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科技》2008,(11):9-9
植物和土壤犹如海绵,吸收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对12吨密闭罐装的草原泥土进行了历时4年的研究后,“国际灾害风险指标计划”(DRI)项目的科学家发现,反常的高温年份能够在未来的2年甚至多年内减少草原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这表明气候变暖存在着“滞后效应”。这个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的治理大科技二氧化碳是构成大气层不可缺少的气体,它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在大气中的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形成“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灾难。科学家想出各种各样的“点子”,如对海洋进行“铁化”,刺激海洋浮游生物的生长,利用浮游生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二乙基锌做催化剂把二氧化碳变成塑料等等,但是各种科学成果目前都…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创新》2014,(11):60-60
科学家们致力于研制新方法治理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目前,英国研究小组最新研制一种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海绵”,或许将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起到关键性作用.“海绵”由制造塑料的较大聚合物分子制成,这种分子非常稳定,且成本较低,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非常好.这种“海绵”装置具有独特的环保作用,可将化石燃料生成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氢气,实现零排放.  相似文献   

4.
张涛 《科技新时代》2008,(12):27-27
好消息已经变成了坏消息。从工业革命开始,海洋就在通过吸收多余的热量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着全球变暖。然而,这些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已经变成了海洋吞下的苦果。它们改变了海水的化学性质,使海水酸化,威胁着很多重要海洋生物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芬兰北卡雷利亚地区的沼泽、森林有可能成为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资源。1992年,在沿芬兰、俄罗斯边界的芬兰领土上建立一处生物圈保护区。这里繁衍着一种只有在地球北部生态系统中才能发现的泥炭苔藓,正是这种苔藓不断积累,沼泽才变成了泥炭塘,而泥炭塘有可能成为极为重要的“碳吸收器”。这就是说,泥潭沼泽有可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暖,就是温室气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2014年年底,在人们欢呼迎接新年之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嗅碳”卫星“轨道碳观测者2号”,默默地传回了它拍下的第一张全球二氧化碳地图。这张图上,清晰地显示出了二氧化碳在地球表面的哪些关键地点被排放和吸收,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追踪二氧化碳在全球大气中的地理分布,从而弄清楚它们究竟是如何在地球系统中循环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草原鼠害的严重性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我国草原鼠害十分严重,已成为引发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并严重威胁着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人民身体健康。文章阐述了我国草原鼠害的严重性、防治现状与问题,建议:重新审视草原功能定位,全面调整“鼠-畜-草”三者关系;加大对“水源地”、“沙源地”、“疫源地”草原鼠害的治理力度,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加大科研投入,全面提升草原鼠害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一、全球变暖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地球大气中释放了太多的二氧化碳,地球上的碳循环调节系统无法全部吸收。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在至少40万年的时间里一直比较稳定,保持着百万分之280的水平。可是工业时代开始以后,这个数字已经跳到了百万分之360,而且还在继续升高,因为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可以存在好几个世纪。如果今后50年我们能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到目前水平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人》2007,(7):111
地球上大约一半以上进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是被海洋吸收的,因此,海洋有“碳吸存槽”的美誉。但最新的环境研究发现,因为气候变化,南大洋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正在受到侵扰。如果气候变化的趋势继续下去,那么,海洋吸收人类释放的温室气体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0.
有研究显示,目前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这可能会加剧温室效应。长达5年的研究表明,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吸收二氧化碳的海洋之一,北大西洋目前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只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半。科学家说,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每年都有波动,很难预计以后的发展趋势,也不清楚海洋将来是否还能发挥至关重要的平衡作用。至于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夏日话啤酒     
为什么喝啤酒感到凉爽?啤酒里用高压溶解了很多的二氧化碳(每升啤酒约有50克左右的二氧化碳),当我们把啤酒喝到胃里时,由于我们胃里的气压比在啤酒瓶里时小得多,温度也高了,其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就“跑”出来了。但我们的肠胃并不吸收二氧化碳,它就只能排到空气中,这个过程会从我们体内带出大量的热,人会感到凉爽。而且二氧化碳还能协助人们胃肠运动,使人觉得舒服。而单纯的喝水就没这样的效果了。为什么啤酒有“生熟”?有一种啤酒标明是生啤酒或纯生啤酒,与它们相比起来,普通啤酒是不是就是“熟啤酒”呢?的确是这样。啤酒是由麦汁(麦芽、大米…  相似文献   

12.
蒋高明 《百科知识》2005,(2X):32-33
我国有天然草原面积约53亿亩,这些草原一方面支撑着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幸的是,目前我国的草原有近九成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之中,其中三分之一严重退化,致使牧草产量、品质下降,载畜量越来越低。在造成草原退化的原因中,有人把“毒”“害”草列为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放牧对温带典型草原含碳温室气体CO2、CH4通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静态暗箱法于2001年~2003年对内蒙古羊草和大针茅围栏禁牧草原及其放牧草原主要含碳温贩室气体CO2、CH4通量进行了野外连续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围栏禁牧草原相比,自由放牧和轮牧均没有改变土壤与大气间原有的CO2、CH4气体通量的源汇方向,也没有改变土壤通量的季节变化形式;2001年~2003年不同统计时段羊草围栏禁牧草原土壤平均CO2通量比羊草轮牧草原高9.6%~67.7%,大针茅围栏禁牧草原也比对应自由放牧草原CO2通量高约22.7%~59.4%,而在植物非生长季,自由放牧草原(或轮牧草原)土壤呼吸同对应的围栏禁牧草原相差不大;大针茅自由放牧草原和羊草轮牧草原土壤对CH4的年平均吸收通量均低于对应的围栏禁牧草原,放牧减弱了草原土壤对CH4的氧化吸收作用,但羊草轮牧和大针茅自由放牧草原与对应围栏禁牧草地土壤CH4平均通量的差异均未达到O.05的显著性水平,研究时段的干旱气候弱化了放牧草原与围栏禁牧草原间的差异;在植物生长季,放牧促进了土壤对CH4的氧化吸收,而在非生长季的部分时段尤其是春季冻融期又加大了CH4的正排放,放牧增加了土壤CH4通量的年变幅.  相似文献   

14.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人类活动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以每小时100万吨以上的速率被海洋吸收,在吸收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释放出氢离子,使得海水的pH值下降。海水应为弱碱性,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但到2012年,海水表层pH值降低了0.1。海水酸性的增加,会改变海水的种种化学平衡,使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因此,除了全球变暖,海洋酸化被称为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另一重大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半经验分子轨道的AM1方法计算出分子热力学参数,研究了二乙烯三胺吸收二氧化碳过程的热力学。二乙烯三胺吸收二氧化碳包括两个过程:靠分子间作用力的物理吸收和形成甲酸胺的化学吸收。在两个过程中,一个二乙烯三胺吸收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在热力学上最为有利;氨基甲酸分子中羟基氢离子的电离,在质子受体(如水分子)存在下更为有力,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7):1-I0008
日本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在利用十字花科植物拟南芥进行的实验中,首次发现催促植物开花的FT蛋白质还具有调整叶片气孔开闭的作用,较多的FT蛋白质可促进植物“深呼吸”,从而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2006,(6):7-7
植物能够借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这已是人所共知的科学常识。然而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30多亿年前的地球由于氧含量很少,当时光合作用释放出的“废物”可能是水。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10,(10):5-6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一种叫做“干水”的像糖粉似的特殊物质,提供了一种吸收存储二氧化碳的新方法,可协助减轻全球变暖;还能提供一种更加安全的方式,存储和运输有害工业原料。  相似文献   

19.
王麟 《科学中国》2006,(4):61-63
随着“京都议定书”生效,如何减排温室气体成为各个缔约国的首要任务,而二氧化碳俨然成为全民公敌!其实。温室效应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地球远在200万年以前的冰河期,即反复交替着10万年的冰河期与1万年的间冰期。从最近42万年的大气二氧化碳变化量来看,在冰河期为180ppm,在间冰期为280ppm,由于温室效应的不同,从而影响地球气温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非典”一波未平,“猴天花”又开始从美国大湖区蔓延到了得克萨斯州。造成“猴天花”蔓延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在北美很常见的宠物“草原土拨鼠”,也叫“草原犬鼠”。全球出现的怪病不单单只有“非典”和“猴天花”,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开始监控一批怪病,这些怪病几乎都和动物传染有关。怪病层出不穷在非洲中部地区,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已经持续肆虐了半年。1999年夏天,美国纽约地区首次爆发了“西尼罗河病毒”。当时,纽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