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汝昌是一位红学大家,是红学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一生始终处于红学论争的漩涡之中.在诸多问题的论争中,他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也受到讥嘲、攻击,乃至"遍体鳞伤".但他探研之广、之深、之独到,在红学界无人可与之比肩.他的功力之深与功绩之伟,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的红学泰斗.  相似文献   

2.
张国光高举“当代红学”大旗,目的在总结六十多年来红学界的是非功过。“两种《红楼梦》,两个薛宝钗”,是他的“当代红学的宣言书”。他猛烈批判红学两个“凡是”派的代表周汝昌,深入论述高鹗的巨大贡献;批判周汝昌支持的红学丑闻“震惊人类的发现”,捍卫中国红学和中国学术的荣誉;与欧阳健论战,肯定胡适新红学和脂评本发现的重大意义,这一切都是为了中国“红学”健康地迈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3.
从红学诞生起,就与论争结下不解之缘。长达一百多年的“旧红学”时期的学术论争,主要围绕着钗黛的是非之辨、小说的“真”“假”之辨、作者家世生平之辨、《红楼梦》版本之辨而热烈展开。当时的论辩虽有浅陋、幼稚之嫌,但却是红学进程的必经环节。诸多成为后世热点的论题,在那时就已经种下了根苗,甚至还进行过小小的“预演  相似文献   

4.
1995年,对我国红学界来说,似乎是不太平静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有关红学的论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有的虽是老问题,却重又提起,而且势头益趋激烈,真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兹分别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俞平伯先生是“新红学”的奠基者之一.六十多年来,他的学说包括对胡适先生提出的“自叙传”观点的认同一直对红学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俞老在治学上并不固守陈见,1986年11月在香港讲学时,他又提出了《红楼梦》是“集体创作”的说法,此说在红学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但至今尚未有评价文章,诚属憾事.我们发表此文,一是表示对俞老的悼念;二是希望借此引起红学界对俞老“集体创作”一说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俞平伯先生晚年的红学自省是真实可信的,应引起红学界高度重视,他的红学研究思想的重大变化同1954年那场对他的批评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对当年那场“批俞评红”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只讲负面问题,而全盘否定其正确性和必要性.现在红学研究的一些乱象正是当年批判过了的错误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的泛滥.这种泛滥同对当年的全盘否定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7.
1949—1978这30年间的港台红学作为红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一种异于同时期大陆红学的新姿态兴起并发展起来,散发出缤纷色彩。从纵向上看,港台红学经历了逐步兴起、全面拓展、趋于成熟三个阶段;从横向上看,索隐派、考证派、小说批评派各自为营,展开论争,在交流中共同提高。港台30年红学研究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经验教训,为今天港台与大陆的红学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1994年4月,原江苏省社科院欧阳健副研把他两年间发表的红学论文汇为《红楼新辨》出版,并在“内容简介”中称此书是第一部向“新红学”进行“尖锐挑战”的著作;还说:由他“首创”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论》“是后出的伪本”,脂本中涉及曹雪芹生平家世和素材来源的批语“都是不可靠的”诸说;而程甲本才是《红楼梦》的真本”,云云。这种违背常识的怪说,在同年7月,就遭到中国红楼梦学会负责人的严肃批驳,斥之为“非学术非道德的喧闹”,并呼吁全国红学界为捍卫红学研究的健康学风而论争。成立于80年代中期,一向以勇于创新、敢于…  相似文献   

9.
1999年 12月 ,浙江古籍出版社隆重推出欧阳健等人的《红学百年风云录》 (下称《风云录》) ,对 2 0世纪红学研究进行历史总结 ,堪称题目新、视角新、立意新的佳作。与一般“红学研究史”不同的是 ,该书采用“以史为经 ,以论争为纬”的结构法 ,以百年来有关红学最核心、最本质的重大论争为主干 ,写出了时代的氛围、事态的实情、学术的真谛。作为百年红学的正史 ,它以翔实的史料、清新的语言 ,记录了这期间有关红学的风风雨雨 ,但又避免蹈入单纯评判政治的或人事的是非功过的误区 ,惟以真理、学术为依归 ,从有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红学风云”…  相似文献   

10.
为中外红学界所瞩目的‘97北京国际红楼学术研讨会于8月7日一10日在北京钣店隆自举行。武汉红楼梦学会会长、古典小说名著研究所长、湖北大学张国光教授是应邀与会的代表之一、当张教授此次从北京归来之后,《红学新澜》记者持走访了他。记者:此次会议的问容方面您有哪些特别深刻已感受?张:我非常赞同中国艺术研究院曲润海常务副院长在讲话中对大会提出的”要持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实事求是的学风”的衷心希望。多年来红学界不断出现一些“商人自扰”性的争鸣,就是由于不讲实事求是原则之故。当然我们在争呜于下亿迷信“权威”,我们还…  相似文献   

11.
自从一九二八年胡适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介绍于世之后,红学界大都认为这位红学史上的第一个红学家寿命活得很长,因为该书第一回那条众所熟知的“甲午八日(月)泪笔”眉批,说明他在曹雪芹逝世十二年之后还在挥笔批书。待到一九七三  相似文献   

12.
俞平伯先生晚年的红学自省是真实可信的,应引起红学界高度重视,他的红学研究思想的重大变化同1954年那场对他的批评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对当年那场"批俞评红"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只讲负面问题,全面否定其正确性和必要性。现在红学研究的一些乱象正是当年批判过了的错误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的泛滥。这种泛滥同对当年的全盘否定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的父亲到底是曹颙还是曹頫,红学界迄今无解。自胡适1921年根据“曹贾互证”提出雪芹是曹頫之子后,大多数书都采此说,而胡适的推论方法本身并不科学。支持雪芹是曹颙之遗腹子者依据是曹頫1715年的《代母陈情折》,但不能提供确证“官州同”的曹天佑即史籍不传的曹雪芹。所以雪芹父亲问题自1931年李玄伯认为“不详”之后,一直是红学研究中的死结。  相似文献   

14.
读吴颖同志的《批判者的悲剧——八十九十年代之交红学理论走向转折述论》作为当年忝在“批判者”之列的笔者不能不深有所感和深有所思。吴文的尖锐、泼辣、直率,尤为近年红学论文中所罕见,尽管不能完全同意他文中的观点,也不能不深为敬佩,仅写出自己的一些感觉和想法,以期得大家的指教。一五十年代的“批俞”运动转眼间三十多个春秋过去了,星移斗转、仓黄反复,当时情况,知者  相似文献   

15.
周汝昌在红学研究上实绩显著。他走过的人生学术历程,很多方面与天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开中学是先生的母校,津沽大地不少亲友乡邻和旧朋新雨一直与他书信不断。这不仅是翰墨缘更是醇厚乡谊。先生热心乡邦文献,对天津的文化活动多年来一直支持,为家乡报纸写稿更是很积极。他的红学处女代表作《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一文,发表在1947年12月5日的天津《民国日报·图书副刊》。先生与他的老师胡适之间的红学通信,特别是珍贵的甲戌古钞本“录副”工作,主要也是在天津进行的。这些可以算作周汝昌的红学路“始迹”,一代红学大师是从津门咸水沽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戴不凡先生是著名戏曲专家和红学家,不幸英年早逝,于1980年初春因猝发心脏病故世,终年仅五十八岁。他之去世,距今已整整15年了。戴先生原是专治以戏曲史和理论的,颇多建树,(后来,他曾被表彰为建国后逝世的、在戏剧理论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在文革中因无法搞本行,才转向红学领域。经多年潜;心探索,形成了自己不同于红学界传统现点的独特看法,简言之,即认为曹雪芹并非是白手起家,即写出(红楼梦》的,而是在“石兄”旧稿“凤月宝鉴”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增侧重新创作,才写成了这么一部煌煌巨著。他的详尽观点,现皆收…  相似文献   

17.
红学研究自83年以后,基本未能取得大的突破。但近年来出现了新的迹象:对红楼梦后40回和程高本120回包括对高鹗作出重新认识和评价,对长期以来极端贬高、贬后40回的不正常现象给予抨击,这是红学界一大幸事!倘我们能抓住机遇,围绕这一“热点”进行客观地、科学地、深入地研究,同时不要过多地在”著者”问题上纠缠,并避免“兄弟阋于墙”式的内部争斗,则红学研究可能出现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红学”是一门显学。然而无需讳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因素,在红学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和风气,这是可以想象的。作者在此文中,即针对某些现象提出了批评意见,并就红学研究应如何向前发展提供了建议。当然,这些都是作者个人的看法,本刊欢迎不同意见的商榷和争鸣。同时我们认为,文章中提及的一些现象和风气,不仅存在于红学界,在其他学术领域也有相似的表现,故展开讨论当会有更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腰斩《红楼梦》、贬低否定后四十回的现象正从红学界通过大众媒体向外扩散。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后四十回对《红楼梦》的普及、广泛流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保全了《红楼梦》,这是一个不能低估的功绩。不能把“脂批”作为评论和否定后四十回的根本依据。也不能用前八十回作尺子。衡量后四十回并贬低和否定后四十回。更不能根据不确定的材料。进行“可能”之类的推理而否定后四十回。一些红学研究正将《红楼梦》非文学作品化,红学研究泛娱乐化、文本解读神秘化,使红学失去应有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20.
周汝昌研究《红楼梦》的主观唯心论及其走红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一场严肃的红学打假斗争深入进行着。这场斗争揭露周汝昌国学底子较差,名利心太重,一生治学,为此所误。他过去有关《红楼梦》的研究,其本质属新索隐派的龙门红学。周汝昌解读《红楼梦》文本、对曹雪芹及其家世历史的研究,以及不端学术行为,充分表现出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证明他的红学是"反《红楼梦》"的典型代表。周汝昌新索隐派龙门红学之所以走红,红学界、新闻媒体和主管文化思想的相关领导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