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丹 《中国教师》2004,(8):47-48
如果说,孩子离开家庭走向幼儿园、走向集体生活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则是走向集体生活、社会生活的关键一步。虽然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儿童在年龄上只差几个月,但其心理特征、作息时间、学习内容、形式、要求等方面差异都比较大。因此,在幼小衔接的幼儿园大班阶段,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幼儿了解未来的小学生活,并加以适当训练,对帮助幼儿顺利从幼儿园阶段向小学阶段过渡很有好处。我们幼儿园做了一些尝试与准备,感触良多,在此与各位老师共同分享:一、积极锻炼身体,以适应小学活动量的增加即将步…  相似文献   

2.
鲁琳 《甘肃教育》2021,(6):58-59
随着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的一步步实施,许多牧民走出草原,走向城市寻求发展,致使农牧区也产生了一些留守儿童。天祝县城关小学留守儿童已占到了相当的比重,这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且不一样的阶段,对儿童的性格养成和生活习惯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摸索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农牧区留守儿童初步形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小学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期过渡到儿童期的过渡阶段,是影响儿童以后学习行为的重要一环.在这个转折时期中,由于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学习习惯等因素的改变,儿童会呈现出一系列不适应的问题.本文试图结合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以及本人多年来从事一年级教学的经验,分析一年级新生在学习适应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开始普及后,儿童入学年龄为六周岁.目前小学"学前班"已全面取消,儿童无需再经过这个过渡的桥梁,一步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跨跃.作为小学低段尤其是一年级的教师,怎样帮助我们的新同学尽快完成幼小衔接,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我做了一些研究,有较深的实践体会.一、儿童入学的不适应问题分析六周岁是孩子从幼儿走向儿童的过渡期,上小学是孩子一生的一大转折.由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客观存在的种种差异,造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那么,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6.
从刚刚由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入手.结合自己多年来担任小学一年级新生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体会.深深感受到: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体现在小学一年级的体育学科课堂上.主要表现在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上。通过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一年级的新生无论是学习态度或者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习能力都将迈出人生重要的一步.因此根据学生的特点我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幼儿园跟小学的衔接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习惯、作息制度……等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老师和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入学后学习负担和思想负担较重、健康情况下降、对小学学习生活不习惯的现象十分明显,儿童入学前后活动安排上的差别已成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上急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8.
小学设置学习准备期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在小学一年级入学初设置2~4周的学习准备期,放慢学习进度,着重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07,(9A):14-14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在小学一年级入学初设置2~4周的学习准备期,放慢学习进度,着重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0.
<正>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孩子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变化、适应和重组。对于幼小衔接,很多幼儿园有意识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但小学却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身心特点,缺少双向准备。很多家长关注幼小衔接中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的获得。还有的幼小衔接工作流于表面,只在幼儿园大班改变上课时长、改变课桌摆放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和在家的主要活动,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某市普通小学1—6年级265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存在学业负担偏重的现象;做作业、看电视、自由玩耍、兴趣活动、看课外书是小学生在家中的主要活动,小学生在家的主要活动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引导儿童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儿童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儿童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儿童的各种活动中进行的,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发展的。儿童在进入小学以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新的学习生活引起儿童心理结构的改组,并随着年级的升迁,他们学习的心理结构逐渐完善起来。这期间,学习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意志以及心理素质的发展。而这些心理素质的发展又进一步为学习更复杂的知识打下基础。小学儿童的学习目的何在呢?学习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小学儿童学习的最重要的结果不仅仅在于获得知识,更重要的在于改变…  相似文献   

13.
<正>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中都涉及数学学习内容,其目标与学习方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厘清这些区别与联系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点,抓好联系是落实幼小衔接的根本。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联系点是根据五六岁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充分调动他们动手动脑、有趣好玩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活动)。本文所呈现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既适合幼儿园大班学生,也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落实的活动方式、目标要求略有不同。助力幼小衔接的数学学习任务或活动主要有如下几类,  相似文献   

14.
儿童结束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生活的过渡阶段中普遍存在着学习环境、人际关系、行为要求、活动方式等方面的适应不良问题,往往造成儿童学习积极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紧张等情况。对此从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希望帮助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完成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李艳萍 《云南教育》2000,(19):12-12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生教育的起始——幼儿教育。我认为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应重视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人的习惯,是经久养成、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优良的习惯有利于生活、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而不良习惯则有碍人生发展。   培养儿童生活自理的习惯。生活自理是人生自主的根基。幼儿一入幼儿园,就在一个群体中生活,开始接受社会教育。在家里,许多孩子依赖家长,特别是当今的独生子女,往往许多长辈围着一个孩子转,难免使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幼儿入园就应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习惯,如饭前洗…  相似文献   

16.
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专心听讲、认真倾听、发现数学并应用数学等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7.
小学一年级是义务教育的起点,是儿童接受制度化教育的开始,也是儿童接受教育,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交互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对于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是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过渡期,很多习惯需要养成,学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分析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一年级上科学课的老师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本文根据与一年级学生交往中的一些发现,分析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语言表达特点、社会交往特点,并探讨了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教学评价方式。一、思维特点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已经形成一个初步的看法,也就是说有了相当多的已有经验。如这个世界有植物、动物和人,有陆地、河流、海洋等,一年四季有气候变化,人们生活在城市或乡村,成人需…  相似文献   

19.
少年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一年级 ,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的转折。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是以游戏为主 ,而进入小学以后 ,则是以课堂教学为主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与学前班的语言教学有着根本的不同。怎么教 ,如何学 ,便成为幼小教学衔接中的关键。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处理好教法中的幼小衔接  学前班中 ,幼儿教师采用的是游戏教学法 ,如说话、表达、讲故事 ,儿童是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接受知识。转入小学后 ,他们对老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教学很不习惯。因此 ,要注意运用适合儿童心理的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浪…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与小学在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活动形式和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这些差别构成两个阶段衔接之间的矛盾。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有利于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接受入学前的准备训练这几年,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幼儿心理学,着重弄懂3~6岁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组织大班老师参观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并与一年级老师座谈,帮助大班老师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修改了一日常规。在教育教学上尽可能帮助儿童逐步养成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