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学科差异与学术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科间在知识属性、研究范式、学科文化和成果形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基于学科差异的分学科评价是保证学术评价客观公正的前提。然而,在当今以强调绩效责任、提高管理效率为取向的学术评价中,学科差异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为此,善用学术评价,应强调大学自治和教授治学,实行政学分开、降低管理重心,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统一与多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学术评价制度是高校促进教师持续发展、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一项完备的学术评价制度,应基于教师个体和教师队伍整体方面确立学术评价模式,构建学术评价的价值体系和指标体系,进而从学术评价问责制、组织体系保障等方面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4.
5.
我国学术评价制度的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评价制度在诸多方面出现了异化,比如,量化评价方法与同行评议方法的关系倒置,评价产生的效果与评价的初衷相违背.其深层次的社会学根源是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合理性的扩展以及现代文化悲剧的愈演愈烈.因此,在理论上,学术评价制度的异化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前途,积极的前途是指异化的学术评价制度被扬弃,消极的前途是指学术评价制度继续朝着铁笼和悲剧的方向发展.学术评价制度异化的扬弃不是短期内所能实现的,而且还极有可能朝着消极的方向发展.但是,不论是哪种可能性,我们在实践中仍然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弱化异化的影响,处理好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保障教师职业安全以及实行学术代表作制度是其中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教师的聘用与晋升方面,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的灵魂是公正。公正的含义是指首先要有公正的评价标准,其次要有公正的评价程序,再次评价主体即评价必须公正。本人认为,为了确保学术评价的公正性,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学术评价的两种方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各有其利弊。当前中国学术评价的主要弊端有:浓厚的行政主导色彩;量化评价的过分使用;同行评议的公信力受疑。为解决这些弊端,"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等在相当程度上承担了学术评价的职能。但这种以刊评文的荒谬是显而易见的。解决中国学术评价的痼疾,除了要把行政权力与学术评价隔离,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外,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完善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制度,重建学人的诚信。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现代高职院校学术评价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梳理了学术评价制度设计的必要性和价值意义,提出要对高职院校学术评价制度进行重构,并在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成果评审、科研成果奖惩、学术保障措施方面设计了较为全面的学术评价制度内容,以期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我国学术评价制度在国家的直接领导下沿着坚定的改革取向艰难前行,新的学术评价制度虽建立了重质量、重贡献、重真才实学的评价导向,但在实施中亦面临破立不同步的改革困境,存在人情社会、数字崇拜、学术功利化等实践偏差。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分析产生实践偏差的根源:评价主体的场域与制度环境、人情社会相互“嵌套”“交叠”;评价对象在与场域的互动中形塑了“重科研轻教学”的“性情倾向”;评价结果与“象征资本”关联,成为促进学术阶层流动的阶梯。建议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结果使用四个维度改革学术评价制度,以消除实践偏差,赋能学者。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高校学术活动中存在着严重的失范现象。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学术评价制度的缺位,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制度伦理错位、核心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执行失范。在补正制度缺位问题中,知识性考察应该成为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的价值取向,学术声誉应该成为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的目标导向,学术质量应该成为考察高校教师科研水平的基本准则,教学工作的地位应该在评价制度中进一步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开展高校学风评价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学风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解为学习行为、思想品德行为、学生日常行为3项一级指标以及10项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校学风评价模型,并对某大学7个班级的学风进行了实际测评。  相似文献   

12.
在档案评价的基本制度研究中,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问题。而档案评价学的研究意义包括四点,一是有利于提高档案部门内部管理绩效;二是有利于优化档案部门管理环境,建立一种良好的档案文化氛围;三是有利于检验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四是有利于促进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卢盈 《江苏高教》2022,(2):13-20
学术系统是集合了权力、文化、关系、制度等各方要素的场域。中国的学术系统既有与西方社会学术系统的共同之处,也更多地体现出了中国特色。学术系统中的熟人社会、差序格局以及西方学术界带来的特殊主义、契约精神都汇聚于中国学术界。中国传统的文化以及西方学术系统中的特殊主义,学术声誉、学术生产、学术评价、府学关系等多个层面的制度与文化要素共同促使了差序格局的形成。良性的学术系统生态不应仅仅是学术精英的"独角戏",应是不同学术阶层所获得的公平的机遇,以及学术阶层之间的流通渠道所构成的良性的差序格局生态系统,学术系统的治理格局需要不同要素以及资源之间的相互整合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大学学术规范和学术评价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建立健全大学学术规范与学术评价工作的方法,认为把学术规范与学术评价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能促进学术规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留日教育是民国时期留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留日学生的学科和专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此为对象,考察和分析民国留日留学生所学学科专业特点及其成因,并试图分析民国政府在留日学生学科和专业结构不断完善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评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学科评估既要依靠先进的评估技术手段又要尊重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科学的评估的确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但真正一流的学科绝不全是评估评出来的,而是知识与学术长期积淀的自然结果.对于一流学科的评估,应充分尊重科学规律和学科文化的差异,在完善同行评议机制的基础上,谨慎地使用量化评价技术,并及时对学科评估本身进行认真评估,以确保评估是促进而不是妨碍一流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术评价体系对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高校应根据不同发展时期存在的主要矛盾来调整学术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学校创新能力的建设。学校的学术评价应坚持公开透明、质量导向、鼓励团队协作、分层次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适时引入新的评价指标,使得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善。  相似文献   

18.
从国内外六大学科评价的指标体系出发探析当前学科评价的价值取向可以发现,当前的学科评价仅仅是基于学科投入要素的评价或基于学科产品的评价,在其主导下的一流学科建设也表现出"粗放型"的学科生产投入要素建设和"学术GDP"导向的学科产品建设两种错误倾向。学科建设本质上是学科生产能力的建设,一流学科评价本质上是评价一流学科的生产能力。走向基于学科生产能力的一流学科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科产品的有效性和学科的社会服务问题、学科生产的投入成本和学科建设的效益问题、学科的整体性和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梁薇  唐冰 《高教论坛》2012,(6):70-72
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成绩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指标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