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童静 《文教资料》2011,(6):193-195
本文分析了“蚁族”群体的现状,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对“蚁族”群体援助的意义,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援助“蚁族”群体的文献资源优势,以及高校图书馆对“蚁族”群体援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杨  叶青  亓兰达  何银泉  屈勇 《文教资料》2011,(30):222-224
“蚁族”是一个由“80后”“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组成的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称其为“蚁族”,是因为他们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南京“蚁族”的具体情况是:生活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思想情绪波动较大,挫折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且普遍不愿意与家人说明真实境况,与外界的交往主要靠互联网,并以此宣泄情绪。  相似文献   

3.
自2009年北京学者廉思提出“蚁族”概念以来,广为流传,成为热点词汇。该词真实反映离校大学生的生活,是他们毕业后社会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他们在租来的空间中采取“分工合作”的生存模式,这种模式也是弱势群体无形中对社会的呐喊。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于是在高校周围出现了"校漂"、"蚁族"等特殊毕业生群体,他们毕业后聚集于学校周边,利用学校的各种公共资源,随便出入校园,并且数量不断攀升,严重影响着高校的稳定。积极发挥各方面的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加强对"校漂"、"蚁族"的管理和引导,减少对高校稳定的影响,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蚁族"是"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别称。就当前毕业大学生生存状况而言,有必要通过对辽宁地区"蚁族"群体的调查,忠实反映他们的生存状况,与北京、上海等地的调查相呼应,并对"蚁族"的形成原因、社会影响和改善对策进行分析,为改善"辽蚁"生活状况并最终解决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调查发现,家庭资本对于大学生毕业后生存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决定效应,家庭经济基础薄弱、缺少社会关系网络支持是"蚁族"的重要形成因素。教育获得的质量对大学生生存状况有正向促进作用,受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助于降低成为"蚁族"的可能性。职业态度将影响个人发展前景,职业准备越充分、心态越积极、职业认知水平越高,越不可能成为"蚁族"。生活满意度研究发现,"蚁族"不仅追求生活的绝对物质水平,更看重与家庭先赋条件相比自身社会地位的相对提升,看重自身教育投入是否获得了合理的回报。另外,求职心态和职业准备情况对生活满意度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蚁族"是指毕业后无法找到稳定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集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不仅关系着这一群体的生存质量、价值判断和社会心理,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校漂"、"蚁族"等毕业生群体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等群体之后的又一社会弱势群体,他们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产生的。他们的存在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对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对高效稳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从"校漂"、"蚁族"视角来透视高校毕业生的尴尬境地以及给高校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欢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55-156
一个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低收入聚居群体(简称“蚁族”)的出现,折射出我国在教育体制、户籍管理制度、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作为“高知”“弱小”“聚居”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以相对剥夺感强,生活满意度低、对网络技术的熟练应用及普遍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为特征,该群体成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潜在威胁。试研究引导“蚁族”群体行动的策略,以期改善“蚁族”的现实状况,提高其满意度,进而降低其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校漂"、"蚁族"问题是一个备受各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显示:全国一、二、三线城市都存在"校漂"、"蚁族",其群体有逐步增大的趋势,"校漂"、"蚁族"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高校稳定。应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优化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加快高校内部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等措施,维护高校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蚁族”,作为直接从高校里走出来的群体,与高校有着紧密联系.实证调查研究表明,“蚁族”现象对在校大学生择业心理与行为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不仅将直接影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学生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和发展.科学应对“蚁族”群体带给在校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与行为影响,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许丹丹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3):38-39,42
"蚁族"作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在中国出现的又一群体,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竞争机制的不平等、信息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以及社会保障的缺失是"蚁族"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因而我们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引导"蚁族"走出蚁穴困境。  相似文献   

13.
“蚁族”就业之困及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蚁族"作为一个新生群体,其生存状态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蚁族"的现实处境,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就业现实之困。就业是民生之本,"蚁族"大学生身上,寄托着千百万个家庭的殷切希望,他们也是中国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做好"蚁族"的就业工作,提供多种路径选择,点亮他们未来前行的道路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蚁族"是人们用来描述那些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毕业生的一个新名词。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以南京、成都两市310名"蚁族"为被试,发现"蚁族"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极低;"蚁族"群体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之间、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蚁族"群体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7%,但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蚁族的形成与高等教育评估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蚁族,作为描述大学毕业后,坚持在大城市追寻梦想而生活不如意、心理较脆弱的年轻人的新名词,已经迅速走红。学术界探寻蚁族生成原因、呼吁政府加强管理、研讨为蚁族提供帮助的议论很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有人曾经用"倾家荡产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形容蚁族及其家庭的内心感受。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蚁族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和就业结构失衡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蚁族"在求职择业中普遍存在自主、竞争、拼搏等积极的从众现象,也存在焦虑、抑郁、抵触甚至对社会不满报复等消极的从众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有攀比心理等内在因素,又有社会和家庭影响等外部因素。为化解其消极从众现象,既需要加强就业咨询服务和理性择业观教育,注重转化其不良从众思想观念;更需要创建国家、学校和家庭的三点互动模式,增强其抗挫折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7.
在校大学生是"蚁族"的潜在群体。他们对于"蚁族"的认识与思考将影响大学生群体的稳定性和未来就业的选择性。调研表明,大学生对"蚁族"拼搏精神的认同度较高,选择成为"蚁族"的被动性原因占主流。大学生对"蚁族"生存现状的担忧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取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城市房价的逐年上涨,大学毕业生在大都市就业难、生活质量差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涌出的一大批“蚁族”群体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结合当下“蚁族”现象,剖析其成因,并对此现象进行伦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19.
解决高校扩招“瓶颈”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招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机,但由于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招生规模一下扩大,使整个高等教育有“不堪重负”之感,其中“资金”问题是扩招的“瓶颈”,解决好了这个问题必将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一、高校扩招所带来的主要问题1.师资问题。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质量来换取数量,而质量保证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从择业观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择业存在着过分注重功利性、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地域选择倾向单一和诚信意识缺乏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自身的主观原因、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和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以及大学扩招造成的就业压力、传统观念的影响等因素所导致。为此,应实现个人就业观念、家庭教育观念和高校教育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