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具有“不确定性”,任何一个文本的问世标志着一个多层面的“召唤性结构”的出现。本文试图从巴特的文本阅读理论出发,去探索阅读的本质,以巴特的“抬头而读”的阅读方法为依据,去探寻大学英语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阅读。  相似文献   

2.
“阅读三步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的一种训练方法。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7月版)将语文教材中各种文体的阅读文本分为两类:一是教读课文,一是自读课文。不管是哪一类,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都不应是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泛”读,而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可操作的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3.
“阅读三步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的一种训练方法。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2 0 0 1年7月版 )将语文教材中各种文体的阅读文本分为两类 :一是教读课文 ,一是自读课文。不管是哪一类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学生的阅读都不应是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泛”读 ,而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可操作的训练过程。教师在具体指导的过程中 ,应寻找学生群体阅读的共性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文本在阅读时的共性 ,根据阅读的一般步骤、规律来进行 ,兼容阅读常规 (如使用工具书等 )、阅读方式 (如朗读、背…  相似文献   

4.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当然读要有法,读要有味。理读、批读、美读,这三者都是品读文本的形式。理读是从整体初步体验文本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等;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走进文本,吸收文本精华,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读”和“悟”这两条主线,将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融及心灵。  相似文献   

6.
刘如森 《教师》2013,(36):61-61
在阅读活动中,作者、文本、读者这三个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书面交际过程。今天,提倡学生“主动阅读”,把书“读活”。为此,我们要树立“超文本”的阅读教学理念。那么在阅读过程中,怎样才能在遵循文本的前提下,实施超越文本呢?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是为了着重培养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  相似文献   

8.
“互文拓读”是在阅读活动中,当前文本关涉过往文本,两者之间“相互敞开、相互接纳、相互包容、互相滋养”的过程,形成一种言说的张力和场域,从而创造出一种更广阔的文化话语空间,使文本解读与对话获得更具品质的深度与广度。在当下的古诗词教学中,“互文拓读”越来越成为一种课堂教学指向。观照名师的课堂实践,我们深感,互文拓读不仅仅是教学技巧,更是教学智慧与文化气度。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文本解读可不求甚解。”这话我不敢苟同,任其说我也只能赞同一半。在学生解读文本时,可如陶渊明所言:“好读书不求甚解。”然而,《说文解字》云:“读,诵书也”,“读”字的本义是背诵朗读的意思,后来“读”又引申为“阅读和理解”。书大体上具有文本与意义两个方面,陶渊明的“读”和“解”实际是说了知意而后达理这样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读和解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李通 《阅读与鉴赏》2007,(7):33-34,29
我们在阅读文本时,在特定的某一时刻只能感知其中的一个部分,正如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所言“整体本文的各个部分绝不可能在任何一个短暂的瞬刻被同时感知”①,于是他便用“游移视点”这一概念来说明读者的阅读活动的这种特点。那么“游移视点”究竟指的是什么过程呢?又是如何发挥其功能的呢?这首先得从文本的视点说起。  相似文献   

11.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但不管是哪一种阅读,都离不开文本。在听一位名师授课时,曾经谈到读书的三种境界:读薄、读厚、读薄。细细体会,其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12.
文本细渎,顾名思义是仔细地、认真地阅读文本。就像浙江特级教师王崧舟所说的那样,“你要徜徉在语言之途,在汉语里面出生人死,要沉入词语中。一字一字,一句一句,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标点符号来读。”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通过老师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认真仔细地阅读文本,这是我们阅读教学必须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裸读”的方式来阅读文本指的是在阅读前不事先知悉任何背景资料,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书。最为重要的是阅读的目的不在于解答任何题目,而是回归到文字阅读的根本初衷,回归到文本内容的原始状态,以最为本真质朴的状态去品读文本并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聋生不断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但是由于耳聋的缺陷,严重影响了聋生的阅读,影响了聋生与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聋校阅读教学应该遵循“整体—局部—整体”这样一个阅读规律,把对文本字、词、句、段、篇的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与培养聋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有效与文本对话,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解现代文阅读题的关键在于解题思路:因为解相同类型的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思路是万变不其“宗”的;因为解题思路是解任何题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为此,经尝试,我们认为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思路离不开“动──思──巧──快──活”。所谓“动”,指的是“动口”、“动手”、“动脑”。对于篇幅较短的现代文,我们在解题时不妨先动口整体阅读全篇(包括文后要做的题目);对于篇幅较长的篇目,我们可直接先读文后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局部阅读,再辅之整体阅读。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就要求学生养成勤动手的习惯:在读的过程中,光…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第1课设计理念把学生放在一个放大的学习情境中,以“窃读”为线索,随着文中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品读描写她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词句,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让学生和文本作者对话,获得和作者大体相同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学习文本语言及基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对话,获得新感受新体验。教学过程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1.释题知“窃读”。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  相似文献   

17.
“裸读”,顾名思义,就是不借助任何背景资料,无所依傍地直面文本,凭借自己的人生阅历、才学修养、阅读经验和理解能力来感悟文本,阐释文本。一句话,“裸读”的真谛在于获得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8.
做任何事都要有个最行凶下手的地方,阅读要有最先开始思考的“点”,这个最先开始思考的“点”就是突破口。阅读作品是一种理解、鉴赏、创造活动。如果没有突破口,我们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思考,阅读时就会打乱仗;或者读一篇文章费时很多,甚至根本读不懂。抓不住作品的要害,把握不住主旨,不能整体理解作品,就更谈不上鉴赏、创造了。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包括 :自能识字解词 ,自能预习 ,自能赏析 ,自能复习等等 ,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发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阅读欣赏中的自读、自感、自批、自悟能力等等。教给“自能阅读模式”让学生借助模式 ,运用阅读标记 (圈、点、画、注、批 )对课文进行从整体到部分的全面感知。在学生了解内容充分批注的前提下进行“阅读四大块”的操作与反馈。“阅读四大块”操作过程如下 :阅读第一大块 :整体感知课文。运用《生字新词表》让学生读通课文。读通是第一关 ,要解决字、词、标…  相似文献   

20.
桂琴 《学语文》2003,(4):54-54
“整体感知”既是一种阅读教学目标也是一种阅读方式。作为一种阅读方式,整体感知的完整叙述是:用整体感知的方式阅读适宜于整体感知的文本以得到整体感知的目的。整体感知注重的是对作品的整体审美感受,而这种整体审美感受更多的是对默会知识地悟得。默会知识的本质决定它不可能被系统地传递。那么支持这类学习的最佳方法就是来自于学生的需求而不是老师的供应,也就是说,面对文本教师不是事先就决定学生需要知道什么并明确提供给学生,排斥任何其他东西,而是提供尽可能多的整体性的、丰富的实践。这样教学过程似乎是一个协商和汇编资源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而不是事先确定全部学习内容和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进行的澄清、引导工作就体现在阅读教学的体验式讲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