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12课《词七首》选了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其中有关“只是朱颜改”一句,课文下面作了这样的注释:“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我们认为这一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填词的成功给他研究词学带来了自信。王国维《人间词》的创作为《人间词话》奠定了感性基础,孕育了《人间词话》的文艺鉴赏理论。虽然《人间词》的艺术成就并未完全达到《人间词话》的理论高度,但王国维以自己的词学理论审视自己的词,努力使两者完全契合。如果说《人间词》以丰厚充实的内容抒写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及人生况味,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那么,《人间词话》则以全新的观念、方法评论、研究词,为传统词学的现代化转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这两年我为中华书局撰写了四种关于《人间词话》的解读文字,有普及版,也有学术版,中华书局对这两种风格的《人间词话》解读有如此热情,主要还是因为《人间词话》的影响实在广博深远。论学术,《人间词话》虽然在结构和形式上不是旧词学的终结者,但在内容和体系上却是新词学的缔造者;论普及,《人间词话》早已越出词学的界限,而变成一种跨学科、跨文化、跨阶层甚至跨年龄的普通读物,坊间连绘图本《人间词话》都有好几种,可见其普及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传世的李白词,除争议颇大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二词外,另外十五首词中,只有《清平调》三首及《秋风清》为李白所作,余十一首虽为词,但皆系后人托李白之名而传世。《清平调》三首虽属李白的作品,但其是三首“披乐”咏唱的声诗,而非词;《秋风清》在宋蜀刻本《李太白集》中,其题则为《三五七言诗》,亦非词。  相似文献   

5.
正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特有的形态,一直以来备受研究者青睐,但在众多的词论著作中能自出机杼、自成一家的并不多见。近代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可谓是迄今为止词论研究中的上乘之作,他的"境界"说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从境界方面论词,《人间词话》无疑是一座绕不过的  相似文献   

6.
从《人间词话》看李煜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不惜笔墨地推崇唐五代词,对南唐后主李煜更是偏爱有加,对其词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从李煜词的内容、贡献及艺术品位三方面来说,李煜词不仅是一部血泪史,其词宏大的取材、阔大的气象,更使其词注入了强烈的士大夫意识,使得词坛上"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为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李煜词之神秀亦为之添砖加瓦,增色不少。这就是《人间词话》里所展现的李煜词。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人间词话》受传统词学影响,前人已有研究,而所受影响多大,有哪些方面,与晚清主流词派常州词派关系如何,尚缺少深入细致的梳理。通过对《人间词话》引用情况逐条考辨,发现《人间词话》征引常州词派词论达42则73例,占《人间词话》篇幅近三分之一,这充分说明《人间词话》最重要的古代词学渊源即常州词派。而且,在征引常州词派诸家词论的排序上,可以发现前五名的顺序依次是周济、陈廷焯、刘熙载、谭献、冯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补充和修正了前人的某些认识。尤其是周济与陈廷焯,在词人批评与词学体系的创作论、鉴赏论、发展论方面,对王国维词学体系的建构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杜甫在夔州所作的《秋兴八首》多被认为是感慨国事的佳作,其实老病交加的他在《秋兴八首》里还委婉地表达了对妻子的爱。凭借着"意象"的多义阐释和"色彩词"情感表达,他将"感慨国事"这一条明线和"愧念妻子"这一条暗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蝶恋花满地霜花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王国维(1877—1927),一代国学大师,他著有《人间词话》、《人间词》,其核心理论是“境界说”,他认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手稿》第三十五则)。这首《蝶恋花》是《人间词》中一首抒写人间离别之苦的词作,就王国维所提出的“境界说”而言,它的确是一首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0.
况周颐与王国维为治词大家,均形成了完整系统的词学理论,他们的著作《蕙风词话》、《人间词话》更被誉为晚清词坛"双璧"。而二位先生对"词境"这一词学重要问题的理解各有重合亦各有千秋,比较二者异同,有利于深刻了解两位诗词大家的风范。  相似文献   

11.
夏斌 《江西教育》2012,(Z5):73-74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农家和谐生活场景,这首词在辛词中显得颇为特殊。辛词大多抒发爱国忧民之情和壮志难酬之感,具有一种雄浑、豪放、沉郁、悲凉的格调。而这首词却是描写农村生活,表  相似文献   

12.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词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相同之处,又各具情态,比较它们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对理解、把握词作,感受“豪放词”的魅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意境”又称“境界”,是王国维词论的理论核心,他在《人间词话》及其《删稿》、《附录》的论述中,始终坚持了这一评词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在词学方面拥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词学思想渗透在他的词学创作《人间词》及词学理论创作《人间词话》中。《人间词话》可以说是《人间词》实践创作经验的总结,它们共同见证了王国维在清末词学领域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渔歌子》是唐代张志和的一首词,在秀丽的湖光山色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这首词极富画面感,不仅色彩明丽,而且情态动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音律优美,充满韵昧。我们应引领学生在吟诵品读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这首词隽永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南唐后主李煜在过着三年的囚徒似的生活中,用血泪泣成了一首首人间绝唱。他是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也被后人誉为“千古词帝”、“词中帝子”。他的作品不多,但艺术成就却相当高,这与其词作的思想情感密不可分。情感是词的灵魂,后主前期词作多写豪奢的帝王生活,与之相较,后期词的情感更为真挚感人。其词作中的真情,为后世词抒情功能的发展起了助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渔歌子》、《江雪》被安排在苏教版古诗教学的《古诗两首》一课中,显而易见,两者虽然形式不同,一首词,一首诗,但却有相同的主题:垂钓。在这相同主题背景下,笔者尝试了一次对比教学,将两首古诗词放在一起,带领学生品读和领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石祥 《教育文汇》2014,(4):36-37
诗随时代豪情在,歌追梦想志满怀。文心雕龙真善美,清辞丽句百花开。吟读安徽词家时先明的歌诗集《昨夜西风》,我写了这首赞诗,并自然想起王国维《人间词话》上的一段论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头,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19.
色彩词是一类用颜色来描写客观事物性状、情态的词语.本文从色彩词在刻画人物、描绘景物、表达情感上所呈现出来的修辞特点,来论述色彩词所具有“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描绘景物,景象鲜明”、“表达情感,情感浓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第五单元由三首宋词和两篇宋散文组成。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选自《东坡乐府》。这是一首和词,是和朋友章质夫杨花词而作的一首词。章质夫用《水龙吟》词调写了一首咏杨花的词,推想苏轼看着好,所以次他的韵(即用同样的韵字:坠、思、闭等)和一首。用诗词咏物,要能兼写出物的形态和人的感情。这不容易,和别人的尤其不容易,因为受既定韵字的拘束。可是苏轼这首词写得很好,咏杨花,既能肖其形,又能摄其神,同时表现人的感情也很深挚。语句自然流畅,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和韵而似原唱”。总之,诗人以强烈的夸张笔法,抒发浓挚的情感,写得既深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