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西方有关代际收入流动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就教育与代际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而言,现有研究在方法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研究使用断代分析法或倍差分析法对国家教育制度或政策效果进行评价;第二类研究使用中间变量法或代际系数分解法,探究不同的教育获得变量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第三类研究基于经济学基本理论建立数据模型,并使用经验数据对模型拟合,对教育与代际收入关系进行了丰富且有趣的探讨.各国实证研究均显示教育确实对代际收入流动性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度.西方国家研究显示:第一,教育对代际流动的净效应在30%-40%左右,而我国少数几项研究显示教育的解释力度在10%左右;第二,教育对收入流动性的解释力度存在时间、地区、性别、收入、职业等多方面的差异;第三,不同阶段的教育促进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不同,早期教育的作用大于高等教育;第四,延长教育年限和延迟分流对代际收入流动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教育扩张和教育机会增加则不必然带来代际收入流动的提升.未来研究可将重点放在基于中国现实背景的研究以及国际比较研究,而计量模型的完善及对教育获得变量的详尽考察对于提高研究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5年在全国12个省市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就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定量实证研究。论文首先运用国际上通用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验证方法探讨中国职业和行业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其次,通过代际继承性指数和代际流动性指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城镇居民职业、行业和收入代际流动的状况及其所呈现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特征;第三,运用通径分析技术、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探讨教育在促进代际流动及改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的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通过收入代际继承性和流动性指数、收入代际弹性系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流动的特点,运用通径分析技术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教育促进收入代际流动的功能,分析教育的这一功能随中国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所呈现出的变化趋势,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原因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存在较为明显的传递效应,多数子女依然滞留在与父亲相同的收入组群;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代际流动机制,有助于促进弱势群体的子女实现经济社会地位的跃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代际流动的功能;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教育促进收入代际流动,改善整个社会收入公平状况的功能也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及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劳动力市场职业代际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职业代际效应所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较为严重,父母职业对子女职业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通过引入代际行业的总流动率、结构流动率、交换流动率、代际行业的流入性指数、继承性指数等指标,对行业代际流动进行行业自身结构变化和社会系统开放性的原因分解,对比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差异,探讨教育对劳动者跨越行业代际效应的作用。经过验证得出:中国存在行业代际效应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行业的代际效应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跨越行业代际效应,进入高收益行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以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模型,考察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区域流动与其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管是OLS回归模型还是2SLS回归模型,均验证了就学流动和就业流动会提高毕业生的经济收入.2SLS纠正了OLS的内生性问题后,流动的收益率尽管有所下降,但就学流动和就业流动的收入效应仍然达到10.5%和8.1%.流动对于实现毕业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全社会的整体效率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进一步打破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状,扫除高校毕业生的流动障碍,鼓励高校毕业生的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7.
乡村教育是乡村内生人才培育的重要手段。乡村教育的代际流动刻画了乡村同一家庭中子代相对于父代受教育程度的流动情况,不仅反映了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还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成败。文章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年的数据,从教育代际流动的视角,探索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子代受教育程度与父代受教育程度呈显著正向相关性;义务教育等政策对于乡村子代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但城镇子代更容易获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乡村教育代际流动的地区差异明显,部分地区存在整体向下流动的风险;乡村女性没有得到足够的教育机会;乡村子代的主观幸福感与阶层认知仍存在困境,教育能起到提升作用。政策启示包括:建立健全乡村教育代际流动的主客观评价机制、多元化实现渠道、一体化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留住心、留住人、吸引人。  相似文献   

8.
林曾  林姗 《教育评论》2022,(7):150-156
对美国个体财富的描述性和回归性分析显示,无论是黑人、西班牙人还是白人,财富和教育没有显著关系,但白人的财富远远领先于其他种族。研究进一步揭示,从平均值来看,代际受教育年限差别有限,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培养的孩子也受到同样的教育。很显然,美国的强盛与早期现代化息息相关,而缺乏自身动力、高度依赖移民和向外剥夺奠定了它走向衰败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吴涛 《高教论坛》2023,(1):106-113
教育代际流动是指通过受教育的程度衡量同一家庭中子代相对父代社会地位上的变动情况,被公认为教育是否公平的重要表现指标之一。该文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和知识网络分析的方式,从不同维度绘制了教育代际流动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包含了时序分布、空间分布、内容分布等,探明了教育代际流动问题研究的整体演进趋势,理清了教育代际流动科学研究的领域结构,挖掘了教育代际流动研究的发展前沿,也给出了相关的结论及反思,指出了目前存在的研究内容上中观机理不清、研究方向上学科交叉不够、研究框架上方法综合不足、研究重点上群体关注不全等问题,提出了在计算社会科学视角下可计算的教育代际流动研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趋势逐步增强,城乡劳动力整体受教育水平差距的扩大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然而,教育机会只是对某一代人受教育状况的描述,在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情况下,若教育流动性足够强,父代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将向子代的教育机会均等演变。本文采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别从城乡居民和城乡户籍双重视角对我国城乡教育代际传递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整体而言,父母的教育背景对子女受教育水平有显著传递效应,区别在于父亲教育背景对子女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机会影响显著,而母亲教育背景对子女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教育机会影响更大。父亲教育背景对子女教育的影响并未有显著的城乡差异,但是母亲教育背景对子女教育影响呈现显著的城乡差异。从城乡居民视角分析,城镇地区母亲学历对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具有显著正影响;从城乡户籍视角来看,母亲教育背景对农村户口子女的小学入学机会影响更大,而对城镇户口子女的大学入学机会影响更大。上述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应当进一步向农村地区和农村户口受教育者倾斜,增强教育代际流动性;同时,在义务教育阶段消除性别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将有利于在长期内确保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然而与此同时,各社会阶层间的差距也在日渐扩大.这使得中国的政府部门、学术研究者、普通民众都更为关心社会公平性和代际流动水平.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形式,因此教育的代际流动水平将对收入等方面的代际流动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关系到社会公平性.那么,中国的教育代际流动水平如何?父母和子女的教育程度之间是否存在因果效应?对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978至1982年的延长中小学年限的学制改革,使得适龄人口的平均教育年限增加了;但改革有个意料之外的影响——适龄人口上过初中的比例有所下降,其中女性下降的比男性多,因而女性平均教育年限增加的比男性少.进一步,针对教育可能与遗传能力等遗漏变量相关的内生性问题,以此学制改革作为父母教育年限的工具变量的2SLS估计结果表明: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时,父母的教育年限分别每增加1年,子女的教育年限分别相应地增加0.36年、0.59年,可见母亲的教育年限的影响较大.上述结果表明,基础教育会显著地影响底层人群,政府应该通过教育改革促进代际流动水平乃至社会公平性,例如制定并贯彻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增加公共教育投入、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等政策.  相似文献   

13.
代际文化传播作为社会不同群体间的文化交流和教育互动,有利于老年教育的开展,消除老年群体"文化弱势"地位,消除代际之间"代沟"的"文化隔阂"和"文化歧视",填补"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14.
李娟 《教育教学论坛》2019,(23):218-220
现代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革,一些年轻家长为了更好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将孩子的生活护理和教育辅导等责任交给了孩子的祖辈家长。隔代教育虽能使年轻父母节约精力和时间,减轻生活负担,但是基于事物的两面性思考,隔代教育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给祖辈家长带来了更大的责任和压力。共生视域下的隔代教育是从价值观角度对隔代教育展开新的思考,对隔代教育的内在价值进行深度发掘,同时也对隔代教育所反映出来的一些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对从宏观视角研究职业教育的经济绩效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指出现有的研究由于忽视了人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并假设职业教育劣于普通教育,从而得出了职业教育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同时指出职业教育分流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而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居民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1991-2011的数据,估计并分析了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父代教育、职业变量是有效的工具变量,中国居民代际收入弹性在1991-2011年间平均为0D.57,说明代际收入流动性整体较低;中国居民代际收入弹性在1991-2004年间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向上的趋势,并且在2004年达到峰值0.7。其后代际收入弹性在2004-2009年间经历了一个迅速下降的过程,而在2009-2011年间,代际收入弹性有所反弹。  相似文献   

17.
石慧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4):118-119,125
代际问题是当代诸多领域的理论兴奋点之一,也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道德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代际关系问题。因此在现代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代际的维度显得必要而紧迫。阐述了现代道德教育代际之维宏观、中观、微观的三大存在依据,并通过对双向的代际路径进行分析,试图寻求现代道德教育主体闻性代际模式的新建构。  相似文献   

18.
Discourse coherence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since 1960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cog-nitive science, the research of discourse coherence from cognitive perspective has o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