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从1997年开始实行高等教育全面收费,引起各界关注,特别近年来随着毕业生工作越来越难找,这一问题又显突出.以往对高等教育经济负担的研究多是以人均收入与高等教育花费作为比较,本文提出应该以家庭存款作为学生的高等教育支付能力.本文设定以高等教育花费是否占到存款的50%为是否有负担的界限,设计并计算出了表示整个社会家庭高等教育支付能力不均等水平的高等教育支付能力基尼系数,表示整个社会高等教育经济负担总水平的高等教育经济负担总量系数以及表示整个社会家庭高等教育经济负担不均等水平的高等教育经济负担基尼系数.计算显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经济负担的总量较大,且在城镇内部这种负担分布的不均等程度远大于农村内部.  相似文献   

2.
大学费用上涨这一大多数国家都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推进教育机会均等的一大阻碍。本文首先探讨了美国民众高等教育支付能力的现状:学费的增加,在经济低潮时期尤为急剧,使大多数家庭的大学支付能力下降,而联邦和州所提供的学生资助又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学生和家庭现在更多地依靠借贷来支付大学费用。于是,各州采取了一些短期和长期的政策来避免学费上涨带来的消极影响,尽力缩小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梳理美国近几年来学费增长及其政策应对情况,对于我国的学费政策制订会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对来自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6所不同类型高校的1035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适应性及其家庭背景、学费支付能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受家庭背景与学费支付能力的双重制约。从家庭背景的角度来看,被试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因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其父母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学费支付能力的角度来分析,被试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在学费来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因生活费主要来源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运用成本分担理论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费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其费用的分担应根据成本分担理论的利益获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我国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受教育者及其家庭是主要的利益获得者,理应为高等教育付费。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我国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受教育者应共同、合理分担高等教育费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等教育的费用超出了绝大多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的承受能力,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导致了这些家庭孩子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提出全面取消农业税、增加农民劳务收入、设立贫困学生补贴基金、推行助学贷款、发行教育彩票、延长学制、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1997年高校实行全面收费政策以来,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念已经被公众所接纳,但随着高校收费的逐年递增,公众对高校费用的不满也逐渐增多,认为由家庭负担的高等教育费用过重.本文在对发达地区的五等分居民家庭的高等教育承受能力进行研究后发现,的确有为数不少的低收入阶层家庭承受不起目前的高等教育费用.如果发达地区居民在高等教育承受能力尚存在问题,那么,中西部地区居民肯定有更大的承受障碍.所以,政府和高校在制定新的学费和补助政策时有必要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已在我国高校普遍实行,经历了一个现实的演变历程。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是依据利益获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提出的,由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或其家庭承担一部分高等教育直接成本的政策。由于国家的支付能力日益下降,而个人的支付能力逐渐提高,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有一定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能性,是我国社会发展现阶段解决高等教育经费紧张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未来高等教育委员会是美国教育部长斯佩林斯于2005年任命的咨询机构.2006年9月,该委员会提交报告,对美国高等教育入学能力、支付能力、教育质量、绩效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剖,并提出了六条改革建议.研究这一报告对于我们了解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动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分析了报告出台的背景、主流媒体及大学的反映、四个主题词的意义、改革的外部与内部动因、改革建议与责任分工等,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谈了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建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将全国30个省、市的数据分成低、中等、高收入三个阶层,利用1997~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三个阶层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不同收入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消费习惯;农村居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对居民的消费支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谭诤 《文教资料》2006,(31):19-20
通过对近几年我国高校学费和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的对比分析,并对我国居民目前收入现状进行描述,认为目前高校学费水平与居民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支付能力不相适应;分析高校学费大幅上涨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95—2012年甘肃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与消费支出相关数据,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甘肃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关系,结果表明:甘肃农村居民不同来源的收入对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影响是不同的,财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影响有限,工资收入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95—2012年甘肃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与消费支出相关数据,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甘肃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关系,结果表明:甘肃农村居民不同来源的收入对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影响是不同的,财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影响有限,工资收入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学杂费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在学杂费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生均培养成本是导致地区差异出现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杂费水平相比其经济发展程度明显偏低,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杂费水平则相对偏高.西部农村居民学杂费负担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影响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导致我国当前教育机会不均的社会因素分析(一)我国地区差异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呈梯度推移格局,地区差异已成为社会差异的一个重要范畴,成为我国教育无法躲避的一个社会背景,它的存在导致我国不同地区间教育机会严重失衡。首先,地区的经济实力影响教育投入。诚然,教育投入差异未必能完全归因于经济实力差异,但一般来说,它常常是导致教育投入差异的最直接原因。其次由于发达地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低收入层所占比例甚微,因而这些地区中因经济原因而无力支付子女教育费用的家庭所占比例自然…  相似文献   

15.
党和政府一直对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采取“优先发展”、“重点扶持”的政策,其中包括民族高等教育的优惠政策。有学者根据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指出了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优惠政策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我想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来谈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几个问题。我谈这样三个问题:一是民族高等教育中的教育公正问题;二是高等教育中的“预科”问题;三是贫困地区大学生无力承担大学教育费用的问题。关于民族高等教育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我国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到底是谁的优惠政策?到底是依据什么标准来制定的优惠政策?民族地区教育优惠政…  相似文献   

16.
周保利 《教育与经济》2007,(3):70-72,25
公立大学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公立大学学生家庭承担的高等教育费用分为固定费用和非固定费用两种。研究美国公立大学学生家庭承担的高等教育费用的结构和特点,可以为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收费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租房,还是买房,城市新就业职工基本住房支付能力均较差,特别是购房月供能力严重不足。比较而言,剩余收入是理想的住房支付能力判断指标;住房可支付性指数可用于租房支付能力判断,但不适合购房支付能力判断;房价收入比是否超过6:1仍然是简单易行的房价高低判断标准。收入、房价(房租)、住房贷款利率,是影响住房支付能力主要因素。建议新就业职工以租房为主,在收入和积累达到一定水平后,再选择购房;对首次置业、购买90平方米以下普通商品住房,提供优惠住房贷款,提高购房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对高等教育仍然实行高补贴政策的今天(1999年统计显示,财政拨款总额为4728312万元,生均拨款为1.14万元),我国高等教育机会是否均等呢?谁从中受益最大?为此,2001年我们对全国1万余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家庭经济情况抽样调查。 高收入、次高收入家庭受益最大 不同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分布状况调查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19.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医保改革的核心,是医疗费用控制的关键.为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支付体系,各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是支付方式,合肥市自2011年开始试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总额控制与按人头、病种付费方式相结合,形成了医保复合支付方式.本文以合肥复合支付方式为调研对象,对其运行现状进行研究,揭示合肥市复合支付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意见,为医保支付方式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居民高等教育支付能力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一国高等教育学费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居民的支付能力和教育成本水平。近年我国公立高校学费提高很快,已经超出中等收入居民的承受能力,也高于多数国家公立高校的学费水平,高校学费水平提高已对教育公平产生不利影响,学费应该稳定下来,不能再大幅提高。学费涉及到广大居民的利益,应该建立学费确定的价格听证制度,以使学费政策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