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县级政府教育政策绩效评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以官方评估为主,评估主体单一;评估程序随意,规范性不足;评估方法简单,实效性不强;评估标准多元,易于相互冲突.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传统行政文化影响评估主体的确定;制度保障不健全影响评估程序的规范化进程;理论缺失影响评估方法的选择;价值观念的不同影响评估标准的统一.完善县级政府教育政策绩效评估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实现评估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积极促进评估主体多元化机制的构建;制定和完善评估程序;实现评估方法多样化;建立相对一致的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是培养博士后的主力军,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博士后类型增多,形成了新的“空壳”现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布点增多,使得总体投入更显不足;博士后新的历史使命,突显评价机制陈旧、落后。为此必须理解博士后制度设立的宗旨,端正对博士后本质特点的认识;以学校为主体,拓宽投入渠道;强化考核机制,严格“进”“出”程序。  相似文献   

3.
20多年来,博士后政策在我国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产生出许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分析其制定过程有重要的意义.博士后政策制定是一个复杂过程,是多种价值、利益和权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运用理性分析、多源流分析和精英理论模型进行多层面分析,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博士后政策制定的内涵和本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项公共政策,中国博士后政策在运作过程中存在政策主体精英主导、政策目标优先序模糊、政策工具选择及组合单一等问题。为了中国博士后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政策主体由“单中心治理”走向“多中心共同治理”、确立政策目标优先序与加强政策监督、推进政策工具的协调化与多样化三方面进行政策优化。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教育政策评估的全方位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教育政策评估存在评估主体不当、评估标准不足、评估方法落后、评估对象缺失的问题。只有明晰上述问题的成因,采取立法确立评估主体、扩大评估对象、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等全方位的改革方案,才能使教育政策的评估得以较好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就我国博士后制度评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平衡计分卡理论在我国博士后制度评估中的作用,拟构建一种新的能够反映博士后制度现状和特点的综合分析模型,以此补充和完善我国博士后制度评估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博士后政策是博士后制度的重要支撑,为打造高水平的博士后人才队伍提供了保障.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对博士后政策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我国博士后人才培养政策经历了创立试行、快速增长、稳步提高、加速提升、创新发展五个阶段的变迁.我国博士后人才培养政策表现出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且存在制度微调、制度置换和制度转换的制度变迁形态.破除路径依赖,进行制度创新是我国进一步优化博士后人才培养政策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博士后工作自我评估的内涵与特征,并就加强目标管理,建立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考核与评价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博士后科研工作评估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对博士后科研工作进行专门评估,以带动对博士后工作的整体评估.此项评估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目的和意义,但目前会遇到不少难题。为此,提出建立专门的博士后评估机构、设立专项评估体系等数条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博士后政策是博士后制度的重要支撑,为打造高水平的博士后人才队伍提供了保障.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对博士后政策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我国博士后人才培养政策经历了创立试行、快速增长、稳步提高、加速提升、创新发展五个阶段的变迁.我国博士后人才培养政策表现出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且存在制度微调、制度置换和制度转换的制度变迁形态.破除路径依赖,进行制度创新是我国进一步优化博士后人才培养政策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