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德教育是生物学科隐性课标的要求。初中生物教材蕴涵着丰富的公德教育素材,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与优势渗透公德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能使公德教育鲜活生动,富有成效,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各种公德问题事件的屡屡曝光,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公德教育领域,现今的公德教育成效似乎不尽如人意,究其缘由,主要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关系甚密。深入分析公德教育成效的影响因素,考察和挖掘深藏在德育问题背后的价值观念冲突,有助于厘清公德教育的改革思路,为切实有效地提高公德教育成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关系,能否遵循社会公德是衡量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公德教育是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阶段正是社会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有效的公德教育对增强青少年的公德意识、加强青少年的公德行为、提高青少年的功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当通过转变思维方式、完善公德教育评价体系等多种策略来提高中小学公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使公德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并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公德教育运动。人群公德匮乏的教育原因主要有:道德教育目标失当;道德教育内容偏狭;知行脱节和道德素质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要提高人群的公德素质就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进行系统改造。  相似文献   

5.
自梁启超以来,即近代以来公德思想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团体公德、国家公德、社会生活公德三种不同类型。这三种公德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对应不同秩序构建的需要。其中,团体公德思想主要在于构建强大凝聚力的团体,以挽救国家、民族之灭亡;国家公德思想主要通过国家公德德目之宣贯,进行以自育自律为特征的政治教育,以构建稳固国家政治秩序;社会生活公德思想试图克服国家公德思想侧重国家秩序构建之局限,重点关注社会生活之公德秩序构建。这些思想都为当前社会生活公德秩序之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但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展望未来,基于自由权利的义务公德将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公民公德意识的强弱 ,遵守公德规范的状况 ,直接反映着公民素质 ,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也对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公德建设过程中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系统和隐性教育系统的功能 ,把外部因素的强迫性和个体修炼的自觉性有机结合起来 ,挖掘传统美德内容 ,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的合理精华 ,借助各种载体 ,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 ,创造优美的外部环境 ,寻求道德舆论向道德实践的现实转化途径 ,对于增强公民公德意识 ,提高公民素质 ,形成良好的公德习惯 ,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如何和陌生人交往交流,如何对待公共资源,这都需要遵循公德的伦理规范。公德含有积极性部分和消极性部分,积极性公德行为表现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主动募捐、从事公益活动等,而消极性公德行为则体现为"不作为"的规范,遵守基本的公共秩序,不破坏公共财物,考虑他人的感受,具有底线层次的遵守。在公共领域或学校公共领域中,很多公德失范行为现象都违背了具有底线层次的公德伦理规范。因此,倡导消极性公德教育对一个人公德德性的提升、对社会正常秩序的运行,其作用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中存在的图书被污损或被偷走等公德失范行为,是长期以来难以治愈的顽症.应充分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通过构建和谐环境、积极开展公德教育活动、加强监督与服务等措施,唤起学生遵守图书馆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的公德教育表现出明显的家庭化与私利化倾向.这主要受到我国古代社会以家庭伦理为本位的道德传统以及我国当前“重私轻公”的社会现实的影响。为突破私人关系的圈子,实现真正的公德教育,我们需要超越“家”的界限,建立基于公利原则的公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公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祖国的前途以及民族的命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公德教育进行了探讨,即言传身教,从教者做起;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齐抓共管,重在落实.  相似文献   

11.
公德是因公共场域空间接近而产生的陌生他者之间的行为规范和要求,以协调公共场域人与人之间、人与公共场域之间关系的社会道德。作为"公"之道德,除利他思想外,互不干扰对方自由可以视为公德秩序的终极价值依据。公德秩序的形成,除个体公德素质外,外在的制度保障以及舆论氛围等社会环境也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要创设公德秩序的社会环境,需要建立道德共同体,建立和完善道德控制机制,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协力推动公德教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公德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公德素质普遍较低是当前大学生公德素质的现状,学校公德教育缺失、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互联网等媒体对大学生公德素质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切实开展学生公德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公德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为学生提供公德实践活动平台,完善高校公德奖惩机制等,是改变大学生公德素质现状的有效对策,对提高大学生公德素质水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中"重私德、轻公德"的传统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日益走向公共生活的现实需要。虽然学校已经逐渐认识到公德教育的必要,并在德育中加强公德教育的内容,但囿于对公德教育内涵理解上的局限,在实践中往往演变成狭隘的、功利的"公德教育",掉入"群体之私"陷阱,造成公德教育的异化,甚至走向公德的反面。因此,厘清私德与公德的分野,警惕人性的群体属性中维护"熟人圈"利益的负面影响,以一种真正的公共精神实现对"群体之私"的超越,成为学校公德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从高校图书馆的角度论述大学生读者公德失范的种种现象、失范原因,提出图书馆在规范大学生读者不良行为,进行大学生公德教育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出现了较明显的“滑坡“现象,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迫在眉睫.高等院校应从强化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公德情感和公德意志、加强大学生公德行为的培养以及为大学生公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环境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提升社会公德的基础上,推进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德育内容分类框架——兼析我国公德教育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德育内容广泛,其中私德教育涉及自我定向和他人定向的道德,公德教育涵盖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包含对待工作和服务对象的道德要求。中国是一个私德发达国家,素有束身寡过主义哲学和家庭伦理本位传统。学校教育偏重私德而轻视公德,从私德外推公德,致使公德教育降解为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心理的视角来看,大学生道德判断的过渡性特点、道德榜样的世俗化和不文明的环境造成了当前公德教育的困境。走出困境的最佳途径必须是公德教育的教、学、做合一,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领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在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在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德缺失现象。造成大学生缺失社会公德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伦理思想、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当前公德教育存在缺陷、我国公民道德法律化程度偏低等。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变观念,探索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新方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公德意识教育需要不断加强,要注重连续性,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不断丰富公德教育活动载体的同时,要广泛开展网络宣传和法纪知识教育,反复强化学生的公德意识.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应成为公德教育的实践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公德教育的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