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逻辑学的发展历程考察了逻辑学发展的认知转向。逻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结合为信息科学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理论与应用提供了方法,形成了一个以计算机为带头学科、以逻辑为基础、以认知为对象的研究方向,从而导致认知逻辑这一研究新课题的产生。认知逻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逻辑和心理逻辑,其研究方法涉及哲学思辨、心理实验、逻辑推理、计算机模拟和数学方法等。我们从认识逻辑、心理逻辑、人工智能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了解认知逻辑的研究现状。当前对认知逻辑的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但未来将会在若干领域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
3.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至关重要。近年来,党和国家积极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新进展,但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逻辑层次理论能使指导者在辅导工作中明白受指导者的困扰所在,进而帮助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将逻辑层次理论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使高校更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4.
学科逻辑是固有的、学科规律性的思考和表达,是自上而下的教师视角,常和“知识本位、教师主导、讲授法”联系在一起;认知逻辑是灵动的、学习规律性的思考和表达,是自下而上的学生视角,常和“学生主体、儿童立场、以学定教”等联系在一起。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要指向学生发展,因此课堂教学既要讲究学科逻辑,又要讲究认知逻辑,最终实现学科逻辑向认知逻辑的有效转换。文章认为,问题进阶、案例式、活动化、主题化价值引领是实现学科逻辑向认知逻辑有效转换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如果今晚停电,那么电视就看不成了”和“如果要过河,那么就要先备好船”两个实例为主要比较对象,得出认知逻辑与决策逻辑在概念、逻辑构成、前后件关系、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区别及联系。  相似文献   

6.
多值逻辑与审美逻辑——论审美认知的逻辑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认知长期被公认为是直觉而非逻辑的,因此而与科学认知形成明显分界线。然而从所谓逻辑的本质看,其与联系、规律等概念有着高度内在的同一性。任何复杂事物包括美与审美现象都是有着普遍联系的、有规律可循的、因而是有逻辑可循的,因而审美认知也应当是有逻辑的。打破传统二值逻辑构架而建立在多值逻辑基础上的现代逻辑学,以及与此相照应的现代计算机原理与技术、现代艺术和审美实践等都充分证明:审美逻辑是现代多值逻辑最典型、也最极端的存在式。承认并研究审美的逻辑问题,发现审美——这一人类精神或心理世界最为复杂现象与活动独具的逻辑面貌,及其独具的定律、演算系统,对于丰富和健全认知心理学理论,建立科学的审美教育和整个教育的审美化体系,从而真正实现用“美的规律”去“建造物体”和塑造人类自身,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次问卷调查可以发现,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直观上都认为:理解一个命题就是知道它的意义。然后我们认为,在认知逻辑中,理解,作为一个模态算子,可以在一个较弱的意义上用知道算子来刻画:理解一个命题就是知道它的真假。由此,我们给出一个刻画理解的认知逻辑来揭示理解与知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8.
论传统逻辑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逻辑教学现代化问题,是一个与我国逻辑教学和研究密切相关的问题。“逻辑教学现代化”不是要抛弃传统逻辑,而是传统逻辑教学也要现代化。但是,曾经采用吸收数理逻辑的方式效果不佳。从推理实践和自然语言论证的需要来看,用数理逻辑或“形式化”的逻辑来“取代”传统逻辑显然是行不通的。事实证明,最明智的选择是结合非形式逻辑、批判性思维,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通过对逐渐趋同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模式的演变过程、遵循逻辑进行梳理,对高校以创业学院为主流的组织模式建设机理进行整理后可知,规范化建设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较为复杂的完整的创新思考过程,都有其酝酿和产生新设想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不能不运用一定的非逻辑思考方法。以往人们对此普遍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为适应现代迫切需要培养千千万万善于创新思考的开拓型人才的客观要求,应当加强非逻辑思考方法的研究与学习。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和创业教育。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有赖于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创新包括: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评价创新。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实施创新性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摆在高校全体教职员工面前一项崭新的课题。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即要做到强化创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塑造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强化创新性教育教学的模式、强化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学分制促进德育创新的途径和条件,认为学分制对德育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如果因势利导,兴利除弊,学分制就会成为推动德育创新的契机. 否则,学分制也可能对德育构成巨大的冲击,使德育弱化、虚化.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的发展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其中德育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首要问题。教育创新必须“德育先行”。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继素质教育之后提出的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存在于各门类学科的教学中,而早期美术教育更是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提出两个论点:一、建立在全社会普及美术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才能得以实施。二、早期美术教育是保持活泼、富于创造性想象力的训练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从21世纪人类新知识体系的发展特点出发,探讨了当代科学技术对教育技术现代化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当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的作用,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重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article outlines a framework for studying and organizing infrastructure, social and material to advance consequential knowledge. To demonstrate the utility of the framework, three examples of innova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are presented that involve re-mediating infrastructure to imagine equity-oriented teacher learning. The first case focuses on re-mediating social resources to create new pathways for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to flow between a school and a university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The second case considers how re-mediating so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specifically who is involved in designing the goals of a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expanded conceptions of the valued outcomes of teacher preparation. The third case addresses the impact of an innovation that re-mediated technical and social resources to support teachers’ professional judgment in classroom interactions. As teacher educators, we need to be open to shifting our purposes and our designs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institutional, political, and practical circumstances. This framework for organizing and re-mediating infrastructure provides a means of doing this work in principled and responsible ways.  相似文献   

19.
薛菲 《高教论坛》2003,(5):14-16
高等学校必须引入创新教育,实现新旧教育模式的转换,才能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完成新旧教育模式的转换,要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一、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化;二、知识传授体系向知识创新体系转化;三、重视专业素质向重视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并重转化:四、时段性教育向终生性教育转化。  相似文献   

20.
成人高教招生应理顺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和行业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的两个关系,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招生考试时间,转变招生工作观念,实行春季招生,把招生工作自觉纳入市场经济轨道,以适应成人的学习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