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之脉     
正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之下,父亲把一支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你哥伙用一只砚台。"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用毛笔  相似文献   

2.
在巴金的《家》中, “家”是革命的对象;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 “家”是维系民众生存的精神性力量.“家”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地位变迁,显示了历史与现实的悖论,展现了“乡土中国”精神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家之脉     
陈忠实 《新读写》2010,(1):10-10
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之下,父亲把一支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你哥伙用一只砚台。”  相似文献   

4.
5.
<正>班主任工作需要粗中有细,想当好一个老班,就需要想办法走近学生的心灵,而一味地唠叨、体罚,只会拉大师生间的距离。丢掉唠叨,学会倾听,你会收获艳阳天。还记得第一次月考,学校趁热打铁,召开了家长会。为了开好高三第一次家长会,我可是通宵达旦,准备发言稿。为了家长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我借鉴老柳班的经验,在家长会举行的前一天,让每个学生给自己的家长写一封信。感谢上苍,我补充的一句,也可以写给老班,让我有机会认识学生心目中的"老班"!  相似文献   

6.
一颗心敲打一颗心,让我们感受到童心的善良;一颗心诘问一颗心,让我们深知人性的高洁。什么是善良,那就是爱一个人就如爱我们的父亲,爱一个人就如爱自己的儿女……  相似文献   

7.
严华银 《江苏教育》2008,(13):73-74
那还是小学三年级前后.尽管语文的课堂里老师还没有教得几个字,但由于旧时做过半辈子私塾先生的祖父的识字启蒙,我早巳超过一般的同龄孩子,能阅读多种不带图画的书籍了。其时正是“文革”动乱中的上个世纪60年代末。多数学校管理比较松垮,读高中的哥哥因为护校住宿学校,能够偶尔从学校图书馆带回几本书,多数无趣.只有两本书吸引了我的眼球,让我少年的时代多了一般孩子所没有的趣味。一本是峻青的短篇小说集,大概是《黎明的河边》,  相似文献   

8.
张菱儿 《少年月刊》2014,(12):36-38
十二共同的梦想高天天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刚把屁股放到凳子上,"丁零零"的上课铃声就响了起来,好险呀!他长出了一口气,在心里暗自庆幸着。可他这种心情没有保持两分钟,恐怕连一分钟也没有,随着续老师在教室门口的出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看到老师他才想起来,自己根本就没有写英语作业。  相似文献   

9.
<正>杨绛,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小说家、散文家和文学研究专家。她的喜剧、散文、小说创作,都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她的语言可亲,有着豪华落后的真淳,就像"一个晶莹的湖,现在你顺着湖岸或是泛着小舟往前走,湖水尽头把一个更广大也更惊人的田地给你,于是豁然开朗,到了桃花源"。在谈到对生命的苦苦挣扎和死亡这样沉重的话题时人们往往会感到心灵上的压抑,像读过巴金的《怀念  相似文献   

10.
几乎所有的关于"背影"的教学设计都着力于分析父亲过铁路、爬月台时的艰难。似乎惟其艰难,才能体现出父亲对"我"的爱。于是,教师们在课堂上不遗余力地渲染彼时彼境中的"背影",在课堂上从不同的角度侧面详细分析父亲背影的含义:如分析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如分析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相似文献   

11.
正《弟子规》言:有余力,则学文。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这些都足显"品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对一个民族振兴"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必须以"担当"的精神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作为校长,我以为学校德育工作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用袖珍目标为德育工作导航对于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以及党既定的教育任务,在具体工作操作中,校长要根据自己的深刻理解与学校的实际,予以细化,用"一滴水折射阳光",  相似文献   

12.
原本以为他只不过是怕无妄之灾降临到自己身上,可是他却是设身处地地,为素不相识的同龄人的悲剧感到痛苦、忧伤。或许,这并不是儿子的同情心泛滥,更恰当的应该叫同理心。比起感叹一句"真可怕,好惨",他更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情绪,体谅别人的苦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