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玉  张卫民 《文教资料》2006,(35):80-81
柏拉图和卢梭是震烁古今的哲学家,他们先后为人类描绘了教育的理想蓝图,不仅反映出他们独特的政治理想,而且折射出人类社会教育思想在交锋中缓慢前行的进程。将两位教育哲学家的思想进行对比,可以为今天我们认识教育的本质提供一个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与卢梭的关系具有二重性:继承渊源关系和创新超越关系.从前者可以看出,卢梭的哲学,尤其是政治哲学,是马克思现代世界新型政治哲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从后者可以看出,马克思根本性地改造和超越了卢梭的政治哲学:一方面,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学说的哲学基础--新唯物论、唯物史观;另一方面,马克思对政治哲学的两大核心理念--国家观和民主观,都赋予了新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柏拉图政治哲学在现实生活的中的应用,研究了柏拉图对于政治做价值意义,以及道德,人性等问题。希望本文的观点能够纠正人们对于柏拉图哲学的误解,从中得出一定的心得。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讨论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的人物形象,进而阐示了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5.
卢梭以先验理性主义为指导,运用分析还原与理智重建的方法,提出了以“公意”为基础的契约理论,体现了摧毁与重建的方法论思想,卢梭政治理论本身是一贯的,但理论与实践之间却存在难以弥和的裂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先验理性的范导功能被约简到建构功能之中,从而使得价值的关切压倒了实践层面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发现:卢梭的儿童观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期是人类个体生命周期中的起始阶段,是不依赖于是否被人发现各观存在的事实。儿童概念的发现、儿童天性的发现、儿童潜能的发现不仅为卢梭的儿童观奠定了历史地位,对今天的现代教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作为古代西方思想源头的重要人物,卢梭作为近代西方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都曾设计过自己的“理想国”,并赋予教育实现“理想国”的重要职责。柏拉图“理想国”的设计是建基于理念论的,卢梭“理想国”的设计则建基于“契约论”,在二人那里,理想国家在道德上都是正义的,标志着国家努力的方向,因此教育作为实现国家正义的手段,必然需要整体地改造所有的人,但正是这样过于伟大的雄心与抱负,使教育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李普曼所奠基的儿童哲学是为了弥合时代中教育与哲学的分离而提出的教育变革,是对杜威所提出的“哲学—教育”一体化问题的推进。二人虽在儿童哲学教育的实践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但他们都赞同“回到柏拉图”。儿童哲学即是回归“哲学—教育”一体的教化本原的努力。深度反思儿童哲学必须回到柏拉图所奠基的西方哲学的源头处,重新思考“哲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儿童哲学的发展不仅是要处理好儿童哲学与蒙学的关系,而且这一问题本身涉及古今中西视域中对未来“哲学—教育”的整体性构型。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与卢梭的教育理论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这两部著作里面,他们都分别关注到了女子教育,并论述了各自的独到见解。二者关于女子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观点,本文分析了二者观点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二者的女子教育观中的一些观点,对我们现在反思"女子教育:平等还是依附"这一问题很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和卢梭的女性教育观及其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教育史中,柏拉图和卢梭对女性的教育持不同的观点。柏拉图认为,男女两性的教育不取决于性别,应该为女性提供与男性相同的教育;而卢梭则认为,男女两性是存在性别差异的,因此,应该为女性提供与男性不同的教育。这两种女性教育观都使女性在教育中处于劣势。文章分析这两位西方教育思想史学家关于女性教育的观点及其影响,希望对当今男女两性教育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模仿"历来是西方文论和美学史的一条主线,它贯穿于文论和美学的始终。众多的模仿说当中,古希腊柏拉图建立在"理念论"之上的模仿说和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现实"的唯物主义模仿说尤其光彩夺目,他们共同奠定了西方美学、文论的理论基础。本文简要回顾了柏拉图和亚氏模仿说的基本内涵,并对这两种模仿说进行简略的比较,最后小结柏拉图和亚氏师徒二人在模仿说理论上产生分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哲学王”思想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其独特的魅力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哲学王”思想的内容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入手来对其进行评价,可见哲学与政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苏格拉底及其思想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蒙昧中的觉醒》中的重要内容,而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对其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却并未提及。因此,笔者系统梳理了他们三位的政治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并深入挖掘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政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进而增强学生对苏格拉底思想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正义”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根本宗旨。整部《理想国》实质上都是在澄明这一政治观念。柏拉图的目的,是为当时的希腊现实政治寻求一种普遍的、不变的、绝对的、永恒的价值实在。柏拉图哲学的基本特点和本质,以及其对近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影响,都体现在这一观念上。因此,要真正理解和体会柏拉图政治哲学的内涵及其意义,必须抓住这一核心。否则,无法看到它的真正价值,更无法对其进行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15.
卢梭以先验理性主义为指导,运用分析还原与理智重建的方法,提出了以“公德”为基础的契约理论,体现了摧毁与重建的方法论思想。卢梭政治理论本身是一贯的。但理论与实践之间却存在难以弥和的裂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先验理性的范导功能被约简到建构功能之中,从而使得价值的关切压倒了实践层面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6.
洛克政治思想背后有一系列的哲学基础或前提,它们对洛克政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站在经验主义的哲学立场上,洛克在其政治思想中坚持感性经验的原则而拒斥形而上学,并形成了个体理性独立的政治模式。其次,洛克关于人性平等、自由及自利的三重预设也成为他政治思想的前提性立场,其宪政理论的核心观点都根源于此人性预设。最后,洛克自然神论的理性神学立场对其政教分离的宗教宽容思想以及作为政治思想道德原则的自然法理论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复旦-伊利诺伊教育哲学高级研讨班的主旨在于探讨教育的哲学基础、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在对柏拉图、卢梭和杜威理论的研讨中,人们意识到在这三种教育哲学理论中隐含着一个核心理念:自治.  相似文献   

18.
孙照保 《中国教师》2008,(13):18-19
<正>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受到哲学滋养的教育思想家很多,他们著述颇多,其中,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在这些著作中,他们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人类,去审视儿童,去构建他们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大厦。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坚持最好生活的非政治特性,卢梭虽然要把人引入道德与政治,但仍然是以最接近于自然状态的最好生活寻找社会存在的惟一合理性,并展示出教育的最高可能性。因此,柏拉图和卢梭虽然就何为最好生活持有不同意见,但两者都展示了人性的最高可能性。特别是此种展示,一方面有赖于教育,一方面有赖于政治方案的设计,并以最好生活为最高探讨规划教育与政治。以赫钦斯和杜成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哲学把哲人或社会的自然人转换为好公民教育,寄托于政治及政治教育或者说在政治框架内实现人的普遍的幸福生活。现代教育哲学对最好生活的探索的放弃,表明了它的下降,并意味着它把人的幸福附加在政治以及教育的政治与社会功能之中。  相似文献   

20.
实践哲学发端于古代哲人在生活世界中对于生活实践的关注与反思。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促使了实践哲学思想的萌生。柏拉图在对理想国的构建中提出了早期的实践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把实践问题提升为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借助于对人性的理解来把握实践,分析了实践的若干特征,提出了古希腊实践哲学的基本构架。古希腊实践哲学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全面界说和理解实践哲学具有积极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