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阳能产业,是一个可以让我们为之奋斗终身的产业,是一个可以惠及子孙后代的产业,投身这个产业,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徐新建徐新建现任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 相似文献
2.
3.
编辑职业从编辑活动出现伊始便进入社会视野,而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介竞争与产业发展环境的多重裹挟下,编辑主体身份认同成为新的话题。编辑身份认同是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结合,是编辑主体在自我判断、他人评价与群体协同中对职业身份的意义建构与社会确认。其既包括编辑主体对职业身份的理解与审视,也涵盖社会大众在制度、规范、环境下对编辑角色形成的期待;既是个体的职业自觉,也是群体的价值同构,更是社会化的精神表征。职业自我、本体安全、基本信任、认同主体是编辑身份认同得以生发的必要条件;内外制度规训、自我叙事与反思、“重要他人”的认知与评价成为编辑建构身份、获得认同感的主要影响因子。编辑主体正是在身份认同中不断找寻编辑活动的意义,最终实现自我价值与集体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在自我超越中实现职业提升。 相似文献
4.
数量庞大、处境尴尬的"蚁族"群体已然成为不得不引起关注的新弱势群体,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们无所适从。网络媒体是"蚁族"群体身份认同的主要场域之一,在媒介的使用中,他们主要通过自我范畴化划定群体边界,在与其他群体及其成员的社会比较中使群体边界更为稳固,并通过内群之间的互动与依存形成更强的群体凝聚力,构建起"蚁族"的社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治理群体认同危机与“消极群体”问题,需要合理利用档案的群体认同消解功能。档案的属性决定了档案具有作用群体认同消解的可能性,原始记录性能够去伪存真,揭露群体真相;记忆属性能够开拓视野,展示群体全貌;媒介属性能够寄宿话语,影响群体认知。文章从档案实践引发情感波动、档案查证启动认同消解、认同消解联结认同重塑三方面提出档案作用群体认同消解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以受难者群体认同、外来者群体认同、“迷茫”群体认同为例,总结档案作用消极型群体认同消解的场景。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写作过程的起点,也是这一过程的核心环节之一。一篇新闻报道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是否成功。因此,作为采访过程中的主体——记者,能否正确处理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则显得尤为重要。新闻采访中的主客体双方要保持一种怎样的距离为宜?如何来构建这种最佳的距离?以下是笔者在采访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写作过程的起点,也是这一过程的核心环节之一。一篇新闻报道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是否成功。因此,作为采访过程中的主体——记者,能否正确处理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则显得尤为重要。新闻采访中的主客体双方要保持一种怎样的距离为宜?如何来构建这种最佳的距离?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身份认同研究是档案学领域近十年的热点议题之一。在中西比较视野下,国内相关成果聚焦档案、身份认同、集体/社会记忆的综合研究,关于社群档案与身份认同的主题研究,关于档案或档案工作/职业的身份认同研究,关于档案管理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身份认同的研究等;国外则聚焦于档案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研究,档案在身份认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档案在身份认同中的功能实现路径研究,档案工作者在建构身份认同中的能动作用等。在后现代思潮的裹挟下,档案与身份认同研究或将朝着更加多元、开放的方向发展:转向社群、聚焦个体的同时,深挖档案的身份认同价值;关注共同体,探索档案叙事的无限可能性;更加关注档案实践的深化与延展,消解与应对后现代档案观的虚无倾向。 相似文献
9.
10.
人文关怀:提高传媒公信力的有力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人文关怀”是关注度较高的词语,在英特网上搜索“人文关怀”共有15万多条结果。当今新闻传播亟待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因为它是传媒公信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12.
地方特色档案产生于特定空间范围内的社会实践活动,承载有地域记忆基因,其自身对“特色”的要求,为地域认同构建提供代表性资料。论文通过辨析地方特色档案和地域认同的内涵,从地方特色档案区域性和文化性两个特殊属性出发,分析了地方特色档案的地域认同特性,以档案、记忆、情感、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为分析框架,阐明地方特色档案构建地域认同的作用过程,并从地方特色档案的视角探讨了促进地域认同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身份认同理论是社会学研究的范畴,近几年作为跨学科研究视角被引入新闻传播学。在对相关文献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归纳身份认同理论在新闻传播学中应用的几种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音乐综艺是一种汇集艺术性、文化性、价值引领性为一体的节目形态,近年来展露出以怀旧为核心的叙事转向。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音乐综艺如何透过自身的内在叙事与艺术手段,进行怀旧叙事、整合集体记忆,进而塑造身份认同的价值逻辑与创作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从被视为社会特殊群体的“打工仔”到流行语中人人争做的“打工人”,话语表征着打工主体,也建构着打工主体的身份认同。基于此,本文提出话语的“认同互构论”,通过深度访谈探究“打工人”认同话语的自我建构、群体建构与社会建构。研究发现:认同话语的自我建构使青年群体呈现出矛盾且摇摆的“打工人”心态;成员身份标准的分歧,使认同话语的群体建构极为脆弱,全民“打工人”只是非体力劳动者群体建构的单向度共同体想象;认同话语的社会建构一方面遮蔽了传统劳资关系的对立,另一方面彰显了青年“打工人”和传统“打工者”身份联结的新可能。 相似文献
16.
档案作为记录社会活动的原始性凭证,蕴含族群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集体记忆和身份信息,是族群认同的关键性材料,彰显记忆价值、认受价值和文化主体价值.本文基于档案在族群认同中功能展开的观察元框架,通过明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认同传递机制,解析个体通过"刻写实践—共谋筛选—档案保管"向族群传递认同的交互行为,以及族群经由"仪式展演—情... 相似文献
17.
组织传播作为传播学的一个研究范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研究组织传播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一致的解答,而在组织传播中组织认同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探讨组织认同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而组织中的个体身份的建构又是如何强化组织认同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精神分析和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对东野圭吾的作品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其作品中的身份认同主题,并结合日本的传统文化,对日本社会中的身份认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体育电影是带给观众活力进取等正面感性印象的电影类型.通过对20世纪早期中美体育电影作品的浅析,体育电影经过视角认同、经验认同和精神认同三个方面,引发了观众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既使观众"观"有所得,也使体育电影更具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是集社会性和人际性于一身,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媒体传播者。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靠语言精心表现和再度创作,与观众平等交流.驾驭节目进程。主持人的语言应准确简洁、平实鲜明、生动形象。作为节目核心人物的主持人,往往成了电视节目贴近受众的关键。相同的内容从不同的人的嘴里说出来,感觉不一样,就是相同的内容让同一个主持人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也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