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  相似文献   

2.
正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导读法"是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并为它下过一个"幽默式"的定义:"语文导读法是一种有预谋地摆脱学生的策略."所谓"有预谋地摆脱",不是消极地撒手不管,而是经过积极、有序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4.
谢小玲 《考试周刊》2013,(20):94-95
<正>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它最本质的功能是交际功能,除了书面表达外,口头表达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直接交际方式。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认认真真"地听,"忙忙碌碌"地做笔记。结果,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难受,教与学毫无效率可言,而且培养出的学生的英语是聋子英语、哑巴英  相似文献   

5.
正"商"本身是一种基于平等基础上的交流,意思是协商、商讨、商量、探讨,用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学主客体之间平等对话和协商探讨。"商课"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在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围绕上课的全部内容有序地、自由地、积极地、民主地展开讨论和探究,其目标是高效,其前提是平等和自由,其方式是协商探讨,其气氛是和谐乐学。一般来讲,"商课"的具体范式和操作模式可做如下归纳。  相似文献   

6.
背着一把吉他,在城市随心所欲地流浪,然后在合拍的地方与时候,或忧伤或高亢地唱上一首适合表达心情的歌……很多人的印象里,"流浪歌手"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文艺范"。这样无拘无束、独立自我的生活,从来都是藏在青春里不曾醒过的梦。更何况,还有庞龙、陈楚生、西单女孩、旭日阳刚这样的歌手示范,他们都曾有过流浪歌手的经历。做一名流浪歌手,是许多喜欢音乐的"文青"都想选择的一种生活,包括很多"90后"。就如一句话说的一样:"生活可以很文艺,文艺却不一定是生活。"在文艺、流浪、唱歌、生活之中,他们的真实状态,又有多少是想象的模样。"螳螂"、"何必"、"卑微"和"下辈子见",是4名"90  相似文献   

7.
    
<正>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  相似文献   

8.
<正>阅读教学中"读"是基础,人是根本。阅读教学首先要"用好教材",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组织、引领。其中,引导学生于文本"无字处"体会作者的思想,进行语文阅读训练,动态地把握课文整体,就能让文本"空白"处熠熠生辉。一、挖掘语言空白,促进与文本交流,充分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哲学课程中,"形而上学"一词可谓浮光一现。它主要是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对立面被"拎出",继而突兀地遭指认是一种孤立、静止、片面地看事物的错误思维方式。但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特征、弊端及危害却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说理性阐发,以致形而上学不仅未能得到清理,反而附上了某种"思辨性"魅力。为捍卫唯物辩证法的真理性,中学哲学课程可将典型的形而上学体系——柏拉图"理念论"——作为鹄的,理性地、溯本地批判形而上学思维的狭隘性,生动再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形而上学终结者的理论地位,阐明唯物辩证法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事物之思维方式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丁春亚 《教书育人》2012,(22):20-2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张梅玲教授在一次关于"阳光课堂与学生发展"的研究报告中提出:"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平等沟通学习交流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教学的目标,选择适合的方法,有计划地进行多边的互动生成的活动。"的确,阳光课堂是要充分地、全面地、和谐地、可持续地关注学生的发展。然而,有些学生对于学习感觉抽象、枯燥、难懂,上课时不  相似文献   

11.
楚文化本身固有的悲情因素;汉代“以悲为美”的风尚;现实政治生活遭际带来的巨大痛苦,是造成汉帝王后妃楚歌悲剧色彩的主要原因。楚词歌、乐、舞的混融状态;汉代倡乐之风的盛行;充分抒情的需要,是造成汉帝王后妃楚歌歌、舞、乐三位一体混融状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摆手舞源流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今学者关于土家族摆手舞起源的三种观点进行了分析、辩论,继而对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演变和源流重新考证,认为土家族摆手舞源于土家先民祭天祈年,后又与楚文化交融,逐年演变成当今的摆手习俗。  相似文献   

13.
《扛神》起源于先秦时期荆楚腹地的驱鬼逐疫仪式,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它是一种融歌、舞、乐为一体,以多种道具为法器、带有宗教色彩巫术表演的民俗祭神仪式。在仪式场域的结构中,舞蹈是祭神最为活跃的因子,道具则视为通神最灵验的“法器”。文章从实地调查所采集的历史文献与口述资料入手,对《扛神》的舞法与法器中所隐蔽着的令人莫解的文化符号、形态特征作一初步梳理与描述,其意义在于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可参性的资料,并从中捕捉一些历史久远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以《荆山楚源》音乐舞蹈诗创作经历为例,提出四种利用“非遗”文化元素进行音乐舞蹈创作的方式。即保留“非遗”中名人典故,提升人文精神;保留“非遗”元素的文化载体,凝练艺术特色;保留“非遗”文化的地域特色,触及观众情感;保留“非遗”文化的核心元素,激励艺术创作。从而分析评述“非遗”元素在音乐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两汉音乐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赋为“一代之文学”,是汉代儒士文人承《诗经》、《楚辞》创作的一种文体。其中,音乐赋十四篇,留存音乐内容之赋三十篇。其内容承载着丰富的乐舞形象,阐释着汉代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内涵。汉音乐赋研究已涉及源流、题材、艺术手法、思想等范围,但缺少对具体的乐舞内容的系统论述。我们应利用汉代美术作品和出土文物交验互证,挖掘其丰厚内涵,以呈现汉代经典礼乐文化。  相似文献   

16.
对土家摆手舞的民族特色进行分析,让人们认识到土家摆手舞是巴楚化交融的产物,是祖先崇拜的化特征,是原始古朴的艺术演绎,是粗犷豪放的个性张扬。  相似文献   

17.
从典籍史料、出土文物、尤其是不断发掘的郭店楚墓竹简等考察研究表明:中原文化对楚文化影响深广而悠久,这在楚夏同源、北人南下的文化传播、楚地出土文物与中原文化、楚人与中原儒家经典的情结、楚与中原的制度文化及方言现象、楚与中原文化的龙图腾及其文化习俗等六方面最为明显,由此可以证明中原文化的代表《诗经》对楚文化的代表《楚辞》确有诸多之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原文化影响楚文化六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典籍史料、出土文物、尤其是不断发掘的郭店楚墓竹简等考察研究表明:中原文化对楚文化影响深广而悠久,这在楚夏同源、北人南下的文化传播、楚地出土文物与中原文化、楚人与中原儒家经典的情结、楚与中原的制度文化及方言现象、楚与中原文化的龙图腾及其习俗等六方面最为明显,由此可以证明中原文化的代表《诗经》对楚文化的代表《楚辞》确有诸多之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华简《楚居》为楚人始居地的研究提供了新线索,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楚人来自中原的说法,与楚文化“西来说”也存在一定呼应。但由于相关考古资料的缺乏,楚人始居地尚难论定。楚人来源“东方说”存在时代局限性,难以成立,但它指明了楚文化与商文化的密切联系,值得我们重视。《楚居》记叙了季连娶“盘庚之子”妣隹,实际上说的是楚商联姻的情形。而楚人之所以叫“楚”,与先为殷商大臣后为大神的巫咸有关。虽然《楚居》的记述多神话色彩,但其中楚商联姻及巫咸助产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楚文化与商文化的密切关联。楚文化与商文化的关系,在楚文字、《楚辞》等方面也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20.
鄢维新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4):22-25,49
吴楚文化,即指从古到今存在于吴、楚交错地段的人类学文化。其中心区域是指鄂东、皖南、赣北等史称“吴头楚尾”之地。就广义的吴楚文化而言亦可指源自先秦、历代不绝而延续至今的故吴楚之地的文化,或日长江中下游文化。该文从历史和地域性的文化视野,梳理、点评吴、楚文化及其后续文化之间因撞击、融合而成的吴中有楚、楚中有吴的吴楚文化之源起、流变,撮举其要,略述吴楚文化的特色及成因,揭示其在中华历史文化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