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公告的使用比较混乱,本文主要通过与两书作者对公告用法的商榷来探讨公告这一文种的正确用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公告与通告文种误用的现象,依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对公告与通告的区别和用法作了相应的阐述、举例,以期明确这两类文种的正确使用,维护公文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多语文图书的文种归类问题及由此引起的图书统计准确性等问题,国内图书馆界至今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也未形成公认的解决办法。就此问题提出图书的“著录文种”与“归属文种”概念以及解决多语文图书归属文种的“四步归类法”,即依照“正文一主文字 功能一著录文字”这四步顺序来确定图书的文种归属。  相似文献   

4.
对于"公告"的适用范围,历来有两种观点:一是专用论,认为"公告"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二是通用论,认为"公告"扩大用途是合法合理的。实际应用中,公告已不堪重负,重建公告的专用性在现阶段是不现实的,扩大公告的用途更是雪上加霜。为了减轻公告的压力,有必要明确其适用范围,提出了广义论;有必要区分易混淆的文种,消除误用现象。  相似文献   

5.
同为公函差异明显--香港公文与内地公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公函”涵义宽泛,运用范围很广,呈现多功能特点。内地“公函”涵义狭窄,运用范围有很。相关内容,香港运用“公函”处理,而内地则仔细地选用“通知”、“通报”等文种处理。两地在实践环境中,无论文种还是书写格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与经验。  相似文献   

6.
“请示报告”是两种不同的文种名称,常被标在同一份公文的题目里,造成了文种的混淆难辨。从语法角度看,“请示报告”只能理解为“请示性报告”,但“请示性报告”的标示也以“报告”为佳。“请示性报告”与“请示”是不同的,它们的结尾语体也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7.
方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特殊句式。2.体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重难点】1.在越王勾践求贤及与吴求和的叙述中,文种的一段比喻说明了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说明:文种的一段比喻,旨在指责越王勾践不重视培养和选拔谋臣勇士。可先让学生找出文种的比喻:“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纟希。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然后用“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来揭示比喻说明的意义。面对文种的指责,勾践以“何后之有”表示欣然接受指责,并“执其手而与之谋”。这正显示出勾践…  相似文献   

8.
东晋以降,文风浮华,内容空洞,“损本逐末”。隋初,治书侍御史李谔提请文帝杨坚用行政手段端正公文文。本文以其《上书正文体》为研究对象,从文种学角度出发,探索“上书”的历史渊源与向“奏”文种转化;分析后世沿用残留状态的上书之原因,印证该实例处的文种演化阶段。从文体写作的角度出发:分析该文所崇尚的“儒素”之内涵,是强调公文以实用为本。“儒”指内容实在,“素”之指文字朴实。与文艺作品基本出发点,以意境为统率,情趣为根本,欣赏为目的,明显有异。进而分析李谔的主张在公文写作指导思想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请示”与“报告”同属上行文,它们都具有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功用。然而,它们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文种,它们的区别在于:行文目的和要求不同;内容及实用范围不同;内容含量及主送机关不同;发文时限不同;结束用语不同。拟制公文,必须依据具体情况,将二者认真区分,严格鉴别,做到正确选择和使用这两个文种。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结构的现状分析应用写作从《普通写作学》剥离出来以后 ,又派生了许多分支 ,诸如公文写作、财经文书写作、司法文书写作、公关礼仪写作等 ,很有自成系统的态势。考察现行应用写作教材的结构体系 ,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概论——文种及例文”式结构。这类教材的体例一般由应用写作概论、分门别类的文种介绍和典型例文组成 ,其中 ,每一文种的介绍又分为文种简论、适用范围、格式和注意事项等部分。如电大《应用写作》和《经济应用文写作》等教材都采用了这种体例 ,其优点是直观、简明 ,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二、“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1.
为使应用文这古老的文种焕发出更加旺盛的青春活力,应用文教学应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努力做到“三贴近”,突出重点,因材因需施教,写讲结合,在“有限”的时空和教学“双边”活动中提升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2.
读书种子     
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劝人读书的佳话,‘读书种子’的掌故,就是其中颇有名的一则。据宋末元初时人周密的《齐东野语》卷二十《书种文种》载:‘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其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山谷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  相似文献   

13.
《秘书》1993年第10期,梁月宏同志在《浅谈“意见”文种的应用》一文中说“某种公文能否独立地作为一类文种使用”,应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必要性”“唯一性”和”“可行性”.梁文在谈必要性时,与请示做了比较.认为请示的内容只涉及本单位的某个问题,而意见则是关系全局性的工作.大家知道,《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规定“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用‘请示’”,并未对”“请示”的内容作什么限制,梁文对请示与意见的区分实无必要.  相似文献   

14.
张信山 《吉林教育》2005,(11):46-46
一、内容上必须密切联系专业及其特点,从专业需要出发处理好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虽然应用文写作属于写作课,但切忌只重视形式而把它讲成写作原理课。应用文现已有上千个文种,光通用和常用的文种有百余个,且新文体还不断增加,因而很多教科书已经针对不同专业,在文种选择上,做了侧重。但这还不够,只有教师在教学时从内容上与专业内容做紧密的联系,才会产生所谓“共振”的效果。如果脱离了专业特定的内容,只抽象地讲授“格式”、“技巧”等形式方面的问题,那就会使应用文写作课教学陷入枯燥无味的地步,那当然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意见”是国务院 2 0 0 0年 8月 2 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新增的一个文种。其实 ,早在 1996年 5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已正式列入这个文种。随着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施行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逐步推进 ,“意见”已成为党政机关的重要公文种类。在实际工作中 ,“意见”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一、“意见”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七条第四款、《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九条第十一款明确规定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公告”、“通告”的特点、用途及二者的异同;指出了目前社会上滥用、混用“公告”、“通告”的现象,阐明了公文使用应当规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学生能够根据事由,正确选用文种,是公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而正确选用文种,需以明确各公文文种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为前提。为此,如何进行文种对比教学,便显得相当重要。然而,迄今为止的文种对比探索,尚停留在浅层的、经验的层面上。本文根据笔者对理工类学生进行"公文写作"教学、建立文种对比近似模式的教学实践,谈谈做法和认识。一、文种对比近似模式的建立文种对比近似模式,必须根据模式要素建立模式图进行表达。1.文种对比近似模式三要素及其要求。文种、对比项目和对比结果为文种对比近似模式的三要素。进行对比的文种,…  相似文献   

18.
崂山太清宫元代石刻“圣旨”具有口语化、将注释夹述于正文中且字体与行款不变的特点。我国古代公文的抬头制度分三类九等,相比而言,该“圣旨”在抬头文字具体处理上颇有不规范之处。元代三“旨”并行,“圣旨”遂成为法定君命公文文种的特定称谓。  相似文献   

19.
文种选择关乎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合法有效性。从写作角度和公文处理方面来看,正确选择文种必须在解决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弄清现行法定文种,具体掌握选择文种的依据,同时仔细斟酌各文种之间的差异,采用科学有效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0.
①单击群动态下方的“装饰公告”。 ②输入公告内容。 ③调整颜色和字体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