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03年5月12日,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出生了。他的父亲是一个经营染料、油脂和药物的商人,其中一部分货物由自家生产。李比希在少年时就在店里帮助父亲做事,空闲时躲在侧屋里看书,做做实验。在那儿,他初次体验到化学的神秘,从而激发了他的想象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李比希是德国19世纪有名的化学家。有一次,李比希做实验时,得到了一种褐色的液体。他对着液体看了看,认定它只是常见的氯化碘,就没多想什么,把它装进一个药瓶,贴上标签,放在了一边。  相似文献   

3.
李比希是十九世纪具有代表性的有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他有两大主要贡献将永垂化学史册:一是组织和领导创立了吉森化学教学实验室,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培育了一大批化学新人.二是以他在有机化学的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上的开创性成就,创造了精确而又快速的有机元素的分析方法和提出基团理论,为建立有机分子化学结构理论作出可贵的探索,成...  相似文献   

4.
有个古老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浮士德博士的德国巫师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以换取知识和权力。一些学者说,这个故事是以一个真实人物为原型的,他的权力不但让人敬畏,也让人害怕。他是一位有才华的德国科学家,他对知识和权力的追求给他自己和无数人带来了灾难。这个人就是弗里茨·哈伯。拯救世界于饥饿弗里茨·哈伯1868年12月9日出生在布雷斯劳小镇,是一个生意兴隆的染料商的独生子,他似乎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对化学的迷恋。哈伯先就读于柏林和海登堡的名牌大学,师从当时一些最著名的化学家,其后年轻的哈伯决意要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一流化学…  相似文献   

5.
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科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使人类健康和长寿。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疾病也正在一个一个地被克服。从树皮中提取阿司匹林公元前440年前后,希腊有个医生名叫希波克拉底。他用咀嚼过的柳树叶为人治病。1893年,德国的霍夫曼发展了希波克拉底的治病方法,研制出了阿司匹林。培养出可怕的细菌的人德国医生科赫对细菌进行了研究,1876年,他在实验室里成功地培养出炭疽杆菌,而且还发现了引起结核病和霍乱的结核杆菌和霍乱孤菌。最终他研制出了可以预防结核病的结核霉素。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偶然发现青霉…  相似文献   

6.
拉伊和他的《实验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奥古斯特·拉伊(Wilhelm August Lay, 1862- 1926)是德国“实验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是国际上“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实验教育学运用自然科学的范式研究教育现象。在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实验教育学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教育研究产生了自己的影响。拉伊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 拉伊于1862年7月30日生于德国的一个名叫博亲根(Boetzingen)的一家安适的农庄里。1876年他父亲去世以后,他才能打消作一个农庄主的念头,并立志当一名教师。这是他最高的生活目标…  相似文献   

7.
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国所有的犹太人。68岁的贾迪·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讨对策,最后想出一个无奈的办法:向德国的非犹太人求助,争取他们的保护。办法定下来之后就开始选择求助对象。两个儿子认为:应该向银行家金·奥尼尔求助,因为他一直把波德默家族视为他的恩人;在不同的场合,他也曾多次表示,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找他。波德默家族拥有潘沙森林的采伐权,在欧洲是数得着的木材供应商。金·奥尼尔是一家银行的小股东,他是在波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孩子,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了文学这条路,只上了一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如此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泥和死板,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一位化学老师了解到他这个缺点后,认为正好适合做化学实验,因为做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他好像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舞台,化学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后来他还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奥托·瓦拉赫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有用之材,就是因为很好地利用了他的缺点。对人,我们往往只知用其所长,孰不知用人所短更需要讲究用人的…  相似文献   

9.
查理·G·巴克拉,一八七七年六月七日出生于英国温德尼斯一个工人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对物理、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那年,校方专门给他的父亲写了封信,劝他设法创造条件,让巴克拉在理化方面显示出来的天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他父亲约翰·马丁·巴克拉,当时是亚特拉斯化学原料厂的工作人员,为了让儿子直接接触到化学世界的种种奇妙变化,他干脆把全家搬到化工厂附近去住。亚特拉斯化学原料厂有一座规模宏大、设备齐全、人才济济的理化实验室。巴克拉对这个实验室极感兴趣,一有空就往那里跑。实验室里五光十色、变幻莫测的各种化…  相似文献   

10.
艺术欣赏     
福德·马多克斯·布朗 (1821-1893) 福德·马多克斯·布朗出生于加莱港,在欧洲大陆长大。1840-1843年,他在巴黎游学,了解了德拉克瓦和其他当代的法国艺术家。受卢浮宫收藏的古代大师,特别是西班牙艺术家的吸引, 1845年他到了罗马,发现了19 世纪初生活在罗马的德国艺  相似文献   

11.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从他极富传奇色彩的成才过程可以看出 :人生有很多选择 ,要取得成功 ,就要正确审视自己 ,找准自己的位置 ,释放才能 ,踏踏实实干适合自己的事。奥托·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 ,父母为他选择了文学之路 ,可一个学期下来 ,老师就发现了他父母为他选错了发展的方向 ,后来又让他改学油画 ,结果又错了。如果不是化学老师的慧眼 ,奥托·拉瓦赫可能永远也成不了才。可见 ,一个人能否成才 ,关键在于能否选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如果巴尔扎克一直经商 ,法国就多了一个失意的商人 ,少了一个文坛巨擘…  相似文献   

12.
170多年前,德国乡村教师卡尔·威特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教育子女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把任何智力平常的孩子培养成天才人物。为了证实此法有效,他同一个十分普通的农村姑娘结了婚,生下一个男孩也叫“卡尔”。他用自己创造的一套办法对小卡尔进行教育,结果小卡尔智力发展十分超群:5岁就记住了3万个单词,10岁考上了莱比锡大学,13岁获哲学博士,16岁成为法学博士。后来一位名叫詹姆斯·萨姆森的人采用卡尔·威特式教育法训练自己的孩子。结果他的两个  相似文献   

13.
不习惯穿校服来自德国布兰登堡州贝斯可夫中学的17岁的伊尔加·施泰德勒,从去年9月起交换到北京市第80中学学习,为期一年。伊尔加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中国读书还要穿校服。在德国,他习惯穿牛仔裤、T恤这类轻便休闲的服装。因此,刚穿上校服的他总觉得怪怪的,一点也不舒服。伊尔加是第一批远赴中国交换学习的德国留学生(编者注:虽然德国的汉堡和中国的上海早在1987年就已经开始了中学生交流项目,但交流时间较短,只有一个月左右),和他一起去北京的还有四位德国中学生:尼尔斯·伯瑟,17岁;马赛尔·维里希,16岁;梅赛德斯·迈尔什,15岁;萨莎·索姆舒…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三字经》流传到德国,有学者对其内容进行了研究。《三字经》首句“人之初,性本善”,已得到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证实。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心理学研究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每天进入实验室里,在24名刚刚会  相似文献   

15.
特里·彭尼是美国政府设于科罗拉多州戈尔登市的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的项目经理,他讲解自己的概念时兴致勃勃,还未讲完一个构思便跳到下一个,有时候他也确实固执得有点过分。毕竟,他的创新意念隐藏在他位于落基山脉的小木屋中,而且还“摆脱了电网”,也就是说完全依靠太阳能电池板和足够大的电池为自己提供热量和电力,以度过一场历时三天的暴风雪。这些日子以来,彭尼及其同事着手替汽车构思一种在我们的能源  相似文献   

16.
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0)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以《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而著名。达·芬奇出生于意大利。他的父亲是一个律师,母亲是一个农妇。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喜欢绘画。他的父亲把他送到佛罗伦萨学绘画,从师于安德里亚·罗奇。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没有教他如何创作绘画作品。他只是要达·芬奇画鸡蛋。达·芬奇画了几天鸡蛋后,有点不耐烦了。他对老师说:“你为什么不教我新东西呢?”老师回答道:“别以为画鸡蛋是件简单的事情哦。”达·芬奇说:“每天画鸡蛋真是很枯燥啊!”老师回答道:“你看,…  相似文献   

17.
今天阿昭伯要给大家介绍的是500多年前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伟大艺术家——达·芬奇。达·芬奇1452年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乡村。他的童年非常不幸,因为他的父亲抛弃了他的母亲,因此,达·芬奇从小就失去了母爱。但他却从神奇的大自然和引人入胜的知识宝库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他喜爱音乐和数学,更喜爱绘画和模型制作。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美术作品,最有名的是油画《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相似文献   

18.
化学实验题是利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知识对化学问题进行实验设计的题目,旨在考查学生能否使用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此类试题解题时可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因此,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纵观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化学实验题已逐步成为各省、市中考命题的重点和难点·命题的重点是:常用仪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仪器的选择与连接;实验操作的步骤;实验报告的填写等·命题的中心是三大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笔者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2005年各地中考化学实验题常见类型归纳如下·一、基…  相似文献   

19.
读完《毛毛》,看到毛毛最终在紧迫的时间里取得了和灰先生们抗争的胜利,紧张的心松弛下来,我长出一口气,却也不免仍然感叹:时间真神奇!作家米切尔·恩德用他奇幻的思维创造力给我们讲述的这个关于时间的故事值得我们来好好回味。米切尔·恩德(1929—1995)是当代德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生于德国巴伐利亚一个风景如画的小镇,其父埃德加·恩德是德国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在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中长大的恩德,当过报社通讯员、演员,参加过大学生运动,一生以写作为主业。他的成名作《吉姆·克罗夫和火车司机卢卡斯》在1967年获得德意志青少…  相似文献   

20.
罗伯特·海因利希·赫尔曼·科赫(RobertHeinrichHermannKoch),德国细菌学家,1843年12月11日生于德国克劳斯台,1910年5月27日卒于德国巴登。他第一个发现传染病是由病原细菌感染造成的,被认为是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了表彰他在结核病领域的研究和发明,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1905年授予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