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其中问题情境放在首位,要求教师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以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帮助学生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为学生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知识的理想阶梯.所谓情境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认知的角度看,情境可被视为一种信息载体,或者说,情境可被视为人的认知活动的信息来源.作为教师,要创设…  相似文献   

2.
教无定法,却有定体。所谓“五环节”,即把自然的课堂教学结构大体分为“创设情景———引导探索———师生研讨———验证结论———实习作业”这五个教学环节。a.创设情境。这一教学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其目的是架设新旧知识的桥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必要的准备。例如在进行《什么力使苹果落地》一课教学时,首先复习已学过的物体运动的知识,接着提出“为什么苹果一定要落到地上而不落向空中呢?”问题一经提出,立即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好奇心,引发同学们积极思索,一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九、外语操作能力测验外语能力测验通常分为知识测验和操作测验,前者主要指“纸一笔测验”,用以检查被试对某一给定课题所具有的信息量,其形式采用多项选择、是非题、配对、填空、问答,以及作文。后者一般用于需要对某一特定课题的熟练程度进行验证,但又不能通过知识测验来测量的情境。这就象取得驾驶执照需要进行专业性两项检测一  相似文献   

4.
熊生贵 《今日教育》2005,(12):30-31
建构性学习的特征之一是情境化学习。情境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韦伯斯特词典)。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强调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思维。(1)情境应具有真实性、复杂性、情节性、挑战性、支撑性、开放性、浸润性等,先于学习事件的情境可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需要、认知准备和情感等因素,学习中的情境则直接影响学习的兴趣、动机、理解、态度、方法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陈春桂 《化学教学》2009,(10):65-69
1新情境试题的特点 新情境试题往往是以自然界、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热点,或以科学领域的某一最新科技成果,或以工农业生产中的某一原理,也可能是高中化学知识为“生长点”将触角引伸到未曾深入学习过的某一领域。以全新的知识为切入点把考生导向新情境之中,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作答,旨在启发学生用化学视角去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关注科学发展,提高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学校情境中的问题大多数是去情境化的良构问题,而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却是非良构问题。案例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之中积累的一种经验知识,它在非良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对案例知识的概念和本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案例知识表征了人们解决问题的经验,包括"做什么""如何做"的策略,承载着复杂问题解决的相关情境和细节信息。它与高度抽象和组织的一般化知识不同,蕴含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经验,具有典型性、叙述性、情境性、实践性、个人性和整体性等知识特征。最后,文章对案例知识在经验知识管理、认知工具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创建等方面的教学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7.
莫昌嘉 《求学》2004,(5):60-61
任何物质在反应过程中都是想方设法使自己变得更稳定些,在反应过程中,分解出什么物质要视周围反应物的需要和反应条件而定,一般总是尽可能分解出周围的物质或反应物最需要的物质(或说总是尽可能分解出对周围的物质或反应物最有吸引力的物质),这一规律,不妨叫做物质的分解原理。  相似文献   

8.
情境是指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适宜的情境可以克服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促进理解和保持记忆,有利于学习的强化和迁移。先于学习事件的情境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动机、需要、认知准备和情感等因素。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  相似文献   

9.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视学生及其学习目标而定。学习目标大致分为掌握陈述性知识、掌握程序性知识和学会问题解决3大类。3类目标可能相互交织,但就一节课而言,总是以其中一项为主。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任务重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保持。教学内容的呈现,符号的标识,原有知识的激活,通过理解和练习来及时巩固是主要的环节,归纳法是常见的教学方式。程序性知识的教学任务是要让学生习得概念和规则,并能够在不同情境中得以运用。通常是经过推演来促进理解,经过变式练习来促进知识迁移。问题解决的教学任务具有综合性…  相似文献   

10.
<正>"情境"的解释为"境地",即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有效课堂"中的情境创设就是要在教学中创建生活与工作的真实情况。只有这些真实情况,才能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现实生活的问题总是与特定的背景和条件紧密联系的,总是真实而复杂的。如果学生脱离了产生问题的具体背景和环境,就无法深刻理解在特定背景下形成的概念与原理,也无法在学习后有效地迁移到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上。因此,建构性教学强调情境创设,强调构筑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并要求把所有的  相似文献   

11.
素养是儿童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完成复杂任务所表现出的品格与能力,它总是在情境中生成,通过任务外显且以综合的样态出现.因此,当我们考查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时,要注重考查学生在言语交际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这就决定了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试题内在的情...  相似文献   

12.
职工教师待遇是个复杂的问题,苏州市的同志作了调查,可供参考。地区性学校和各系统厂矿企业办的学校情况各异。工资改革之后,企业职工学校的工资是随企业职工标准还是随教育部门标准,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原则上只能随一头。倒是地区性职工学校的待遇与普通全日制学校等同的问题应该得到明确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1.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视学生及其学习目标而定。学习目标大致分为掌握陈述性知识、掌握程序性知识和学会问题解决三大类。三类目标可能相互交织,但就一节课而言,总是以其中一项为主。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任务重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保持。教学内容的呈现,符号的标识,原有知识的激活,通过理解和练习来及时巩固是主要的环节,归纳法是常见的教学方式。程序性知识的教学任务是要让学生习得概念和规则,并能够在不同情境中得以运用。通常是经过推演来促进理解,经过变式练习来促进知识迁移。问题解决的教学任务具有综合性…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正如波普尔所说"全部的生活就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尤其是复杂问题的解决,已成为认知科学和学习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复杂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认知和非认知成分。先前的研究已经提出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多种模型,给人们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可依靠的支架。而案例知识作为一种典型性、叙事性、情境性、实践性、个人性、整体性的经验知识在问题解决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支持复杂问题解决的有效形式,具体表现为:支持问题境脉的阐释、支持问题的多视角认识、支持解决方案的生成、支持解决方案的确定以及支持对问题解决结果的评价。它正作为一种支持人们解决问题的资源,在现实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悦 《家庭教育》2002,(1):18-18
在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的头脑需要输进什么吗?国内外一些教育心理学家列出了下列七项。孩子需要学习语言———语言教育;孩子需要认识环境———知识教育;孩子需要学习做人———品格教育;孩子需要认识人生———生涯教育;孩子需要培养智慧———思想教育;孩子需要发展想像———创意教育;孩子需要有幽默感———气质教育。我们将分三期介绍有关知识,使父母对孩子成长的这七种需要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从课堂环境来说,应该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并寓创造性思维训练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发散思维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教学多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学到的往往是经过简化、模拟、抽象的知识,在课堂中会使用,换了一种情境就可能无计可施,这些多是结构良好的知识。而现实中,大量遇到的是具体的、情境性的、复杂的、没有标准解决方案的结构不良问题,对于如何通过教学来提高对这类问题的解决能力,长期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受到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从抛锚教学看情境学习观点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近几年来,情境学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情境学习是在所学知识的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中,通过目标定向的活动而进行的学习。学习被认为与学习发生的情境紧密相连。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其它情境中再应用的可能性。而抛锚教学强调在富有兴趣的真实背景中;通过问题解决等。实现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抛锚教学的实践,体现了对于情境性的高度重视。分析情境学习在抛锚教学中的体现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无疑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情境学习基本观点1.关于学习与迁移的观点学习是“……一种在某一情境中与他人及事…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动 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效并且有趣的教学环境,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关注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关注教学知识并想深入地学习这些知识。给学生创设一个“动”的机会.设置一些需要动手动脑的情境,让他们主动动手、动脑、动口,自觉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让能力得到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作文时可以写出具体的情境和氛围呢?教学中,我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感知情境———积累表象———启发想像———描绘情境”的作文教学的路子。一、精心引导学生感知情境,丰富表象积累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要让学生作文时能够写出具体的情境和氛围,必须引导他们经历从“感知情境”到“描绘情境”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里所言的情境,前一个指的是“实境”,即人、自然与社会;后一个则是“虚境”,是经过艺术加工和感情过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