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必经之路。目前,60亿的世界人口中,城市人口已高达30亿,占总人口的50%。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促进了社会进步,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两大矛盾日益突出。首先,是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与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其次,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生态文化消费需求与城市灰色建筑不断增加、绿色的自然空间日益减少之间的矛盾。而森林因具有抵御风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提供游憩等对应功能,为都市中被恶劣环境所困扰的人们所日益迫切地呼唤着。城市森林就是以服务城市为宗旨…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城市化 何谓城市化,关于城市化这个词,因不同的研究领域,或同一研究领域的不同人员有种种不同的解释。不同学科,侧重城市化的不同侧面。经济学家强调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化,认为“城市化是人口、社会生产力逐渐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社会学家以社群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的密度、深度、广度作为研究城市的对象,因而认为:城市化是指人际关系的改变,具体说,城市化过程就是社群网的广度不断扩大,密度日益降低,人际关系逐渐趋向专门化与单一化的过程。 人类文化学注重乡村文化向城市文化的过渡,认为“城市化并非简单地指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或城镇,而应该是指社会中城市与非城市地区之间的来往和相互联系的日益增多的这种进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化定义为:“城市化通常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集中和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可见、学术界至今对城市化解释尚不统一。地理学非常重视人类活动与地域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城市化作为一个社会过程和地域扩散过程,无疑包括人口流动、地域景观、经济领域、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城市外来人口渐增,城市中民族成分和少数民族人口日渐增多,这一方面有利于在城市建设中广泛吸收劳动力,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各民族群众之间日常经济交往日益增多,产生的摩擦和矛盾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对维护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保障城市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谨从实际出发,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4.
主题:没有了森林,人类将会怎么样?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20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人们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内容包括: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传统的农村明向现代化的城市明转化。城市化是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现代产业和人口聚集的地区,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它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是组织社会生产、生活的最经济的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最终将以人口在城市的集聚和城乡社会结构的融合为结局。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城市发展史和城市化进程史。城市化在19世纪工业革命后开始兴起,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乡村,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城市化。当今社会,创造一个能充分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需求的城市居住环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项共同任务。2000年9月27日至30日,第6届世界大城市首…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城市发展史上,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是人的主观意愿之间的冲突和对抗;人的主观意愿是由经济状况决定的,在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人类社会不同的主流意愿,导致了文化遗产的损毁与保存。通过我国历史上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矛盾典型事例的分析,指出文化遗产保护成败的关键是人的思想,提出尚处城市化初期或加速阶段的国家,要借鉴外国(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法律,完善本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法律体系,以制止文化遗产的损毁。  相似文献   

8.
城市问题     
城市化是20世纪影响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最重要的力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造成巨大的"城市问题"或称"城市病"。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良症状,如人口膨胀、交通堵塞、就业困难、住房紧张、贫富两极分化、公共卫生恶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社会问题丛生等。"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  相似文献   

9.
城市问题     
城市化是20世纪影响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最重要的力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造成巨大的"城市问题"或称"城市病"。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良症状,如人口膨胀、交通堵塞、就业困难、住房紧张、贫富两极分化、公共卫生恶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社会问题丛生等。"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  相似文献   

10.
城市(镇)化是人文地理的基本社会现象,它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城市化现象的典型特征是: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农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是城市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进步过程。改革开放以来, 泉州城市化的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问题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来。本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对泉州城市化的发展、科技与特色等问题作出探研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其结果,现代城市最终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生产、消费和污染集聚之地,人口和经济的集聚状态成为衡量现代城市化的两项基本指标。11个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往往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产业发展在国家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存在着由强变弱的趋势;与之相比,第三产业发展对人口城市化发育的影响则要强烈的多。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漫谈     
第六届世界大城市首脑(市长) 会议将于9月底在北京举行。会议将 围绕“21世纪城市发展与协作”等议题展开讨论。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它是生产力发展和工业化水平提高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 展,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世界上的主要城市地带都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城市无疑在人类的社会及经济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具体讲、“城市化”指的是农村地域向城市转化,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即城市的产生和扩大的过程。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城市人口比率的增加。1920年,全世…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整个世界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志,同时高度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对城市化的概念众说纷纭,但有些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首先,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即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其次,城市化在地域上是不能割裂的连续性过程。因此,城市化过程不仅包括从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化过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比重的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城市也是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众所周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要求相应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及环境保护措施能与之相配套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人口将迅速增加,城市工业化不断提高,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复杂尖锐,从而使解决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提到了世界各国的议事日程.城市作为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笔者就贵州省贵阳市如何有效地解决因资金不足而制约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的矛盾,探索一条生态补偿的可行之路,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句中国谚语也道破了一个真理;要想开发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必须保护好它们。长期以来,人们没能很好地处理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的矛盾,甚至把它们对立起来。尤其自60年代以来,世界上五大社会问题(即人口增长、食物短缺、能源不足、滥用资源和环境污染)日益尖锐。许多国家由于人口剧增,不得不违背自然规律,大面积的开发农田、砍伐森林,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造成了社会经济发展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加剧。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开发自然资源,但同时还要进行保护。开发的目的在于使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相当人口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居民点 ,它随生产力发展而产生 ,并随生产力发展而发展。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两种表现形式。社会生产的发展导致城市化的产生 ,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延续和发展 ,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所谓城市化 ,是指非农产业在某地形成和集聚所引起的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其主要表现有三点 :第一城市数目增多。早期城市因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 ,劳动生产率低 ,不能为更多的非农业人口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 ,这时城市数目少 ,城市化还没有开始。城…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河北省人口城市化速度较快,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偏低,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在城市规模方面,河北省城市首位度较低,省会城市规模较小,但城市市区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发展受到空间限制,在未来发展中,应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速度、就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水平等矛盾,加速人口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因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分治的社会人口与户籍管理模式而掺杂了不少人为因素。它不仅人为地控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遏制了城市化进程;更重要的是,其人为地将社会人口分割为“城市人”和“农村人”,人为的制造社会等级差别,从而集结了社会深层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