为突出译者主体性,彰显出解构主义翻译下重构性和创造性等优势,为诗歌翻译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刘萍 《成才之路》2009,(4):27-28
作为一种反传统思潮,上世纪60年代中期崛起于西方的解构主义是对结构主义的反叛。1967年,德理达的《语音与现象》《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三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这一理论的正式确立。它一方面给我们以思想启迪,另一方面却不无消极影响。本文就解构主义对文学翻译研究的影响,探讨了翻译研究究竞应从解构主义的思潮中吸取或者舍弃一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约翰逊的《Radi Os》完全是由大幅删减弥尔顿《失乐园》的内容而成,两者都记述了撒旦反叛及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在解构主义视角下,此过程削减文本内部宗教的权威与文本外部作者的权威,使读者参与到文本意义的创作中,从而使文本的解读变得多元化,同时,许多传统观念上的二元对立也被消解。与中国删减作品从而维护原作权威相比,《Radi Os》的删除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反传统、反权威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0.
解构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种颠覆性的阅读视角在20世纪下半叶异军突起,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文学批评方法。罗伯特’·弗罗斯特代表作《未选择的路》一直被奉为集中表达反传统,反随波逐流的经典之作。但从解构主义视角审视这首诗歌,其中所含对于传统的遵循和对未选之路的惋惜和追忆可见一斑。文章将从解构主义的角度浅析《未选择的路》。  相似文献   

11.
当代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德里达以其“去中心”观念,反对西方哲学史上自柏拉图以来的“逻各斯中.心主叉”传统。德里达提出的解构主义就是反对一切中心和权威,反对一切恒定意义,使作为研究模式和思维模式的哲学得以继续存在于一个质疑的空间,在对抗的过程中予以肯定并在封闭时马上开放一个空间。本文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视角从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中心论、权威论等方面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不断地以解构的视角审视大学英语教学,找出其存在的弊端,避免教学模式陷入僵化。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发展至今仍然是当下社会文化批评的焦点之一。以雅克.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理论冲击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的所有文化领域,女性主义也不例外。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解构主义理论在颠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理论基点上高度契合,并且女性主义理论在其影响下也进行了一些自我建构;同时解构主义理论反本质、反权威等理论主张使得女性主义自身也面临解构的危机,女性主义理论陷入了焦虑与矛盾之中。面对这种矛盾,女性主义重新改写策略和政治规划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将其解构主义思想引入翻译理论,如否定原文文本终极意义的存在,消解原作者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权威性,废除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之分,宣称译者是创造主体等等。一方面,这些观念具有强烈的激进和反传统色彩,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巨大的冲击,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翻译理论对一些基本问题的原有认识。另一方面,解构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的同时,其自身的局限性也给翻译研究带来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自法国"五月风暴"之后,反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后现代景观"随之出现。作为后现代景观之一的"解构主义"思潮对文学、哲学、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今天研究"解构主义"思潮,也就是认识在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知识界。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点认为,庄子思想以索尚虚无为标的,庄子其人以逍遥游世为准则。这种看法带有片面性。事实上,庄子对于宇宙、社会、人生有着比常人更为深切的关怀和哀怨之情。他不单是思想的巨人,而且还以自己的行为挑战世俗所谓的规范和权威,勇敢地保持和发展自我个性。庄子这种“不经”行为呈现了一种蕴含独特魅力的风度。庄子风度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本质上是对世俗社会的抗议。  相似文献   

16.
本结合作所授课程及修课的心得,论述了庄子哲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指出:庄子哲学以其反绝对化、反偏狭化、反情绪化、反程式化的内容特点,能够对人的整体意识、阔大胸襟、宁静心态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产生积极作用,有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它在言说上的逻辑性、超常思维和寓言方式,则使其理论更具启发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
庄子生活在战乱频仍的战国中期,学识渊博,一生穷困,《庄子》一书,“寓言十九”,庄子运用寓言,批判当时社会现实,反对偶像崇拜和等级权威,摆脱世俗礼教的束缚,选择避世退隐的人生道路,庄子思想的本质特征是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使人能够按其本性自然地生活:“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相似文献   

18.
王尔德与解构主义诞生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却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解构主义的哲学基础来自于它对传统的二元对立的瓦解,其矛头直指一切等级制和中心制。王尔德一生也颠覆了难以数计的二元对立。本文拟分析王尔德和解构主义者的代表性观点和方法,指出他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集中探讨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自然主义源头的庄子思想,认为:庄子思想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从较高的哲学理论层面对自然作出系统观察和描述的理论体系,它把气看作是构成人与万物的初始要素,提出万物变化的动因在于自化,明显地意蕴着对必然和规范的否定;庄子思想中色彩最为鲜明的是追求自由,逍遥于天地之间",努力从困扰人生的生死之限、世俗之礼、哀乐之情中摆脱出来,这对于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发挥,奠定了最早的精神基础;庄子的虚静无为"原则不仅构成对仁义"的社会道德的批判,而且也将批判矛头指向好知"的社会行为,在反文明倾向的理论形式的背后,蕴藏着浓厚的人性、人道的感情内容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实施催生了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与教学秩序观,也使传统的教师权威面临颠覆。具体表现为法统权威的悖反性与脆弱性,知识权威的工具性与边缘性,代际权威的理想性与滞后性。而传统教师权威的颠覆正是向新型教师权威的转换与重塑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