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在普通中学层面首创了"共生文化"的教育追求,并坚守了三个时期:从"十一五"时期的"中学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研究",到"十二五"时期的"基于师生发展的中学共生文化建设研究",到"十三五"时期的"共生文化下的和谐人课程建设研究"。"共生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师生异质包容互惠、共同发展,体现了他们摒弃短期的功利和眼下的价值,突破现行体制下普通中学以升学为主导的同质发展观的一种价值追求。"以审美为价值取向的校本共生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丽娟 《辅导员》2012,(12):37-38
"语言"是约定成俗的符号系统,富有工具性和稳定性;"精神"是语境中的内涵,具有个体性和情景性。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是"同构一共生一再同构一再共生"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是学生言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体目标,在语文课程中听说读写教学的本质任务是提高学生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实质显然是精神和语言同构共生的能力。概而言之,听说读写能力的本质均是精神和语言同构共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是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约定成俗的符号系统,富有工具性和稳定性;"精神"是语境中的内涵,具有个体性和情景性.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是"同构一共生一再同构—再共生"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是学生言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同构共生":师生自能发展的理想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学生自能发展是人本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诉求;学生自能发展反作用于教师自能发展;中学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是现代教育的美好愿景。实现“同构共生”,必将进一步面向学生的持续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的内涵品质。应建构“绿色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建构“书香校园”,促进精神成长;建构“科研校园”,寻求持续发展;建构“人文校园”,实现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习过程是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是个体生命逐步完善的过程.学习语言,即成人的开始,即生命的成长.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国语不是训治之学,而是活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当下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功利性的理念影响下,往往片面强调以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学的掌握为核心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从语文学习中所获得的文化修养,淡化了以生命的全面提升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阅读课堂有着多位一体的共生文化,保持阅读课堂文化张力的过程就是师生自主参与、共同学习、相互创生的过程.这样的激活和创生,努力寻求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的最佳平衡点,关注师生语言与精神的共生文化,让文本的意蕴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让课堂更具文化的张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是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师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氛围和条件.如何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发展,把素质教育内容融入高校体育文化之中,不断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进行探讨,提出要着力从要素构成和体系建设方面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8.
陈红 《江苏教育》2012,(1):35-36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师生在互动中生成,在生成中发展,这就是共生效应。实践证明,巧用共生思想可以促进语文课堂学与教关系的和谐建构。一、共生教学的内涵共生,即共同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共享到共生"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对十年"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依托于开发建设的"视觉文化"专题网站(www.fromeyes.cn)的支持而逐步凝练而成的一种个性化的教与学方法。"从共享到共生"既是"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教学的实践特色,又是E-learning环境下知识建构的新理念。"从共享到共生"的形成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知识共享、新知蕴育和知识共生。"从共享到共生"的理论意义在于其揭示了信息时代知识建构的一种共性趋势:即E-learning环境下的学习将促使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在个体间知识共享的基础之上,会逐渐形成一种长效的、群体参与的、以促进个体知识内化和团体知识增长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性质,英语学习的过程,是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人文精神的丰富和个性生命的完善的过程,也是个体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体和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学生"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写,而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有趣游戏或情境带进课堂,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让"有趣"激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想象和创造潜能,这就是所谓的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从作文指导课堂实际出发,创设与作文内容和谐共生的具体场景和轻松快乐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情感体验,从而生成习作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创造和经营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认同的实质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把校园文化改造成为全体成员认同和肯定的学校文化内容和形式,最终成为师生内在的文化选择和行动自觉。共生理论倡导互动、合作、协调、共赢,这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认同过程中存在的以个体利益为轴心、以个人尺度和目的去评判和"编造"校园文化的个体主义窠臼提供了反思工具。共生理论视域下的校园文化认同应是由学校师生在相互交往中合作、协调与理解,生发出基于本土和自身的共同体心理倾向,进而实现全主体认同。互动共生是中小学校园文化认同的内在运行机理。在多元主体参与式互动中平等共进化校园文化、在"地方性知识"中构建互惠共生的关系、在"集体记忆"生成中趋同文化认同心理有利于融通校园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感到只有抓好语言的感悟和运用.促进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才能更好地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相交往、共同提高.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让飞扬个性的课堂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天地。  相似文献   

14.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师生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创新意义上的培养必然呼唤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何谓师生互动 ?简单地说 ,师生互动就是作为社会代表者的教师和作为社会期望接受者的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师生互动不是一个新话题 ,但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 ,重视师生互动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素质教育中的师生互动应该是一个文化撞击、兴奋点激活、自主创新的过程。一、文化撞击 ,是师生互动的动力。作为“法定文化”的课程知识是师生互动的文化载体 ,师生互动的过程就是对…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过程是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是个体生命逐步完善的过程。学习语言,即成人的开始,即生命的成长。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国语不是训治之学,而是活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当下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功利性的理念影响下,往往片面强调以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学的掌握为核心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从语文学习中所获得的文化修养,淡化了以生命的全面提升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习作思维,是学生写作核心素养结构中一个细小的单元,但却非常重要。美国学者唐纳德·奎恩说:"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我们知道,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同时也与思维协同发展。写作思维品质的高低,决定着语言表现力的优劣。如果说语言表现力是一篇习作外在的"血肉骨架",那么习作思维就是其内在的"精气神韵"。培养儿童的习作思维,是习作教学乃至语文核心素养培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我们人与人间交流的工具,一般指的语言也就是指用来说话的有声语言.但从广义来说,语言可指有声语言、图像语音和形体语音. 物理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交流过程,这种交流过程就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传输、反馈和调控."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课堂教学是以语言为基本工具,师生之间通过语言交流来传递信息,释疑解惑,启发思维,启迪智慧和激发创造.所以"语言"在物理教学中使用得如何?对物理教学质量好坏,物理教学效率的高低,对素质教育能否真正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基于此,教师应该融入学生的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团队学习的优势,这就是"共生写作"。在"共生写作"的过程中,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丰富,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整个作文课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9.
最近,连续听了几位老师所上的课题研究课,发现他们都把采访作为了激活学生身心、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有效手段。我觉得,这是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的。语文教学就要让学生学会依凭语言领悟言语者的思想情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依凭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二者统一在采访过程中,就能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20.
和谐共生教学法的核心是共生共长.共生写作教学侧重教学过程,师生思维相互开启,相互激活.本文以黄厚江老师执教的写作课“议论文思路的展开”为例,从激发学生思想火花、开辟学生思维路径、开创思想互融的空间三方面评述共生写作教学理论在课堂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和不凡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