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媒体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传播媒介从一开始便自觉或不自觉地承载了娱乐所具有的补偿和宣泄功能-虽然这种功能实现尚处于浅表感官体验阶段.  相似文献   

2.
郑晶  王晓雅 《新闻世界》2012,(11):186-187
随着严肃的印刷文化被轻松的电视文化所代替,娱乐似乎渗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娱乐至死》中预言了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呈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人类将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显然,波兹曼对大众文化的风行持绝对悲观态度,更是视大众文化的载体电视为洪水猛兽。但是,媒体仅仅是一种传播载体,人类也非毫无理性,娱乐还尚不足以至死。  相似文献   

3.
在大众文化时代,消费主义涌动,娱乐开始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麻痹着人们的神经,使人们加入娱乐的狂欢之中。在《娱乐至死》中,波兹曼对于大众文化进行了抨击。他认为,电视使人们抛弃了理性思考,只是一味追求娱乐化。目前在我国的传媒环境中,电视业的娱乐化现象十分严重。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娱乐节目的现状,分析娱乐至死的原因,指出娱乐并不会至死,并对我国目前的传媒发展进行了警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娱乐资讯的核心特质即新闻外壳,娱乐内核.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娱乐是商品.因此对于娱乐资讯节目而言,品牌的打造与维护特别重要.作为整合各方资源的平台,娱乐资讯节目的品牌打造将延伸至"大娱乐"品牌.本文上海文广新闻集团制作的娱乐资讯节目<(新)娱乐在线>[1]为例,从节目定位、品牌打造、娱乐资讯节目在娱乐产业中的作用等方面探讨电视娱乐资讯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理清新闻娱乐化、传媒娱乐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加强对新闻娱乐化的伦理反思和对策研究.有助于更有效地推动我国大众传媒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薛洁 《青年记者》2016,(6):30-31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我国电视媒体日益市场化、商业化,“娱乐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电视娱乐文化中由“娱乐”“消费”等关键词构成的当代电视文化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品位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消费文化语境里的电视娱乐风潮 大众文化伴随消费主义的浪潮迅速在全球蔓延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电视娱乐的风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数量井喷,玩游戏、做任务、谈恋爱、宿军营……  相似文献   

7.
郭碧青 《东南传播》2011,(1):105-107
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电视娱乐文化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对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群体影响尤为深刻。本文以青少年喜爱的电视选秀节目和青春偶像剧为蓝本,考察电视娱乐文化对当今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克服电视娱乐文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大众文化的兴起导致了传媒娱乐化 工业革命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的出现,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不期而至.客观地说,大众文化至今仍是个带有歧义的概念,不同的论者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理论视野各有其侧重.大众文化一词究竟是用"MASSCULTURE"还是用"POPULAR CULTURE"去表述,至今没有公认的结果.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大众文化有一个较为宽泛的认识.从不同论者的理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手段,按照商品规律生产和制作,旨在使普通市民获得日常感性愉悦体验的文化形态.其主要包括通俗报刊、畅销书、广告等等.  相似文献   

9.
韩永青  成毅涛 《新闻界》2008,(2):137-138
从印刷时代对喜剧元素的开发,电视时代对戏剧性情节的发掘,到网络时代的互动娱乐狂欢,广告创意范式娱乐化趋向愈益凸显,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心理、大众文化和社会形态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当前的社会文化是一个大众文化的狂欢,娱乐精神充斥了全世界的各个领域,那么这场狂欢节的主角就是大众媒体,媒介文化更成为名副其实的消费文化。这种文化象征着权威的泯灭,中心话语的缺失,乃至形成一个人人参与行动、追求娱乐、平等交流的时代。本文从娱乐精神与媒介文化的关联性入手,着重分析了二者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对如何提高大众媒介文化品位的一系列思考。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娱乐化的界定目前,关于"娱乐化"的研究文章多使用"娱乐化"集合概念,缺乏对效果的分析以及话语系统分析,模糊了本体论、过程论的区分。(一)娱乐与娱乐化1.娱乐的起源及娱乐细分的四种体验西方学者席勒主张"能量盈余说",认为动物如果暂时摆脱物质上的匮乏,而获得精力上的盈余,就有可能进入游戏娱乐状态。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娱乐起源于劳动。①文化研究学者理查·戴尔曾指出:对娱乐的两种想当然的描述乃是逃避和满足,它们指向了娱乐的核心要旨,即乌托邦主义。  相似文献   

12.
“电视娱乐热”留给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象,在一片热闹喧嚣之中整理出理性的思路,将有助于促进游戏节目的良性发展。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有相关的理论研究者,有节目制作的决策人和操作者,不同层面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有汇合也有碰撞。会上,有两种声音给人的印象最深:一种声音以电视节目策划人为代表,满怀激情地呼唤以电视娱乐节目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到来,认为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其本质就是娱乐,娱乐节目其首要标准就是满足观众宣泄、好奇、刺激的需要,满足“过一把瘾”的感官享受,并主张雅俗分赏。另一种声音以专家、学者为代表,认为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到来,电视的大众化不可避免,娱乐节…  相似文献   

13.
娱乐·娱乐化·娱乐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视节目生产中,会经常涉及娱乐、娱乐化、娱乐文化这三个概念.笔者从电视节目生产的角度对这三个概念试加辨析.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八月上海书展的“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谈到,出版人应当看重书的文化价值,不能像经营娱乐业一样经营出版业,要防止出版业沦为大众娱乐附庸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成锦艳 《今传媒》2013,(4):88-90
《正大综艺》是中央电视台最富生命力、最具国际化的节目.在长达23年的时间里,它伴随着中国电视文艺由综艺向娱乐的进程,经历了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嬗变,完成了其作为综艺节目由审美到娱乐的流变,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从审美走向娱乐的活标本.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八月上海书展的“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谈到,出版人应当看重书的文化价值,不能像经营娱乐业一样经营出版业,要防止出版业沦为大众娱乐附庸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笔者走访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家、著名学者、复旦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思和教授,就现代出版与媒体批评等话题与陈教授进行了愉快的交谈。(▲记者●陈思和) 我觉得编辑、出版是属于知识分子的岗位,它使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传播走向正常▲记得您曾经讲过“关于现代文学与现代出版的关系研究,一直是我所关心的题目”,您所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许多以此为选题,比如张涛甫的《〈晨报副刊〉研究》、柳珊的《1910-1920年的(小说月报)研究》等。前些时候看到广西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电视被“娱乐”得面目全非的今天,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积极整合娱乐资源,激流勇上,打出海派娱乐文化的鲜明旗帜,以其主流、时尚和亮丽的风格,为中国电视娱乐风尚写下新的注解。  相似文献   

19.
赵晓方 《青年记者》2012,(11):60-61
被誉为“成年人童话”的武侠剧,曾以“一寸丹心”彰显了其作为娱乐精神的价值,具有对受众人格精神正面导向的社会功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武侠剧的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其结果是武侠精神渐行渐远,“成年人的童话”正在消逝.因此,当前武侠剧过度媚俗的娱乐化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早期武侠剧的社会功效 1.娱乐精神 武侠剧天然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落后,大众文化产品相对匮乏,作为通俗文化的武侠剧悄然勃兴,无疑迎合了大众的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20.
《娱乐至死》是一本通俗而又极富哲理的书,是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完成的。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描述了一个娱乐化的时代,阐述了美国传媒业的发展,从报刊、广播电视到书籍,传媒业已经开始走到文化沦丧的地步。《娱乐至死》就是波兹曼对当今时代电视文化一针见血的批判和无可辩驳的分析。本文分析尼尔.波兹曼对电视娱乐化的批判和反思及其对娱乐批判的绝对性进行批判,最后分析对大众文化的哲学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