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庆抗战时期文学既是重庆文学最为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战时重庆特殊的政治环境与文化环境,重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是战时重庆文学所凭借的重要文学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文学资源,成就了战时重庆文学的繁荣,也给文学史留下深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伤痕文学的深层面的意义在于:它率先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文学的批判与否定,这使它首次走在政治的前面,这表明了文学自我意识的觉醒、文学尊严的树立、自我人格的塑造和文学本质的回归。反思文学独特的文学史意义在于:建国后十七年文学在反映十七年这段历史时存在某种严重的缺陷,而反思文学在反思这段同样的历史时,以解放了的思想认知和历史哲学的全新视角对之予以了更为真实、全面、准确、深刻的反映,这就对那段扭曲的文学史作了一次意义重大的匡正和补救。  相似文献   

3.
4.
阿垅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诗人和文艺理论家,取得了多方面的文学成就。他以自己的特立独行和天才创造,代表着40年代乃至中国现代新诗的艺术高度。他的报告文学是抗战初期的忠实记录,《南京血祭》具有填补文学空白的重要意义。他的诗论文论深透独到,形成了自成一格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现代文论有着积极的反思和建造作用。阿垅是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标本式人物,他的个性化创造及其与时代政治的复杂关系,他的精神痛苦和悲剧命运,引发我们深入地认识和反思一个时代的文学特质和文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释家文学与佛教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学理上说,二者是不同属性的概念。释家文学文献类型多样,分布零散,遍及内典和外典。释家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羽翼和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释家文学研究的旨趣和思路,既要贴近特定的历史语境,更应立足于佛教制度和佛教精神去观照释子的生活史、心态史和精神史。  相似文献   

6.
7.
8.
女性文学研究已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可是其研究重心多落在现当代文学阶段.以近十年来众多相关文献为基础进行综述,力求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做一个较为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基于目前蒙古族古代文学史研究方法的一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指出蒙古族古代文学史研究方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0.
短信文学是一种真正来源于日常琐碎生活的文学形态,它大都是由草根创作,注重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现象或本质,发掘和记录人类具体而实在的日常生活体验。通过对现当代文学发展史的考察发现,短信文学是一种最本色的对底层生活的自我叙述,标志着底层文学的崛起。短信文学以日常生活为叙事主体,在对日常生活丰富感性的体味和实现其感性满足的过程中,推动着文学理论走向一种生活的诗学。  相似文献   

11.
近三十年,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已超过百篇,至今未有人对此做过总结和反思。这些研究成果理性分析了现阶段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认为其面临着教学课时持续减少、教学内容僵化、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兴趣降低等多层困局,有的主张走突出能力培养路线,有的主张走突出人文精神培育路线,有的主张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欲化解危机。但当前的教改研究也存在不足,诸如队伍不够壮大、重复研究较多、可操作性不强、不成理论体系等,期待今后能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科段的一门必修课,内容包括了自先秦、秦汉以来,一直到近代文学演变的历史过程。自考生面对漫长时期中如此繁富的文学史内容,要想把握理解,消化吃透,就必须掌握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史结合是中国史学和文学的优良传统。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特点,在《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加强阐释文史交叉的中间地带,有利于把作家、作品的解读在提纲挈领中推向深入,大学生的自学和治学能力、研究兴趣也容易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15.
王昊 《大学教育》2022,(5):169-171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文学院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的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课程采用参与式教学,能够巩固和重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和拓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构建并培育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切实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对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古代法制文学加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对当代法制文学创作和欣赏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应进一步从内容到文体等多方面拓展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研究范围 ,追溯“公案”渊源 ,突破“公案”题材束缚 ,研究揭露封建家族法规和封建伦理道德的作品以及人民盼望整治社会治安、惩治社会公害的作品。要对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研究采取范围广阔、视角多维的方式方法 ,逐步使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研究形成体系 ,为我国第一部《中国古代法制文学史》诞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知识生产、传播以及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而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则是该渠道的中心环节和基本资源。在汉语文学专业教育遭遇合法化危机的当下,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的审视应在更深的层面上进行,包括知识对象的确定、价值准则的设立和阐释技术的选择等,这是决定文学史建构模式的三大要素。以此为切入点,梳理、评价并反思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的编撰历程,既是学术研究,又是现实诉求,具有学术史和教育史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文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有诸多问题有待思考.比如,比较法的使用问题,解放思想、具体分析的问题等. 一、关于比较法的使用问题 文学史具有一切"史"的共性--历时性,又有它本身的特殊性--错综复杂的文学现象.可是,由于长期受到阶级观的影响,目前的文学史只讲正面的,不讲反面的;只讲反对或不满当局的,不讲肯定或赞扬的;重视"点"的介绍,忽视"面"的概括;重视知识描述,忽视知识的继承与发展……这样把史这条"线"变成了互不联系的"线段"和"点",既不能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古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可以说是两种性质的文学史.古代文学史是概念史,而现代文学史是事实史,"文学"概念并不是从历史中自然发展出来的,而是在20世纪早期被建构出来的,古代文学史同样是现代事物,它是基于现代"文学"概念的历时性梳理."文学源头"也同样是出自现代视野的概念,中国文学的真正源头不在古代.而在20世纪早期.从早期诸多文学史教材中可以看到文学史的逐渐成型,也可以看到文学的逐渐成型,两者实为一者.所谓的文学史不是一种"文学"的历史.而是一种叙事的历史,"文学史实"也不是真正的历史事件,而是现代视野的建构,更彻底地说.文学史是在叙事中产生的,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史"的书写格外清晰地展现出这种叙事的轨.迹.对此文学史存在形态的澄清,提供了文学史解释模式转型的某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时代呼唤着一部以全球为研究视野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但目前我国流行的几部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几乎都缺乏一种全球意识。有否全球意识,关乎一部文学史的客观性、科学性、正确性问题。以全球意识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