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写出"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的文章.可见材料的选用对作文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有些学生开始准备材料,分朝代、国别、领域、文体来背诵,煞费苦心却始终心里没底.  相似文献   

2.
首先提出了为什么要学习山水画.其次,从各个不同的朝代分析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希望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同时,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3.
水杯之音     
金鑫 《物理教师》2007,28(5):5-36
对水杯以敲击和吹两种方式发出的频率的区别,已经有不少文章了.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章后,在参考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得到的结论并不能与以往观点完全相同,从而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其做出解释.1工具选择为了使数据更易于采集,要求声波衰减系数小,频率调节范围大,于是笔者选择脚高8.5cm  相似文献   

4.
思维的赛跑     
远看成岭侧成峰,同一事物、现象或话题、文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感受、感悟和认识:从不同角度切入就会写出不同的文章。文章因独特而精彩,而文章独特与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切入的角度。  相似文献   

5.
汉语名量词“把”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词"把"由动词"把"发展而来,名量词"把"又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集合量词"把"在汉代出现,个体量词"把"在唐代时代出现,文章通过对两种量词"把"在不同朝代的发展演变,讨论了它们各自的发展脉络、呈现出的不同的用法和特点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5年高考有福建、辽宁、湖南三套题中出现了文章赏析题.这类题型的出现,对教学将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但是从中学教学实践来看,师生对文章赏析还是存在许多困惑,尤其是对有关文章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表现手法的称谓不清楚.比如反衬与对比、衬托与烘托的区别在哪里?表现手法与艺术构思又有什么区别?语言风格、修辞与修辞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由于教材中没有系统介绍文章学知识,导致师生在赏析文章时往往把握不准.  相似文献   

7.
张裕钊不仅是中国近代颇有影响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桐城派发展史上重要的文章学家.张氏与其师友及门人的论文书信,多有关于文章学的论述.但迄今为止,尚少有人就此问题予以深入、全面的考察.张氏的论文书信,集中体现了他的文章学思想:倡导“萧疏暗淡”的文风;为文主张以“意”为主,而以“辞”、“气”、“法”辅之;注重声调,并提倡“因声求气”.考察张氏论文书信中的文章学观,既有利于我们探索其文章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又有利于我们看到其文章学对桐城诸贤的继承与超越,还有助于我们对从姚鼐到曾国藩再到张裕钊的这一文章发展史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曾祥芹文章学"是从"一语双文"新语文观引发出来的.他独著《实用文章学研究》,主编《文章本体学》《文章阅读学》《文章学与语文教育》等书,建构了"一体两翼三层级"的文章学体系,主张语言、文章、文学三育的和谐发展,证实其学科开创和奠基之功.文章素养是整个语文(语言、文章、文学)素养的中坚和核心.采纳运用"曾祥芹文章学"思想,对当代语文教学改革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钱基博文章学论著丰富,论文讲求复杂、组织、美丽三者并重;重视古文,不轻视白话文;重视文章选本,其自编选本具有选型多样、体例完备、选文精当等特点;注重从史的角度考察文章之发展变化。研究钱基博的文章学观,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民国时期文章的发展变化,为构建民国文章学史奠定基础;钱氏的文章学观,对当代的文章学建设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曾祥芹先生对"文章科学发展观"的论述和倡导,是对文章学事业的战略性贡献。"文章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学术背景和职业背景。"文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有五:把文章发展看作语文发展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文章发展战略;文章学"全面发展"的基本思路;文章学"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学"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文章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价值有四:对文章学理论研究具有战略指导价值;对文章学理论成果应用具有战略支撑价值;对文章学教育改革具有战略调控价值;对文章学事业发展具有战略驱动价值。"文章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方略有八:更新发展理念;树立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整合发展资源;创新发展机制;强化发展保证;提升发展水平;增强发展绩效。  相似文献   

11.
从文章阅读和语文阅读的目的和功能要素的差异性出发,对文章阅读和语文阅读问题进行了概述,对两种阅读能力进行了剖析,对如何正本清源,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进行了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分类阅读一般来说,阅读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文章体裁不同,其结构特点就会各异。因此,我们获取信息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去学习和了解文章的体裁、结构,快速定位我们要找的信息。高考试题中设置有4至5篇阅读文章,从这些文章体裁上来看,大致可分为叙述类、说明类、说理类等。在阅读中,首先应注意分析各类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材料的组织方法,总结出各类文体的不同特点。二、掌握各类文体的特点1.叙述文。叙述文一般以讲述个人生活经历或事物的发展为主。对于这类文章,应紧紧抓住文中的who,when,where,what,how,result这一主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探讨毛泽东文章形象艺术的应用。文章根据毛泽东文章、讲话的实际,分析了其形象表现的不同形态和特点,及其形象的认识和审美价值,并着重从四个方面探讨毛泽东文章形象艺术的应用,即:1、用寓言、故事。2、用比喻、比拟。3、用诗词、对联。4、用成语、谚语对毛泽东文章形象艺术的研究,有助于构建中国的文章学,发挥文章的认识、启发、鼓舞、激励、批判和审美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朝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各方面发展都十分快速的朝代,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各种文化形式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唐朝宫廷音乐文化发展空前繁荣,其对我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文章先分析唐朝宫廷音乐文化的内涵,接着阐释其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曾祥芹作为当代著名的实用文章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中国阅读学研究专家、中国语文教育学研究专家,于文章本体研究、文章阅读研究、文章教育研究、文章写作研究、文章学学科建设、文章学史研究、文章学方法论研究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于文章教育方面,曾先生由文章学入手更新了语文教学理念,同时又提倡在教学实践中以文章学为指导,扭转了脱离文章学的误区;而在文章学学科建设上,他不仅为文章学的独立提出了理论体系,还为文章学的学科发展进行了长远规划。文章学教育观念也是曾先生学术上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内核"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文章学是一门以研究文章的篇章结构、表达方式、文体、章法和技法为重点的宏观话语学科。随着现代实用文的发展,文章学从过去依附于修辞学到慢慢的独立分化而出,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承认和支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文章学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从晚明开始,由于文人介入小说创作,融入了文章的理念和写法,带来了通俗小说的文章化发展趋势,在清前中期形成了一族具有文章写作技巧和寄托言志功能且适合案头阅读的小说群落,我们姑且称之为“文章体”小说。“文章体”与“说书体”小说相颉颃,成为清代小说的重要一翼。“文章体”小说的产生印证了文体发展的规律:每种文体在低级发展阶段都会努力融合借鉴其他成熟文体;“文章体”的产生也表明通俗小说立场和核心价值的雅化转变,昭示着与传统“说书体”迥异的文章化小说美学范式的崛起。  相似文献   

18.
致用观是我国传统的写作观。从先秦到近代文论诸家,均有不同的倡导和看法,且脉胳清楚,有规律可循。在文章史和文学史上,它起到了促进社会发展及文化繁荣的积极作用,但是,必须反对和防止狭隘的功利致用观。  相似文献   

19.
清人李祖陶编选的当朝古文集《国朝文录》,以朝代先后为次序选文四十家,不拘于"天下文章出桐城"的门户之见,其选文、评论具有史学眼光,以选代传地勾勒出了从清初到嘉庆年间古文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20.
刘师培在小学、经学、校勘学、文学、学术史等方面的研究均成绩斐然.笔者从文章学的角度探求刘师培的文章源始观.刘师培认为,文章的起源导源于文字的起源,而文字的出现是出于实用的目的,以补口耳传闻之弊端.而从小学入手他又推究出文章各体的源头是巫祝的祭词,进而推论出了“文”之本质,而这也是本文将着重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