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议候风地动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超 《寻根》2004,(6):48-50
当前由于形势大好,领导关怀,复原张衡地动仪的事又热了。交流讨论使大家的认识都有进步。本文要商榷不同见解。笔者曾在2004年5月的《北京科技报》上经记者陈毅然之笔提出复原古器物三条标准:一、不脱离当时知识和工艺背景;二、性能满足史料记录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读史札记     
话说"指鹿为马" 说实在的,我一直对中国历史上如赵高那样的人物怀有一种既鄙弃又佩服的情感,由他精心筹划一手导演的那场指鹿为马的游戏在中国政治史上怎么说也算得上是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3.
读史随感     
读史使人明智。大凡在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领域中有所造诣者,对人类的历史都十分熟悉,甚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众所周知的。那末,准确地说,何为历史呢?我的浅见是:所谓历史,就是人类社会以往发生过的事件和对以往发生事件所做的书面(包括地下发掘出土的文物和民间传说)记载。  相似文献   

4.
读史札记     
孔夫子的低调 中国传统文化中常有些很高调的东西.高歌入云,激昂慷慨.比如我们所尊敬的范仲淹先生那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云,就让人在钦佩之余有芒刺在背之感.  相似文献   

5.
有不少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希望我们这些当教师的能够推荐一些史学入门类书籍,我有点犯难。好书如此之多,任何人的眼光都是有限的。而且,推荐书目,总有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人的嫌疑。尤其在读书方面,见仁见智,如果争论起来,恐怕谁也难以说服谁。比如,我可能喜欢金庸的武侠,但在有些先生看来,金庸的那些玩意儿,根本登不得大雅之堂。我不大喜欢某些所谓哲学家的神神叨叨,但可能有人却会觉得那里面才有真学问。这就好像看电视剧,我看见韩剧就直打哆嗦,避之不及,而我女儿却一看韩剧就全神贯注,目不斜视。即使是两个人同样喜欢一本书,但喜欢的理由却…  相似文献   

6.
出国旅行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带上一本历史书。我相信:一切都逃脱不掉历史的承载。而作为一个访客,来到一个新的国度,只是在历史的切片中穿梭而过。这个时候,历史是一册导游图,引领着我对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的漫游。这次去法国的时候,我的行囊中装上了一本厚厚的法国通史。这本书伴随我的法国之行,指引我的目光,仔细地触摸巴黎的大街小巷。一个空闲的周末,背包中装上相机和法国历史,漫步在塞纳河畔。穿过亚历山大桥,就是协和广场了,广场向左转是喧哗的香榭丽舍大街;向右转是杜易勒公园。这里曾是一座宫殿,现在却只有一池秋水…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旧京老戏单》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旧京老戏单(即演出节目单)的收藏者杜广沛系北京人艺的元老,因从事幕后工作而知其者不多。杜广沛先生收藏的老戏单从宣统到民国时期多达数千张,并曾多次展览,在京城戏剧界很有影响,北京人艺首任院长曹禺、戏剧家老舍的夫人胡洁青、中国收藏协会名誉会长、文物专家史树青等,均对其有过题词或赠言。从中国戏剧史看,北京城始自清末民初,逐渐成为戏曲、曲艺的发祥地,涌现大批戏曲名家、名剧和名戏院,最具代表性的京剧成为“国剧”,并出现了中国戏曲史上一个历史性的高峰。《旧京老戏单》一书收入京…  相似文献   

8.
缠足别议     
苏全有  王申 《寻根》2009,(6):37-40
缠足,学界长期以来的思维惯性,是将之与男权压迫相等同。然而,考究缠足历史则可发现,尽管男权社会的威势在有形与无形之中对缠足或有推波助澜之影响,可心理上对美的追求及从众心态,才是驱动缠足的根。  相似文献   

9.
缠足别议     
苏全有  王申 《寻根》2008,(6):37-40
缠足,学界长期以来的思维惯性,是将之与男权压迫相等同。然而,考究缠足历史则可发现,尽管男权社会的威势在有形与无形之中对缠足或有推波助澜之影响,可心理上对美的追求及从众心态,才是驱动缠足的根。  相似文献   

10.
对于史小溪,我是未见其文先闻其声的。他到大理来,我们一起在洱海边的一家酒店喝酒,酒到浓处,面色微酡的他,突然间兴之所致唱起了陕北民歌信天游。他的嗓音是最正宗的陕北嗓音,刚烈、激昂、雄浑,粗犷中  相似文献   

11.
曲彦斌 《寻根》2013,(1):93-98
唐代李商隐的《义山杂纂》中,“入境问风俗”被视为“有智能”;“入境不顺风仪”则是“不达时宜”。其所本,则是《礼记·曲礼上》“入竞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的古训。文化是个复杂的事物,尤其是处于深层结构层面的底层文化或说是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2.
曲彦斌 《寻根》2014,(6):98-103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缘故,一些饱含先贤智慧和心血的重要学术典籍往往遭受被湮没乃至失传的命运。说起来,《土风录》是幸运的。其付梓问世久无反响,就连当时的学术大家钱大昕所作之序亦不见于其文集《潜研堂集》中,因而颇显珍稀。时过200余年之后,由于被日本汉学家长泽规矩也慧眼识珠,以家藏本影印辑入《明清俗语辞书集成》而获重新传布,并立即引起关注,特别是立即进入了刚刚处于草创时期的民俗语言学家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曲彦斌 《寻根》2013,(3):85-91
一近三百年历史的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诸方面都有其重要地位,也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全盛时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唐诗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当时的许多大文学家多善以俗  相似文献   

14.
纵观20世纪中国画坛,涌现出一批植根于传统的中国绘画土壤,又敢于创造时代新风格的杰出艺术大师。在这个群星灿烂的画家群中,傅抱石先生以其卓越的天才,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来新夏 《中国文化》2013,(2):238-242
中国题画诗的传统,由来颇久。清人方薰在其所著《山静居画论》中曾论其事说:款题图画,始自苏、米,至元明而遂多。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由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后世乃为濫觞。""古画不名款,有款者亦于树腔石角题名而已。后世多款题,然款题甚不易也。一图必有一款题处,题是其处则称题,非其处则不称。画故有由题而妙,亦有由题而败者。此又画后之经营也。方氏为乾隆时画家,诗书画俱妙,与著名画家奚冈并称"方奚"。所论画家自题画之缘起和诗画间关系等见解,有重要参考价值。民国时有为黄颂尧其人编印《清人题画诗选》写序的作者章钦亮,除同意画家自题始於宋元之说外,复申论非画家题画则始於唐之说,序称:题画之作,肇自有唐。太白苍鹰之赞,工部丹青之引,皆文人寄画为吟咏之资,未必皆书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不断宣传,使得考古学这门在过去很是冷清的学科,如今却变得十分火热。然而,在各种社会原因的作用下,公众对考古工作有着极深的误解,通常会将考古工作直接定性为"挖墓、挖宝",亦或者属于"官盗"。一般群众对考古工作常见的几个误解有:盗墓者是私盗,考古者是官盗;考古掘人坟墓,扰乱祖先亡灵。那么就这两个问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考古与盗墓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18.
那还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一次忽然接到一位朋友的来信.在信中他回顾了我们曾经在一起时的很多美好场面,情真意切,仿佛历历在目.我读的时候,感动得鼻子直发酸.要知道,天各一方忙各自的事,我们已经近一年多时间没联系了.只是我不明白,他为什么忽然写这么一封信来?他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感情也不外露.后来他又打来一个电话,说他动了一个手术,这时我才知道,他病了,在病床上躺了一个多月时间,而那封信,是他在病床上写给我的.  相似文献   

19.
光绪十年(农历甲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多事之秋。这一年里,除了发生中法军事冲突之外,在清廷内部还有和战之争,甲申易枢,恭王下台,醇王执政,内政外交,事变迭出,真令人目不暇接。以至于当事人回首这段往事时,得出了“由是而有甲午朝局之变,由甲午而有戊戌政局之变,由戊戌而有庚子拳匪之变,由庚子而有辛亥革命之变,因果相乘,昭然明白。”①可见,甲申年乃是晚清历史上发生转折的重要时刻。  相似文献   

20.
发达的商业与开放的心灵,为明清士人和市民阶层的燕闲生活提供了可能性,文人士子抬头追寻理想人格、下沉关注生活美学,香橼饮食美学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华和诗意。随着对“以礼为美”的等级制礼法的僭越和商业能量的膨胀,明代饮食风潮由俭入奢。文人士子经由“身闲”感官欲望的冀求满足,获得了极致的香橼饮食格物美感经验。香橼饮食走向了绚烂的繁复和精致,香橼以“玩好之物”的形象成为文人身份、才华和品味的表征。晚明文人则将无目的、无功利的隐逸、心闲赋予了香橼饮食,追寻淡味、俭朴和复古,实现香橼饮食自由、性灵、不造作的本真意境。明清香橼饮食审美以“身闲”“心闲”二境,实践了身为饮食语境下“多余之物”的美学突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