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赵凛 《海外英语》2011,(12):352-353
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两种重要的语言,在词的构成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同时也有各自比较独特的构成方式。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分析英汉词语来源,比较和归纳出英汉构词法的异同,对扩充词汇量、理解词意、进行英汉语言研究、创造新译词以及进行英汉翻译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颜色词是语言中用来描写事物各种色彩的词,是语言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英汉颜色词的特点及构成进行比较,并浅析构成不同的原因,对汉语颜色词汇教学及英语颜色词汇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对缤纷的颜色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涵义,从而构成了各具特色的颜色词汇。但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英汉两种语言对同一颜色词可能会赋予不同的文化涵义。这就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颜色词方面既有对应性的一面,又有非对应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进行了比较。这些颜色词不同的联想意义映照了文化的差异,对它们的研究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及英汉互译。  相似文献   

5.
词汇的不断丰富是语言强大生命力的重要表现。杜撰词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新词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本文以PeterNewmark对杜撰词的定义为基础,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杜撰词构成类别的异同,并以零度和偏离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英汉杜撰词的共同本质,即对语言系统的偏离,最后引入关联理论的观点认为英汉杜撰词有着相同的认识过程即第一解读→第二解读→综合解读。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许多颜色词,这些颜色词可分为基本颜色词、实物颜色词和复合颜色词。在英汉互译时,对各种不同颜色词要作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7.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化,同时又受到化的巨大影响。化差异在英汉词汇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主要有:无对应词,对应词词义范围有宽窄,褒贬不一,对应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不同。在英语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化背景知识的传授,重视比较英汉词汇化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认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种文化中存在相似的文化内涵称为文化认同性。通过大量颜色词的例子揭示出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化内涵的相似性,有利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比较、交流、翻译和教学,对跨文化研究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汉比喻修辞比较研究初探魏光明作为分属不同语系的两种不同语言,英语和汉语在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及句法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就修辞手法而论,绝大部分英语常用修辞格却都能在汉语中找到与之相同或相近的修辞方式。因此,通过对英汉修辞的对比研究,寻找出...  相似文献   

10.
双关是英汉两种语言共有的修辞方式.它能使平淡的语言妙趣横生,诙谐幽默,寓意深远。通过对英汉双关的构成基础即一词多义、同形异义和歧义进行分析比较,解析了英汉双关的运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反应时方法考察一语词汇化对中国学生二语词汇推理加工时间进程的影响。研究发现:(1)汉语词汇化影响英语词汇推理加工时间进程,受试汉语词汇化目标词意义推理时间明显快于非词汇化目标词;(2)受试接受性词汇知识水平与其汉语词汇化英语目标词义推理成功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其汉语非词汇化目标词义推理成功率以及词汇化和非词汇化英语目标词义推理时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3)受试汉语词汇化目标词义推理成功率与其词汇化目标词义推理时间,以及汉语非词汇化目标词义推理成功率与其非词汇化目标词义推理时间也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重叠词是同形重复或叠合产生的词,是英汉语共有的语言现象。从英汉语重叠词对比研究中可以发现:英语中的重叠词数量远远少于汉语;英语重叠词构造方式较少,汉语重叠词构造方式多种多样;英语重叠词在使用上具有口语和俚语特色,汉语重叠词既适用于口语又适用于书面语,并广泛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英汉重叠词的语用功能丰富多彩,但英语重叠词多表示贬义,而汉语重叠词则具有多种语义色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比较了英汉语反义举对词汇语法结构体和英汉语反义举对词汇语法化的方式、过程、程度以及形态。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英汉反义举对词汇的语法化机理与语法化的结构基本相同,但英语反义举对词汇语法化的形态呈隐性,语法化程度较低;汉语反义举对词汇语法化的形态呈显性,语法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各自的语言中。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所以中西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英汉词汇的非对应性。从词汇语义、词汇语域、词汇语用功能等方面阐述了英汉词汇的非对应性,并对如何正确理解、翻译英汉词汇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词汇在文化内涵上有同有异。由于人类的思维具有惯性,对英语中的一些对应词汇容易按照汉语的文化意义对号入座,望文生义,从而引起理解上的错误。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这一现象,从而使他们能尽快在交际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16.
文化启动对文化蕴涵词再认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文化(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图片启动及随后的文化蕴涵词(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再认测验,考察不同英语水平的大学生是否会出现文化适应性反应。结果发现:⑴文化图片、文化蕴涵词及英语水平的主效应均不显著;文化图片与英语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文化图片、文化蕴涵词及英语水平三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⑵文化图片与文化蕴涵词的交互作用显著:在中国文化图片启动下,被试对中国文化蕴涵词的再认率显著高于对美国文化蕴涵词的再认率;而在美国文化图片启动下,被试对美国文化蕴涵词的再认率显著高于对中国文化蕴涵词的再认率。被试出现了文化适应性反应。⑶文化蕴涵词与英语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感既是生理和心理现象又是语言文化现象.通感词在英汉语言中普遍存在.通过对比分析英、汉通感词在语音、词汇结构和联想机制的异同,可以增强对英汉语言的理解、鉴赏和使用能力,克服语言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18.
张可科 《海外英语》2012,(8):127-129,137
Writing system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Chinese writing system.From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know that,English words are seen as illogical and inconsistent.Learning English spelling presents some difficulties for Chinese students because of inconsistencies in English words.But what type of errors do Chinese students make? The inten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find out the types of errors for Chinese students and the cause for these mistakes in order to find an approach to improve their spelling accuracy.  相似文献   

19.
各民族语言中都有大量与动物相关的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中,有些对应动物词汇可能会使人产生相似或相近的心理联想,但由于中西之间存在着民族、历史、地域、道德观、价值观、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差异,很多对应动物词汇的心理联想意义也有很大不同。本文试图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中对应动物词汇心理联想意义的异同加以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