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建刚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6):34-36,50
哈代的宗教观是极其复杂矛盾的,一方面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宣扬了博爱、原罪、救赎等基督教义,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极端叛逆的异教徒,深受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进化向善论等异教思想的影响,猛烈地批判了基督宗教,塑造了一个个异教徒,通过他们的悲剧生活控诉了教会的陈腐和基督教思想对人性的压抑。  相似文献   

2.
从基督教文化的视角,对列夫.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加以解读,认为该书以基督宗教精神为基础,以福音书为指导思想,对沙皇专制下的官方教会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并在主人公的变化过程中宣扬了基督宗教的博爱精神。小说主人公的"复活",小说的主导思想,都充分体现了基督宗教的博爱精神,同时也标志了托尔斯泰在精神上对基督宗教的皈依。  相似文献   

3.
因为文化环境的影响,海明威与基督宗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出于时代和个人经历等原因,海明威对基督宗教表现出矛盾复杂的情感取向,既在理性上怀疑反叛基督宗教又在情感上企图从中获得安慰和救助。另一方面基督宗教对海明威的生活和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作品的命名、宗教话语及宗教意象的引用等表面层次,而且更深层地表现在人生观和作品主题的形成、对友善仁爱和平的赞美和渴望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精神探索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米德尔马契》中的多萝西娅为例,试图对乔治·艾略特作品中的“女性基督”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以此论证作家本人的宗教观在这一形象上的映射.通过追溯多萝西娅“女性基督”形象的确立,展现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宗教力量和道德影响.代表传统的基督精神的“女性基督”人物是乔治·艾略特的理想寄托,承担着道德救赎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简·爱》浸透着夏洛蒂对《圣经》基督精神的深层理解,处处蕴含着宗教情结,通过分析《简·爱》中《圣经》对其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包括对《圣经》词句的直接引用和不同角色对宗教及其精神的间接阐述,来揭示《简.爱》这部跨世巨作如何对基督精神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以其深邃的基督精神所蕴含出的种种关于人的存在、人生归宿以及人性等一系列问题深深影响着西方人尤其是文学艺术创作主体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种两千年多年来深深根植于欧洲人心灵深处,或是显性或是隐形影响着这一文化种族的宗教,无可厚非,或是以宗教的形式或是以其基督精神的内在显现,在欧洲文化的发展史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  相似文献   

7.
教会学校让张爱玲领悟和懂得了基督与基督精神.对基督教义的吸收、批判、扬弃,是张爱玲人生成长及日后文学创作的重要方面.这种内在的西方文化精神的影响,铸成了她小说创作中西文化精神的有机融汇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8.
同为知青作家,张承志和史铁生虽然都高扬人道主义理想的旗帜,探寻生存的意义,力图以宗教精神来凝聚涣散的民族精神。但是他们的宗教观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可以看作是作家审视生活在后达尔文时代社会里人们宗教思想状况的一种尝试。从以苔丝为代表的底层劳动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受进步思想影响、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作家本人以隐讳的方式宣扬基督精神两个方面,可以揭示基督教在遭受质疑的工业革命时期对人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 西方启蒙运动并不是如简化历史者所概括的那样只是反基督精神,是排斥或抛弃上帝信仰,而是一直进行在与基督精神的对话、抗拒、冲突当中,不断展开对人的复杂认识,只不过思想在碰撞中形成了新的向度,着眼点由神转移到了人身上。  相似文献   

11.
史铁生在作品里流露出宗教情怀,他时而诉诸佛教义理,或者指向基督教义。以《我的丁一之旅》为文本,就其中所浮现出的基督教情怀,阐释基督教在其创作过程中所起到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作用于史铁生在创作中所展示的生存观念。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政治家、革命者,一生对基督教笃信不疑,他认为政治重于宗教,提倡政教分立,而“宗教富于道德”,故又主张“以教补政”,他制定的临时约法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并且平等地对待其他宗教。孙中山还拿宗教和科学对比,认定“科学较优”。我们从孙中山身上看到了作为革命先行者的他有着宗教徒的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13.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是“神性-理性-人性”的统一,从宗教的角度来讲,他的自然观与其所受的基督教精神有着内在联系。华兹华斯对自然所表达的热爱之情,其背后隐藏的是对上帝的崇拜与热爱,而他在接受自然对他精神抚慰和理性智慧启发的过程中则又传递出了他对上帝信仰的思想,以及他所认为的“人性的完美”在于返回“伊甸园式的自然”的观点,这些都体现了华兹华斯自然观与基督教精神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政治家、革命者,一生对基督教笃信不疑,他认为政治重于宗教,提倡政教分立,而“宗教富于道德”,故又主张“以教补政”,他制定的临时约法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并且平等地对待其他宗教。孙中山还拿宗教和科学对比,认定“科学较优”。我们从孙中山身上看到了作为革命先行者的他有着宗教徒的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15.
现代工业社会扭曲人的自然本性,造成人格分裂.保罗的情感被母亲控制,以致宗教信仰动摇、行为失范,在基督教道德和世俗生活中徘徊,在灵与肉的选择中陷入迷茫.为了突破困境,他摆脱母亲的控制,放弃纯粹的精神或肉体之爱,在宗教道德的指引下,构建灵肉统一的新生活.这既是他的自我救赎之路,也是作者在大工业社会背景下,为陷入宗教道德与世俗生活困境的人指出的得救途径.  相似文献   

16.
1925年后郭沫若对基督教文化的态度由原先的汲取的姿态逐渐变为批判的态度。20世纪30年代之后,他的文学作品中,基督教文化色彩已鲜有痕迹。透过历史背景,我们发现,这与当时的文化、政治环境有密切联系。郭沫若作为一个善于把握时代风潮的文学家,对基督教文化的态度必然受到两者的影响,而后期他转变为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基督教文化只能作为其文学创作素材的源泉,而非精神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曹禺早期的戏剧创作,在他的三部代表作<雷雨>、<日出>和<原野>中,基督精神构成了作品的内蕴,也是作品戏剧情境的形成的本质因素,在这些剧作中,作者充分宣扬了体现着基督教道德伦理观的基督精神.  相似文献   

18.
C.S.路易斯所创作的奇幻儿童文学系列作品《纳尼亚传奇》风靡全世界。作为一个一生都在宣扬基督教思想的平教徒,他在这部作品里深深地渗入了其基督教思想。本文通过对书中与《圣经》相对应的八个孩童主人公的分析,试图认清作者寄予在这部作品中的基督教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